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電子商務對人類社會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在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從根本上改變了整個社會商務活動發展進程。我國電子商務在曲折進程中,已有很大程度的發展。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客觀分析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并采取適當的對策,加快電子商務的發展步伐就顯得十分必要。
[關鍵詞] 電子商務現狀問題
自20世紀因特網(Internet)興起以來,全球化的計算機網絡形成了與地域、空間無關的世界一體化市場,一種全新的、基于計算機網絡的新型商業機制正在逐步形成,國際化的電子商務時代已經來臨。實際上,電子商務的存在已經有很多年了。銀行業一直在使用電子資金轉帳(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s,EFTs),它是指通過企業間的通信網絡進行的帳戶交易信息的電子傳輸。企業使用電子數據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也有很多年了,這也是電子商務的一種形式。電子數據交換是指一個企業將標準格式的計算機可讀的數據傳輸到另一個企業。
電子商務產生的原動力是信息技術( Information Technology,IT)的進步和社會商業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因特網的出現將信息技術的進步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與此同時,信息技術與社會商業的融合發展,導致了社會網絡化、經濟數字化、競爭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趨勢不斷加強。我國電子商務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隨著商業機構對消費者、商業機構對行政機構的電子商務的發展,政府將會對社會的個人實施更為全面的電子方式服務。政府各部門向社會納稅人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社會福利金的支付等,都將通過網絡進行。
與傳統形式的商務活動相比,電子商務具有虛擬性、跨越時空性和高效性等明顯的特點。電子商務的虛擬性主要表現在企業經營的虛擬化和交易過程的虛擬化。電子商務跨越時空的特性主要是指網絡商務的開展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高效性表現為因特網技術使貿易中的商業報文標準化,并使商業報文能在世界各地瞬間完成傳遞和計算機自動處理,從而使企業的原料采購、產品生產、銷售、銀行匯兌、保險、貨物托運及申報等過程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
我國政府十分重視電子商務的發展,江澤民在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明確指出:“電子商務代表著未來貿易的發展方向”,李嵐清副總理在1999年召開的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博覽會上明確指出“中國政府將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在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我國電子商務已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
各行業紛紛建立自己的網站,開展網上產品信息發布,進行網上洽談、簽約,開展網絡營銷。從農業來看,我國農業網站建設發展很快。不僅各省市普遍建立了《農業信息網》,還涌現了類似《中華十億農副產品網》《福州亞峰》《南京白云亭》這樣一些大型網上市場。網上經營除了糧食、化肥以外,副料、家禽、農藥、土特產、花卉、園林、水產品、茶葉、鮮果等全部上網經營。從金融行業來看,金融系統由全國十二家商業銀行聯合建成的中國金融認證中(CFCA)2002實現網上銀行交易額已超過萬億,招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及農業銀行等相繼開展網上業務。盡管如此,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總體水平較低,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礙我國的電子商務的發展呢?
第一,企業是電子商務的主戰場,企業管理的不規范,阻礙了企業獲取信息的能力。我國許多企業的管理處于主觀、隨意的經驗管理階段,而管理程序化、科學化是實現電子商務的基本要求。目前的不規范管理,只能使計算機簡單模擬原來的手工操作流程,從而加大了系統實現的難度,增加了投資成本、降低了電子商務的投資收益率。
第二,電子商務的基礎是商業電子化,而中國的企業計算機普及率低,入網率更低,計算機應用還只停留在文字處理、財務管理等辦公自動化上,企業間的業務聯系仍主要依靠傳統的電話、傳真、信件聯系。在大談電子商務的今天,企業若沒有網絡的基礎設施,那么電子商務也只能停留在紙上,制約了我國電子商務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現在當務之急就是加快企業自身信息化建設,在企業加大對網絡基礎設施投資的同時,政府也應給予大力的支持。
第三,在網上進行電子商務活動的詢價、簽約、成交、涉及許多商業秘密和公眾隱私,網絡的安全和保密性已成為企業憂慮的重要問題。
第四,目前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大眾,對電子商務的認識水平受到很大的限制。中國又是一個發展很不平衡的國家,發展電子商務的內在需求較為強烈。當今中國已在較大程度上融入了整個世界之中,電子商務在全球推進的滾滾熱浪也輻射到了太平洋比岸,國內各方面也感受到了發展電子商務,提升全球競爭力的不小壓力。
第五,目前,全國性的金融網還未形成,金融業自身的電子化還未完全實現,信用體系不完善,而商業電子化又落后于金融電子化。目前已經開展的電子商務,用的都是土洋結合的辦法,信用卡、借記卡、儲蓄卡、郵局匯款和貨到付款等多種支付方式混合使用,多數企業用的還是網上查詢、網下交易的辦法。金融業的不完善嚴重制約了我國電子商務的生存、發展空間。
第六,中國的商業活動基本上仍是手工作業,當企業的交易頻率高且每筆交易額都很小時,就認為好象沒必要在網上交易。
第七,在中國,傳統的購物習慣是“眼看、手摸、耳聽、口嘗”,公眾普遍感到網上購物不直觀、不安全。
第八,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一個強大的軟硬件環境和深厚的社會環境作支持,我國是個發展中國家,多數公眾文化素質不高,難以跟上知識和技術的發展步伐。現代通信和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目前人們電子商務意識還很淡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的認識還很模糊,所以必須在各個層次上普及上網技能和電子商務知識,在政府的支持和配合下,加強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才有可能在中國大規模推進電子商務應用。
總之,電子商務以互聯網為媒介,以信息傳播速度快、受眾廣泛、低成本動作的優勢決定著其必然成為未來營銷的主導,我國企業要充分重視由此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