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陶王”在電視節目里夸下海口,稱自己的作品到現在還是“世界之謎”,如果有人仿造出來,就送他一棟三層2000平方米的小樓。河南洛陽小伙較真兒,果然仿制出作品,可當他興沖沖與之交涉時,卻得到意想不到的答復,小伙一氣之下將其告上法庭。
近日,法院一審判決,認為該事件已構成懸賞廣告,五層吊球合同有效。看來,吹牛惹來了大麻煩,陶王有可能失去價值1600萬元的三層小樓,還包括樓里的所有財產。
“世界陶王”電視中夸海口
今年秋天,洛陽小伙孫震成了名人,先前,街坊四鄰對這個靦腆的小伙沒什么深刻印象,就是因為他與“世界陶王”的那場官司,人們逐漸結識了這個很少說話的小伙子。
談起這場官司,一切還得從頭說起。
2006年4月1日晚,孫震吃完飯便打開電視,某電視頻道正在播出《土與火的傳奇》,引起他的注意。節目講述的是“世界陶王”邢良坤利用泥巴做陶藝的傳奇故事,孫震被主人公的創業事跡深深吸引了。
孫震是洛陽市西工區房管局職工,從小就很喜歡玩泥巴,平時沒事時就制作一些小工藝品,這也成了他的業余愛好。中學畢業后,孫震去部隊當了兵,3年軍旅生涯,將他鍛煉成了一個不服輸的倔強小伙子。從部隊復員后,孫震被分配到房管局做了名水電工。工作之余,他就向各具特長的陶藝制作師傅學習,或者悶在家中制作泥巴工藝品。
當晚的電視節目中,陶藝專家邢良坤在展示一件精美的陶藝作品——五層吊球時說,這是他的第一件作品,吊球里面是死環套扣,一個一個包在里面,五層吊球制作10年來,沒有一個人能夠破解,到現在還是“世界之謎”。
接下來,邢良坤夸下海口,說如果有人能仿造出這件作品,就把自己位于大連的三層小樓、共計2000平方米的“邢良坤藝術中心”送給他,還包括里面的所有資產。
在主持人驚奇的追問下,邢良坤還特別強調說:如果電視機前的觀眾也能做五層,就這樣一層層地擱進去,能吊起來就行,偏一點、斜一點,自己都不計較。
在觀看完該節目后,孫震感到不服氣,特別是邢良坤說的那句話:作品到現在還是“世界之謎”,如果有人仿造出來,送他一棟三層小樓。
事實上,這位出身貧寒的陶藝大師,確實有狂傲的資本。
邢良坤,1955年12月出生,大連市陶瓷藝術研究所所長,我國著名的陶瓷藝術收藏家和鑒賞家。自1989年開始,他潛心研究陶藝,為此不惜把幾百萬元的家產“燒空、玩空”。最困難的時候,他連吃飯都成了問題,只得經常跑到朋友家蹭飯。在經歷無數次失敗后,他終于摸索出了一套方法。時至今日,邢良坤已創作出4萬多件被譽為“三分人工七分神力”的陶藝作品,取得了“立體開片”、“網釉”、“紅天目”、“吊球”、“轉心瓶”等2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獲得了吉尼斯“國家發明專利之最”證書。
“刑陶”成為海內外人士的收藏珍寶,但邢良坤的作品向來只送不賣。曾有國外人士開出13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他的100件作品,被邢良坤拒絕,就在人們為他感到惋惜之際,他卻大手一揮,將全部作品送人。至今,他已有26件作品被永久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外,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博物館及政要名流都收藏有他的作品。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館長柯玫瑰撰文評價說:“傳統的技術曾使中國藝術家在陶藝界沉默了幾百年,邢良坤卻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因技藝超群,個性獨特,邢良坤被人們冠以“世界陶王”、“陶藝狂人”之名。可他做夢也想不到,他在電視中的那番狂言,卻引來了一個大麻煩。
較真兒小伙破解難題
看完節目后,孫震躺在床上翻來覆去,腦海中不斷閃現出被稱為“世界之謎”的五層吊球,還有邢良坤的豪言壯語。“他確實取得了不一般的成就,他的作品也許是‘世界之謎’,制作起來難度非常大。但他說話太狂了,前無古人他可以說,但不一定就后無來者呀!”孫震覺得心里有點堵。
“你既然能創造出來個‘世界之謎’,那我就能破解你這個謎。”經過多天的深思熟慮后,孫震決定挑戰邢良坤。
孫震騎著摩托車到郊區挖回泥土,開始利用業余時間,在家中的陽臺上研究制作起五層吊球來。
動手前,孫震把電視里的那段節目從網上下載后,在家里反復播放、觀摩、思考。邢良坤所展示的五層吊球外徑約20厘米,高約25厘米,共有大小5個球相套,層層都有死環相扣,而且每個球體的表面都對開小口,可以一眼看穿,堪稱精巧絕倫。孫震能感覺到制作的核心難度。由于泥土在燒制前是軟的,最初由內向外對每一層球體的支撐和固定不好掌握,在用力、時間、粘接等問題上,稍有偏差就會導致失敗。
真正做起來,孫震才體會到了難度。首先是在填充物的選擇上,他費了很大功夫,開始用的是澆上蠟油的毛線做成吊球形狀,再一層層地粘上泥巴,可是做好后不方便取出來。之后,孫震又想了很多辦法,每次都以失敗而告終。他感到十分郁悶,一度想放棄。
一晃10個月過去了,試驗還是沒成功。那時,孫震做夢都在思考,夢到了吊球的樣子,他興奮地說著夢話,驚醒了熟睡的妻子和兒子。看到孫震癡迷于五層吊球的探索,家人都懷疑他是不是精神有點不正常了。
2007年2月,在試驗了多次后,孫震終于把最里面的兩層球體成功地包了起來。那一刻,孫震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隨后,制作層層突破,很快第一個五層吊球就做成了。
更令人興奮的是,孫震制作出來的這個五層吊球,比“世界陶王”邢良坤制作出的更小、更精巧。“世界之謎”被破解了,倔強的孫震要用事實向“世界陶王”證明,他在電視中所說的話是錯誤的,是不負責任的。
狀告“世界陶王”討說法
孫震把制作好的五層吊球拍成照片,按照邢良坤所說的電子郵箱地址發了過去,可后來,孫震多次打電話催問此事,邢良坤一直稱沒有收到照片。沒辦法,孫震只好又用特快專遞將照片寄了過去。但是,邢良坤一直沒有給他明確的答復,孫震感到既無奈又尷尬。
特快專遞發走一直不見回音,孫震特意到郵局查了一下,發現對方已簽收,他就給邢良坤打了一個電話。電話中,他希望邢良坤對自己的作品做出評價。邢良坤則在電話中告知,他已經收到了照片,并提出孫震所制作的五層吊球內部旋轉不好,容易碰壁;而他自己的則能像軸承一樣旋轉,且不會碰壁。一聽這話,孫震有點蒙,因為邢良坤當初并沒有提出這么多苛刻的附加條件。
然而,孫震沒有氣餒,集中精力繼續攻關。2007年4月初,他終于成功解決了五層吊球的內部旋轉和碰壁問題,并且做出了六層吊球。隨后,他將改進后的作品圖片和DV光盤,寄給了邢良坤。20多天過去了,依然沒有任何回音。
當孫震再次與邢良坤聯系時,依然沒能得到認可。邢良坤在電話中說:那是不可能的,我那個五層吊球不可能有人仿制出來,完全是兩碼事。
孫震感到十分窩火。2007年5月9日,無奈之下,他委托律師給邢良坤發去了律師函。
律師函中這樣寫到:由于您在電視節目中公開懸賞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懸賞內容清楚明了,而孫震已經完成懸賞要求的行為,制作出多件作品。目前,雖不能肯定孫震的作品是否能與您的作品媲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其作品的完美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了您在公開懸賞時要求的條件,因此,孫震先生依法有權要求您履行公開懸賞時的承諾。律師函同時建議雙方能夠積極協商,解決該懸賞合同糾紛。
然而,律師函也如泥牛入海,有去無回。孫震說,對著全國那么多觀眾許下承諾,怎么能說話不算話呢?
2007年6月8日,孫震向洛陽市澗西區人民法院提交了民事起訴狀,請求法院確認邢良坤關于五層吊球制作懸賞廣告合同成立并生效,同時承擔自己因本案支出的合理費用8000元及本案訴訟費用。
孫震說,打官司并不是他的本意,他只是想證明給邢良坤先生看,后有來者。他還想通過這件事情,喚醒更多的人能夠明白這個道理,更希望把中國傳統的陶藝藝術,更好地傳承發揚下去。
2007年7月23日,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
開庭期間,邢良坤本人沒有到庭,而是委托其代理律師出庭辯護。邢良坤的代理律師認為,邢良坤在電視節目里接受訪談的行為,只是夸下的海口,并不是廣告行為,也不是廣告活動,其在訪談中所作的任何意思表示,都不能理解為廣告性質或廣告信息。該代理律師還認為,兩件作品不具有可比性,作品的外觀可以不一樣,但制作結構必須一樣。
孫震的代理律師則認為,邢良坤在節目中夸口,是面向社會公開擺設的“擂臺”,應當屬于懸賞廣告。至于兩人的作品及制作方法有何不同,應由邢良坤舉證。
孫震則認為,自己的作品已完全符合甚至超出了邢在電視節目里的要求,如果不一樣,就應該在法庭上說明哪兒不一樣。但在法院審理時,邢良坤的代理律師沒有拿出作品進行比較,也拒絕說明作品究竟哪里不同。
洛陽小伙一審勝訴
2007年8月21日,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孫震與邢良坤之間的“五層吊球陶器制作合同”成立并有效。
法院審理認為,邢良坤在電視訪談節目中向社會公開“如果誰能仿造出我制作的五層吊球,即可獲得邢良坤藝術中心三層樓房及樓內資產”的意思表示,內容具體、確定,并未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表明其接受該意思表示的約束,構成了面向社會不特定人的要約。孫震收看該節目后,按照邢良坤的要求制作了符合要約規定的作品,以其行為對邢良坤的要約進行了承諾。因此,雙方的意思表示真實、合法有效,雙方的行為也符合要約、承諾的構成要件。
據了解,邢良坤藝術中心位于大連市聯合路73號,屬市中心地段,該地段的價格約為每平方米8000元,以邢良坤自稱的樓房面積2000平方米計算,該藝術中心價值將近1600萬元。這還不算“里面的財產”,即邢良坤那些無法估計價值的陶藝作品。這就意味著,如果執行合同的話,“陶藝狂人”邢良坤的巨額財產將面臨易主。
都說“吹牛不上稅”,可邢良坤夸海口為什么要負法律責任?夸海口在什么樣的條件下會變成懸賞廣告?一審宣判后,本案審判長李玲對此進行了解答。她說,懸賞的法律術語叫要約。按照我國《合同法》的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通俗地說,當事人在公眾場合針對不確定的對象,夸下非常明確的海口,就是相當于邀請對方與你簽合同,一旦對方按照此要求作出了回應,并滿足了這一挑戰要求,就符合《合同法》中關于合同成立和生效的條件,形成了要約。
同時,我國《合同法》對要約方發出要約的地點并未作出法律上的要求。根據意思自治、契約自由的原則,合同雙方所訂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自由約定,只要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和公序良俗,合同即為有效。
“世界陶王”上訴:夸口只是玩笑話
2007年9月6日,邢良坤因不服一審判決,已委托律師向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交民事上訴狀,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撤銷原審判決,駁回孫震一審的訴訟請求。
談及上訴理由時,邢良坤說:“陶藝研究所的大樓是我租賃的國家財產,說將其懸賞是為了增加節目趣味性的玩笑話。即便該大樓是私人財產,也屬于我和妻子的共同財產,要送出去還得征得妻子的同意。所以在電視節目中說的那番話,只是玩笑話。”
邢良坤說,他的五層吊球制作方法是獲得國家專利的,孫震的作品是否符合他的要求,他說了不算,孫震說了也不算,需要國家相關部門鑒定,法院不具備鑒定能力。
2007年9月11日,邢良坤的新代理律師、北京龍凱律師事務所的陳德惠介紹,他們已經邀請了由中國政法大學原校長、著名民商法學家江平教授,民商法專家、現任北京工商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徐學鹿教授,中國比較法研究會會長劉兆興等5人,對洛陽澗西區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進行評議,并出具法律意見書。
法律專家在意見書中認為,邢良坤參加電視節目接受訪談的行為并不是廣告行為,也不是廣告活動。他夸下海口表述意思不真實,只是想證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他是天下第一!
意見書還認為,一審法院沒有全面了解案情,對邢良坤所說送人樓房的產權沒有界定,認定事實不清。另外,一審法院認定原告所完成的作品是對邢良坤的要約承諾的結果,不僅違反藝術規律,也無法律依據。
對此,孫震的代理律師杜鵬說:“法律學術權威的意見書,僅僅是學術層面的探討,不是具體案情的分析,而且它僅僅是邢良坤的一方主張,不是法律規定的證據類別,更不會對法院的公正審判有太大的影響。”
得知邢良坤上訴,孫震說,他還沒接到法院轉來的邢良坤的上訴狀,更不了解上訴的具體內容,他非常期待邢良坤在二審時,能拿出五層吊球進行比較,揭開謎底。
目前,此案仍在二審中。
編輯 朱小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