[摘要] 學術界目前對企業物流系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統論或管理學研究的范疇 ,即主要研究內部的要素關系與結構功能,對企業物流系統這個“群”或“集合”整體的經濟特性和經濟規律卻少有論及。本文論述了整體分析對于企業物流系統研究的重大意義,并由此給出企業物流系統的定義,特征及目標。
[關鍵詞] 企業物流系統整體
目前對企業物流系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統論或管理學研究的范疇,即主要研究內部的要素關系與結構功能,對企業物流系統這個“群”或“集合”整體的經濟特性和經濟規律卻少有論及,而這一視角的轉換對于企業物流系統的研究意義重大。
一、企業物流系統整體分析的意義
1.便于研究企業物流系統這個子系統與企業大系統目標之間的相互關系。企業物流系統是由其內部各物流要素以特定結構聯系在一起的一個整體,但它在自成體系的同時,我們卻不能忽略它扮演的另一個角色——即它是“企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物流系統再怎么龐大、復雜和完美,它也注定只是“企業”這個大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其本質的任務在于為企業提供有效率的物流服務,以幫助企業順利實現自身的既定目標(見圖)。因此,我們對企業物流系統問題進行經濟學分析,就是要本著以“企業”為中心的基本原則,把“企業”作為企業物流系統問題研究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屬,探討物流系統與企業整體目標實現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在這一大環境下,物流系統自身有何整體特性和運行規律,從而幫助企業實現最優的物流資源配置,最終提升企業的經營績效。
企業物流子系統與企業系統的相互關系圖
2.系統思維方法和物流系統化對解決企業物流問題的重要性。大量的企業在從事物流的相關活動時,并未將企業物流的相關要素當作一個完整的體系來看待;或者即便是有了整體物流的基本認識,但并未實現企業物流的系統化運作,因而整個企業的物流業務仍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管理,物流活動凌亂分散又效率低劣,最終導致企業的資金周轉率和物流成本都居高不下。這是其企業物流缺乏系統思維指導,物流管理未實現系統化的典型現象。從其本質特征上講,企業物流的系統化就是要在系統共同的總目標下,把分散的子系統目標協調、集成起來,達到整體的最優狀態,這對于一個受物流問題制約,渴望發展的企業而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3.消除在企業物流邊界問題上的傳統認識誤區,加強相關經濟理論研究對企業物流實踐的契合程度和指導意義。國內一些學者一直認為,企業物流系統的研究范圍是“企業”所擁有和控制的所有物流資源。這即是說,對企業物流問題的研究應該以企業自身的物流資產(即所有權)為其邊界,應把企業自身的供應、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物的流動作為其全部的研究范圍。那些對“物流企業(即一般意義上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或物流服務的提供商)”的相關研究,由于是在研究“其他人的事情”,是一個完全不同問題,因而不能納入企業物流系統的研究范疇。
但我們認為,學術界中的這一傳統觀點,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它不但并沒有真正運用系統思維方法來看待企業的物流系統這個整體,還嚴重地脫離了企業物流實踐活動的現實狀況,削弱了企業物流相關經濟理論的前瞻性和現實指導意義。
實際上,從嚴格意義上看,企業物流活動從來就沒有完全地“自力更生”過,即是在企業完全自營物流的時代,企業也在大量有償使用著水陸空和國家郵政等各種企業外的物流資源。特別是隨著企業對物流服務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和物流社會化分工趨勢的逐漸加強,企業的物流活動就更加明顯跨出了企業這個狹小范圍,向外以最舒展的方式擴展到了社會化物流的各個角落。充分利用社會各種有利的物流資源,豐富和提升自身物流系統的運作效率,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企業成功的秘訣。事實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對企業物流系統的理解,再也無法局限于企業自身物流資產的范圍,而應該突破資產所有權的限制,在認識上以“企業活動”而非“物流資產的所有權”作為企業物流系統新的邊界,以便于人們從整體把參與完成該企業物流活動的所有相關物流資源,都看作企業物流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滿足企業物流實踐的新的需要??梢?,企業物流系統邊界的擴展,不僅可以幫助人們更加全面準確的理解和把握企業物流系統的內涵,并且也使得相關的理論研究更加貼近實際,從而增強理論對經濟現象的解釋能力和現實指導意義。
二、整體分析視角下的企業物流系統的內涵
系統(system)一詞來源于拉丁文的“systema”,表示“群”、“集合”等。英文中的system有多種中文釋義,可以翻譯成體系、系統、體制、制度、方式、秩序、機構、組織等。根據系統思想的發展,可以將系統進行如下的定義:系統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可以相互區別并相互聯系的要素為了達到一定目的而形成的整體。這一定義的核心在于:系統是由要素組成的;系統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要素組成;要素和系統都是相對的概念;系統要素應該能夠區分;要素相互聯系;要素的結合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系統是一個整體。
所謂企業物流系統,則是指由參與了企業的物流活動全過程的所有物流要素,為了實現企業物流目標而形成的整體。它包括了三層基本的內涵。一是企業物流系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二是這個整體是由參與了企業的物流活動全過程的所有物流要素共同組成;三是組成整體的目的在于完成物流系統的總體目標。一般認為,企業物流系統的目標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物流服務目標,即在適當的時間,將適當數量、適當質量的適當商品送到適當的地點(To deliver the right goods in right number and right quality to right place at right time);二是物流成本目標,即在提高系統所需的服務水平的同時,使系統的總成本最小。
三、企業物流系統的特征
企業物流系統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1.整體性。企業物流系統的整體性指系統必須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有一定區別又有一定相關的要素組成的整體。企業物流系統的整體性表現為系統的整體功能不是各要素功能的簡單疊加,而是通過系統的統一性和整體性,整合系統組成各部分、各層次的協調運作和互相銜接,使系統能有序、有效地整體運行,呈現出各組成要素所沒有的新功能,即要實現系統的整體功能。簡單表示為“整體要大于各部分的簡單之和”。
2.目的性。任何系統都是以實現某種功能為目的的,有很明確的目標。為達到這些目標,系統必須具備一定的功能,這正是不同系統之間彼此區別的重要因素。這些目標必須用一些指標或標準來反映。比如物流系統給企業節約的資源消耗量、節約的成本具體是多少。有明確的目標,才能從整體上協調系統各部分的工作,為達到目標而從各方面來設定標準。
3.關聯性。企業物流系統的關聯性指系統的各要素之間存在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這種關系使得系統內任何要素的變化都會影響其他要素的變化,從而要求系統各部分要根據目標而協調運作,避免“內耗”,從而提高整體的運作效率。
4.適應性。任何系統都隸屬于更大的系統,處于一定環境中的系統總會受到環境的約束和限制。環境總是處于不斷的發展變化中,系統必須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能夠經常與外部環境保持最佳的適應狀態,才能存在。為了不被環境所改變、甚至淘汰,系統必須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以適應環境的變化。這種自我調節的能力就是系統的環境適應性。企業物流系統也會隨外界條件的改變,作出相應的調節。
5.動態性。一般的物流系統總是聯結多個生產企業和用戶,隨需求、供應、渠道、價格的變化,系統內的要素及系統的運行經常需作相應的變化,所以物流系統是一個具有滿足社會需要、適應環境能力的動態系統。為適應經常變化的社會環境,人們必須對物流系統的各組成部分經常不斷地修改、完善,這就要求物流系統具有足夠的靈活性與可改變性。
四、企業物流系統的目標
1.服務目標。企業物流系統是聯結著生產與再生產、生產與消費,因此要求有很強的服務性。企業物流系統采取送貨、配送等形式,就是其服務性的體現。
2.快速、及時目標。及時性不但是服務性的延伸,也是流通對物流提出的要求??焖?、及時既是一個傳統目標,更是一個現代目標。其原因是隨社會大生產發展,這一要求更加強烈了。
3.節約目標。節約是經濟領域的重要規律,在物流領域中除流通時間的節約外,由于流通過程消耗大而又基本上不增加或提高商品使用價值,所以領先節約來降低投入,是提高相對產出的重要手段。
4.規?;繕恕R晕锪饕幠W鳛槲锪飨到y的目標,是以此來追求“規模效益”。生產領域的規模生產是早己為社會所承認的。由于物流系統比生產系統的穩定性差,因而難于形成標準的規?;袷?。在物流領域以分散或集中等不同方式建立物流系統,研究物流集約化的程度,就是規模優化這一目標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