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在她身上的光環很多;她是2003年全國第六屆殘運會兩塊金牌得主,2003年首屆亞洲青少年殘運會三塊金牌得主,2004年全國殘疾人 田徑錦標賽200米金牌得主,2004年9月作為種子選手參加雅典殘奧會;她還是南京外國語學校42年來首位破格錄取的學生,并獲得來“中加班”成立以來的第一個全額獎學金;而她最新的榮譽是,通過了美國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等6所著名高校的2008年入學面試,這6所美國名校都承諾向她提供全額獎學金。
這其中任何一道光環加在一個普通人身上,都是一輩子的榮耀而不可思議的是,她竟是一個雙眼失明的女孩。她叫吳晶。
失明但不失志
1986年,吳品出生在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一個普通工人家庭。15個月大時,還在襁褓中的她因患視網膜母細胞瘤而左眼失明。3歲時,因為同樣的病,她又失去了右眼。
吳晶5歲那年,父母想把她送進附近的幼兒園。不料,任憑父母是磨破嘴皮說盡好話,還是大吵大鬧,幼兒園就是不肯接收。同去報名的家長都勸她的父母,別難過了,給孩子找個盲校吧。
7歲那年,吳晶被父母送到了離家約200里遠的揚州市聾盲學校。7歲的孩子本應在父母的懷里撒嬌,但是吳晶不可以,用她自己的話說,“父母不會跟著我一輩子。所以我必須學會獨立,要自己照顧自己。”而聾盲校的生活也讓她重新找回了自信,開朗的笑容重新回到她的臉上。
調整好心態后的吳晶,學習非常認真,門門功課都名列前茅。而且,她還在音樂方面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華,長笛、竹笛、單簧管她樣樣精通,竹笛的演奏水平更是達到了10級。2001年,在全國殘疾人文藝調演中,吳晶榮獲笛子組獨奏三等獎。不過,最讓人稱道的還是吳晶在田徑方面表現出的優異天賦,她的中、短跑成績都非常優秀。吳晶14歲那年,因為在田徑上表現的巨大潛力,她有幸被省隊教練選中,并由此結束了在揚州市聾盲學校的7年學習,進入南京市盲校繼續自己的學業。在那里,吳晶每天要進行艱苦的中、短跑訓練。
2003年,吳晶嬴來了一個難得的機遇:參加全國第六屆殘運會。能不能一炮打響,就看這次比賽了,吳晶的訓練變得更加刻苦。最終,吳品憑著超乎常人的毅力,一舉摘得了100米和4×100米兩枚金牌及200米銅牌。
2004年,吳晶參加首屆亞洲青少年殘運會,拿下了100米、200米和4×100米3枚金牌。憑著出色的表現,吳晶贏得了去雅典參加殘疾人奧運會的機會,爭奪100米和200米兩個田徑項目的金牌。出發前,吳晶滿懷信心地宣誓:“我將帶著家鄉親人的期待,爭取在雅典殘疾人奧運會上賽出風格,賽出水平!”
為了此次比賽,吳晶沒日沒夜地練習,做了充分的準備,比賽時只要正常發揮,以她的實力,拿金牌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但是,吳晶那次沒有得到命運之神的眷顧,意外發生了。在100米預選賽上,吳晶跑到80米的時候,腿部突然拉傷,雖然她還是以小組第一的成績進入了復賽,但腿部傷勢已非常嚴重。隊醫檢查后痛心地對她說:下面的比賽你不能參加了。吳晶哭了,但是很快她又振作起來。她說,就是爬我也要把最后的比賽堅持下來!
于是,雅典殘奧會的田徑場上,出現了感人的一幕:吳晶拖著受傷的腿,一步一步艱難地走完了全程。她雖然沒能如愿捧得獎杯,但贏得了全場觀眾如潮般掌聲。
中國體育總局雅典殘奧會的一位帶隊官員稱贊說:“吳晶在奧運會上不僅取得了良好的成績,而且還是一名出色的翻譯!”原來,在翻譯人員不夠的情況下,吳晶為大家充當臨時翻譯,不僅得到中國運動員和教練的表揚,也讓不少外國朋友豎起大拇指。
贏得“南外”青睞
在南京盲校,吳晶學的是推拿專業,但她打心眼里不喜歡這個專業。她在心里暗暗叫勁:難道我們盲人的就業渠道就這么狹窄,除了推拿、按摩,就沒有第二種選擇呢?為了擺脫當推拿師的命運,吳晶開始努力學習英語。她認為,英語至少能讓她未來的道路更加寬廣。
白天的時間都讓上課和訓練占滿了,吳晶只能利用晚上時間學習英語。每天,她都要學到凌晨一兩點鐘,整個宿舍最晚睡覺的總是地。為此,同學們都戲稱她為“吳晶牌學習機”。
因為盲校的英語教育相對普通學校要落后許多,吳晶要想提高英語水平,只有靠自學。但是,光是聽磁帶遠遠滿足不了吳晶的需求,而國內給盲人提供的英語教材又實在太少。有一天,吳晶的一個朋友拿了兩本美國出版的盲文雜志給她,吳晶如獲至寶,小心地收藏起來,并且按照雜志上的地址給雜志社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幫助。這封信很快有了回音,美國方面表示可以免費寄雜志給她看,這下可把吳晶給樂壞了,教材的問題終于解決了!
聽廣播是吳晶學習英語的另一個法寶。正是通過廣播,吳晶認識了她這一生特別感激的人——加拿大籍Batt先生。來南京不久,吳晶就喜歡上了江蘇廣播電臺的一檔學英語欄目,因為這檔節目里,每期都有一個叫Batt的加拿大先生為中國聽眾教授英語知識。為了能和Batt有更直接的交流機會,吳晶通過電臺得到了他的聯系方式,當時Batt還是江蘇一家學院的外教。吳晶試著給他打了個電話,沒想到Batt十分友好,很快來盲校看望吳晶,并成為她學習上的良師益友。
2005年2月的一天下午,吳晶給Batt打了個電話。在電話里,Batt告訴吳晶,他已經辭去了原來的工作,擔任南京外國語學校“中加班”的加方校長。Batt問吳晶今后有什么打算,吳晶無奈地說:“還是學推拿。”“學推拿?”這樣一個瘦小的女孩子去學習推拿,Batt覺得不可思議。吳晶說自己也不愿意,但是沒有辦法。“那我能幫你什么嗎,要不你來我們學校?我們這個‘中加班’就是南外與加拿大合辦的中加國際高中班,學生合格畢業后可以直接申請升入加拿大的大學深造,還可以參加中國的高考。”Batt熱心地向吳晶發出邀請。
一個普通中學都很難接受盲人,更何況“南外”這樣的名校。她沒敢對這事抱太大的希望。然而,讓她想不到的是,聽了Batt先生的推薦并通過殘聯了解后,南外的領導欣然表示,歡迎吳晶的到來。
4月18日,吳晶接到通知,她被南京外國語學校破格錄取,成為該校成立42年來第一個盲人學生。同時,“中加班”加拿大總部決定給吳晶發放獎學金——免除她3年約17萬余元的學雜費。
美國6所名校爭相向她招手
進南外讀書的學生大都是各學校的尖子生,家庭條件也都較好。和他們比起來,一直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家境又十分貧寒的吳晶,實在有著很大的差距。比如說學英語,中加班的課程很開放,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主要是讀英文小說,每周要求讀70頁,周五再做測試。對于正常孩子,這很容易做到,但對吳晶來說,就困難許多:電腦把小說的電子文檔通過盲人點顯器轉換為盲文特別慢,別人的70頁,到吳晶這里就相當于200多頁,甚至更多。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吳晶每天“看書”都要到深夜一兩點鐘。
為了多學技能,吳晶還“玩”起了電腦。她的電腦里裝有盲人特有的六指輸入法和雙拼盲文碼,通過電腦發聲提示她進行操作,這些都極大方便了吳晶的學習。她經常用QQ、MSN等聊天工具跟同學及世界各地的網友交流、聊天,打起字來,速度幾乎和她的英語口語一樣“麻溜”。
2007年2月6日至3月6日,應美國盲人協會的邀請,吳晶一個人乘坐飛機抵達太平洋彼岸的美國,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訪問。其間,吳晶受到美國盲人協會負責人的接見,并進行了交流。“你自強不息的精神不僅值得中國殘疾人學習,也同樣值得美國殘疾入學習。”美國盲人協會負責人對她大加贊揚。美國《康州郵報》以《中國盲人高中生面對人生》為題,對她作了大篇幅的報道。
在美國期間,吳品先后走訪了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喬治敦大學、耶魯大學、哈佛大學、波士頓學院等8所著名高校和3所盲校。在海倫·凱勒的母校博金斯盲校,校長對吳晶說:“在你身上我看到了海倫·凱勒的影子,希望你比她更優秀!”
幾所美國名校的招生部門都被吳晶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動,并安排了面試。吳晶以流利的英語和非凡的自信感染了每一個考官,其中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等6所高校表示,愿意接受她免費入學,并承諾提供全額獎學金。哈佛大學的招生老師認真地對吳晶說:“就憑你一個小盲女獨自敢來美國,我們就想錄取你!”
今年8月底,吳晶將一個人再次前往美國,在華盛頓特區一所學校插班學完高三年級的所有課程,然后選擇一所名校學習4年。美國巴爾的摩地區的一個家庭已經承諾,為她提供高中期間一年的免費食宿。吳晶說:“我最看好的是斯坦福大學,她環境優美、獎學金優厚。”
吳晶還有個打算,她將選擇法律專業,希望用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來幫助更多有困難的殘疾人:“我希望在自己實現夢想的同時,讓其他的殘疾人也和我一樣開心、快樂,用微笑去面對生活!”
編輯 朱小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