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不難看出,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生產力諸要素中的地位不斷提升為第一要素,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和諧進步的基礎和支撐。
一、科技革命推動了社會經濟的變革
在農業經濟時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非常緩慢,隨著文藝復興運動的不斷深入,科學技術進入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18世紀60年代,以蒸汽機廣泛應用為標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揭開了工業經濟的序幕。19世紀70年代,以電力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無線電通訊技術的實現為標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加速發展。特別是20世紀以來,產生的以核能、激光、計算機、電子與信息等技術應用為標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為知識經濟的到來,奠定了堅實可靠的理論和技術基礎。
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以制造工具為主的機器大工業成為社會化生產的主體,產業結構實現了由農業為主導向工業為主導的轉變。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則實現了對社會生產力系統的科學化改造,使以工業為主導的社會生產轉變為以信息和服務業為主導的“知識經濟”。完成了生產力由“硬”到“軟”的過渡,從而使知識經濟成為了一種更能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高級經濟形態。
如果說農業經濟是以原生性資源(土地)為基礎,經濟發展取決于土地資源與勞動力資源的占有和配置;工業經濟是以再生性資源(制造品)為基礎,勞動力、商品和資本是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那么,知識經濟則是以智力資源(知識、人才)為基礎,以知識的創新和投入為主體,經濟發展主要依賴于科技創新和創新性知識的廣泛應用。
二、科學技術在知識經濟中的作用
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基礎上的經濟,是以知識、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為直接依據的經濟。知識經濟就是以科學知識為資源基礎,以高科技手段為中介,以經濟發展為目標的經濟;是知識、技術和經濟緊密結合、良性互動的現代生產力的發展形式,即以智能為核心的社會生產力系統。因此,科學技術是支撐知識經濟的基礎,其作用主要體現在:
1.科學技術導致了高技術產業的產生與發展。20世紀中葉,以微電子技術為核心的計算機技術,以及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間技術、海洋技術等技術群的產生與發展,直接導致了以信息生產和服務為核心的一系列高技術產業開始出現。它們的興起,使產業結構的鏈條得以向前延伸,拓寬了經濟發展的領域與空間。
2.高技術產業和新興技術在經濟發展中越來越占主導地位。高技術產業從它誕生那一天起,就以科技密集度大、創新能力強、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在市場競爭中獨領風騷,并迅速成長壯大起來。這使新興產業和應用新技術的產品產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
3.科學技術導致了產業結構的高級化。當代社會產業結構的高級化表現為第三產業、第四產業的興起和發展,并在全部產業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
4.科學技術導致了產品科技含量提高、成本降低、性能改善,適應市場需要的新產品、新品種不斷涌現。
三、知識經濟是以科學技術為主體的經濟
知識經濟的本質就是社會生產力的高度智能化。它標志著人類生產力發展的又一次升級換代,即由普通機器時代向智能機器時代的躍升。而促成這一質的變革的關鍵因素是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其對生產力系統的全面改造。
知識經濟之所以有別于以傳統工業為產業支柱、以稀缺自然資源為主要依托的經濟,就是因為它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以智力資源為首要依托,并且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傳播、使用和消費之上的經濟。具體體現在以下兩點:
1.知識經濟在資源配置上以智力資源為首要依托,通過知識、智力對自然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因此,在知識經濟中對智力資源——人才和知識的占有就比工業經濟中占有稀缺自然資源——土地和石油等更為重要。今天經常為人們所提到的則是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他的成功主要靠的是無形的資源和財富——知識。
2.現代科學技術對知識信息來說具有核心地位。發達國家高科技的產值、出口額的增長速度都大大高于其他制造業,高科技產業正在成為現代經濟生活中的主導力量。我們不難得出如下結論:所謂知識經濟就是在資源配置上以智力資源作為首要依托的經濟,同時也是科學技術處于核心地位、實質上也就是以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經濟。
四、可持續發展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撐
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工業經濟時代,機器、設備和原料是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實施主要依靠科技進步。雖然使有些問題得到緩解,但是影響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如生態環境還在惡化,資源枯竭勢頭沒有得到抑制,發展中國家在重復發達國家過去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模式等。
知識經濟時代“資源”的內涵被大大地擴展,即有實物資源,也包括知識和信息資源。知識和信息作為一種獨特的資源,進行獨特的生產,形成獨特的產業即信息產業和知識產業。知識和信息成為經濟活動的主導資源、甚至是主體資源。
高新技術產業由于其高附加值有力地支撐著知識經濟時代的經濟增長。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決定著知識的生產、傳播及應用的能力和效率,通過知識、信息和技術的投入,帶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的迅猛發展。使高新技術產業無可非議地成為知識經濟時代下的第一支柱產業,從而改變了工業經濟時代下經濟發展從蕭條、復蘇、繁榮到衰退的周期性,使經濟可持續增長成為可能。
因此,只有更加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用,使高新技術產業成為主導產業,知識信息成為主體資源,實現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升華,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
總之,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和諧進步的基礎和支撐,是國家安全能力的保障;是人類生存與發展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基石,是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更是人類文明永不枯竭、不斷發展的重要資源。因此,評價科學創新的價值,也就不能僅僅看其科學的理論意義及其在科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更應該看其對人類經濟社會進步的影響和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