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龍鵬工業區內,有一家地處偏僻、裝修簡單,飯菜并無多少獨到之處的餐廳。在不知情的人們眼里,這樣的餐廳肯定賠錢。然而,在這個不足萬人,擁有中、高檔餐廳近百家的工業區里,這家餐廳的生意卻出奇地好,那只有100多平方米的餐廳前堂總是擠滿了人,端盤子的服務員只好一邊吆喝,一邊側著身子在人縫里穿梭……
這家餐廳的老板究竟用了什么高招,吸引了這么多的顧客呢?
悟出“金點子”,餐廳里提供免費招工信息
衰曉玉1981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郊區的一個農民家庭。在她讀高三那年,她的父親因患肝癌去世了。望著兩鬢斑白的母親和正在讀高一的弟弟妹妹,身為老人的她只好輟學打工,肩負起了支撐家庭生活的重擔。
2005年春節過后,在深圳塑膠玩具廠打工的袁曉玉和一個來自湖南常德的同廠男孩小軍談起了戀愛,并逐漸到了談婚論婚的地步。為了盡快賺到錢結婚,袁曉玉決定將兩人的財力合起來開一家餐館。可是,他們的積蓄并不多,只有區區6000元錢。要想用這些錢開一家像樣點的餐館,是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最后,袁曉玉只得在工業區一個比較偏僻的角落里,以每月1800元的低價租了一間不足50平方米的門面。袁曉玉沒有裝修餐館,只買了幾張桌子和一些簡單的炊具便于2005年4月中旬開業了。
袁曉玉篤信“酒好不怕巷子深”,認為只要價格合理,服務周到,一樣可以賺到錢。然而,在這不足萬人的工業區里有各類餐館近百家,其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盡管袁曉玉想盡了辦法,但餐館的生意一直很清淡,每月的收入除去廚師的工資和房租、水電費后,剩下的交稅都不夠了。袁曉玉和小軍急得滿嘴起泡,他們想將餐館轉讓出去,但把轉讓費壓到了最低限度,也仍然無人問津。
7月的一天,一個找工作四處碰壁的打工仔來這里吃飯。他向袁曉玉打聽:“你知道哪個工廠招工嗎?”就是這樣一句普通的問話,卻讓愛動腦筋的袁曉玉捕捉到了一個大商機。
她想:整個工業區每天有好幾百人在找工作;每天又有好幾百人在醞釀“跳槽”,他們多么需要一個能給他們提供真實可靠的招工信息的場所啊!如果我在餐館的四面墻壁貼上招工信息,免費為他們服務,一定能吸引很多人來此就餐!
第二天一大早,袁曉玉便騎著自行車到各工廠收集招工信息。需要招工的廠家見有人免費為他們張貼招工廣告自然非常高興,所以,她只用了一天就很順利地跑完了整個工業區。晚上,她把這些信息分類地寫在紙上,再整整齊齊地貼上墻。然后又在餐館門旁和工業區的各個路口處張貼了“為就餐者免費提供招工信息服務”的啟事。
第三天,袁曉玉早早地就開了門。雖然來吃早餐的人數并沒有增加,但她卻從那幾個就餐者驚訝的表情里看到了希望。于是,她信心十足地讓小軍中午多準備些飯菜。小軍疑惑地說:“你那招能管用嗎?現在天氣很熱,如果飯菜賣不完可是要餿的。”袁曉玉信心十足地回答“你就放心地準備吧,另外還要多備點零錢,以便找零。”
果然,中午下班的時間剛到,來餐館里看信息的人便接連不斷。找到自己所需信息的人誰也不好意思轉身就走,紛紛留在這里用餐。餐館里連廚師在內三個人忙得團團轉,比以往多兩倍的飯菜還不夠賣。等最后一個就餐者走后,袁曉玉一清鈔票,頓時吃驚得說不出話來,這一餐她竟賺了180元!她高興得抱住小軍在地上轉起了圈,然后大聲宣布:從明天開始本餐館更名為“信息餐館”。
就這樣,全國第一家“信息餐館”在深圳一個打工妹手里誕生了!
好事多磨,“信息餐館”險些中途夭折
轉眼到了9月,袁曉玉的“信息餐館”已凈賺了16000多元。雖然袁曉玉瘦了一圈兒,但攥著大把的鈔票再苦心里也甜。然而,她萬萬沒有料到,一系列的考驗正在前面等著他。
一天晚上,袁曉玉正在和廚師下棋。突然,五六個人手持木棒沖進餐廳。沒等衰曉玉站起身來,幾根木棒已架在她脖子上。其中一個漢子說:“你心太黑了,竟和工廠串通一氣坑害我們這些窮打工仔!”袁曉玉趕緊和氣地說:“我也是打工出身,怎么會坑害你們呢?究竟是怎么回事?你們說清楚,如果我有錯我會負責的!”
原來,一周前,這幾個打工仔按袁曉玉餐廳提供的招工信息應聘進了一家工廠,進廠時每人交了100元的押金和80元的服裝費,并在簽合同時談好試用期為一個月。但沒想到的是,他們只上了7天班就被廠方借故炒了魷魚,不但押金沒退,還扣了他們七天的伙食費。他們以為是袁曉玉和工廠串通好了坑害他們,所以就手持棍棒來興師問罪。
聽了這番話,袁曉玉的心情異常沉重。答應第二天帶他們去工廠討還公道。然而,當袁曉玉一行去工廠討公道時卻碰了一鼻子灰。廠方拿出與他們簽的合同說:“合同明確規定,在試用期內如果達不到甲方的標準或違反了廠規不予退還押金。”袁曉玉這才明白,這是個騙子工廠,她的餐廳無意中做了騙子的幫兇。她感到萬分愧疚。回來后,她賠給那些受騙的打工仔每人100元錢,心里才好受一點兒。
這件事對餐廳的影響很大,此后很長一段時間來這里吃飯的人少了。雖然袁曉玉每三天更換一次信息,但人們還是對這些信息的真假持懷疑態度。望著剛剛紅火起來的餐廳又日漸冷清,衰曉玉心急如焚。她深知信息的真假是餐廳能否繼續開下去的關鍵,因此,她把主要精力都投放到對信息的分析上,每天騎著單車奔波在各工廠之間,晚上再把收集來的信息逐條進行研究。她發現,這其中許多要交押金、扣留身份證的工廠發布的招聘信息都有問題,對這類信息她決不輕易采用,并反復向來這里就餐讀信息的人們講解怎樣識別騙子工廠的招工騙術。
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袁曉玉的“信息餐館”終于又嬴回了信譽,生意日漸好轉。漸漸地,這間小小的餐廳根本無法容納越來越多的顧客了。11月末,袁曉玉將隔壁一間經營不善、瀕臨倒閉的餐廳盤過來,打通后合并成了一個120平方米的餐廳。為了更好地為打工者服務,她又聘了一個廚師、三個女服務員、兩個信息采集員和一個信息講解員。這樣一來,她的信息更多更全面了,來這看信息、就餐的人也更多了。
然而,就在袁曉玉的生意越做越紅火時,一場致命的打擊迎面而來。原來,“信息餐館”的迅速崛起,招來了其它餐廳的妒忌,他們聯合起來將“信息餐館”告到了行政主管機關,“信息餐館”被工商部門以“超越經營范圍”為由查封。
望著蓋有鮮紅印鑒的封條,袁曉玉流下了委屈的淚水,自己沒收一分錢、免費提供信息怎么會是超越經營范圍呢?她越想越不服氣,于是找到行政主管機關,將自己創辦“信息餐館”的經歷真實地講述出來。聽罷講述,所有在場的人都被這個打工妹的拼搏精神感動了。后來,他們通過調查,證實袁曉玉為打工者提供的招工信息確實是免費的,便迅速撤除了封條。
這件事對袁曉玉的觸動很大。她想,如果在行政主管機關調查時有打工仔說假話,那么她的“信息餐館”就可能夭折。由此可見,“信息餐館”還是很受打工者歡迎的,這就更加堅定了她將“信息餐館”辦下去的決心。
一段時間后,細心的衰曉玉又發現,擴大了營業面積后,墻壁上空閑的位置多了許多。于是,她想推出更多種類的信息。當他了解到工業區內有很多打工夫妻需要租房,但由于平時工作緊張,只好花100元錢委托房屋中介公司找房時,袁曉玉馬上又推出了房屋租賃信息。這一招還真靈,來“信息餐館”吃飯的人越來越多了。緊接著,袁曉玉又陸續增置了幾個新的信息項目,如市內公交線路圖和火車及汽車的客運時間表等。此外,在一些打工朋友的建議下,袁曉玉還辦起了一個《打工必讀》專欄,摘抄了一些涉及勞動法規和勞動保護等方面的法律知識。
在搜集、制作這些信息的時候,袁曉玉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她不僅每天都要通宵達旦地整理信息,有時候在外搜集信息時甚至會遭到工廠保安的驅逐和謾罵。朋友們見她實在太辛苦了,都勸她適當收一些“信息費”,或者在飯菜上提價,但她依然堅持原來的“免費原則”。她說:“我的‘信息餐館’是靠打工朋友們撐起來的,我只有努力提高信息質量,進一步贏得他們的信賴,才對得起打工朋友們啊!”
四壁成金,廣告位按平方寸收錢
隨著信息量的增大,制作信息欄的工作量也隨之加大。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袁曉玉只好以每張2元的價格到外面打印。但這樣一來,信息的制作成本便大大提高了。如果以每期400份計算,一期就要花800元,一個月就得3200元。袁曉玉一算,如果省下一個月打印的錢完全可以買回一臺電腦。于是,她毫不猶豫地花4000元買回一臺電腦,然后一邊學一邊干。半個月后,她基本掌握了電腦打字和簡單的廣告制作方法。經她自己設計出的廣告再點綴一些圖案,比原來手寫的不知要好多少,貼在墻上非常整齊、美觀。接著,她又訂閱了報紙和反映打工生活方面的刊物供打工者免費閱讀。“信息餐館”真正成了打工者的家,每當下班鈴響,各廠的員工便蜂擁而來,生怕晚了占不到位置。在這里,打工者們邊吃飯,邊讀書看報找信息已成了深圳市飲食界里的一大奇觀。
袁曉玉的“信息餐館”名氣越來越大,引起了廣告信息界人士的關注。2006年5月的一天中午,一輛黑色奔馳轎車停在餐廳門前,三個老板模樣的中年男人下車后徑直走進餐廳。當他們看到餐廳里的火爆場面和四壁的信息后,臉上無不露出驚訝的神色。
他們是深圳市一家頗有名氣的廣告信息公司的老板和兩位經理,此行的目的是想與袁曉玉洽談合作,想把“信息餐館”掛靠到他們的廣告信息公司名下,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收取廣告信息費,利潤各按50%分成。
這究竟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呢?袁曉玉反復地思考著。那位老板見袁曉玉猶豫不決,便說:“我們剛剛數了墻壁上的信息共有121條,如果以我們公司的名義發布,每條可向廠家最少收費200元,再以每條5元的標準賣給需求者,每周更換一次,一個月就能賺3萬元啊!”瞬間,袁曉玉真的有點動心了,但經過深思后她還是回絕了。她想:“信息餐館”只有置身于打工群體中才有生命力,如果向他們收費的話至少會流失一半的人再說,注冊一家信息咨詢公司應該是件很容易的事,為什么不自己干呢?
那位老板萬萬沒有想到,他的目的不但沒有達到,反而還多了一個競爭對手。2006年6月28日,袁曉玉的信息咨詢公司正式掛牌營業了。
從2005年7月獨創“信息餐館”到成立“信息咨詢公司”,衰曉玉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雖然走過了一段極其艱難的路程,但她卻得到了廣大打工者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她與70多家工廠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如今成立了信息咨詢公司,所有在“信息餐館”張貼的廣告都要收費,這一突然的變化,能得到各廠家的支持和理解嗎?
帶著這個問題,袁曉玉走訪了各個廠家。雖然有些工廠拒絕,但絕大多數廠家因袁曉玉已為他們做了一年多的免費廣告,況且他們收費標準不高,每條信息只收150元/月,于是都紛紛答應下來。
這樣一來,僅此一項,袁曉玉每月就可賺到1萬元錢。另外,由于她對使用信息的打工者依然實行免費原則,因此到“信息餐館”吃飯的人一個也沒有流失。就這樣,袁曉玉兩面賺錢,每月都有近2萬元的賺頭。毫不夸張地說,在這個工業區近百家餐廳里,效益最好的就數“信息餐館”了。
盡管生意做大了,袁曉玉仍和餐廳里的其他員工一樣:每日親自走訪客戶;有時甚至通宵達旦地制作廣告。正是這種實打實的作風,贏得了打工者和各廠家的信任。餐廳里的廣告隨之不斷升值,特別是招工信息,每條的收費標準已經上升到200元/月。雖然達50多平方米的墻面全部貼滿了信息,但仍有其它廠家想擠進來。
2007年隨著大批外來工的涌入,深圳!市各職業介紹所擠滿了人,而位于工業區內的“信息餐館”更是人頭攢動。各工廠都看好了這塊“風水寶地”,都想在這里貼廣告。袁曉玉的“信息餐館”被越炒越火,墻壁上的廣告位以每平方寸5元錢為最小單位出租仍供不應求,她只好在餐廳門外另外豎起了一塊活動信息板。
近日,生意蒸蒸日上的袁曉玉已和自己心愛的小軍結婚,婚禮就在她的“信息餐館”舉行,邀請的嘉賓就是那些打工的兄弟姐妹們。
編輯 朱小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