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理財展上,相比于基金展廳的人頭攢動、銀行展廳的熱鬧排場,僅有的幾家保險公司的展位顯得有些“冷清”,但相對于去年參展時,看到保險公司受到的冷落,今年明顯多了不少人氣。參展的觀眾對保險的態度不再是退避三舍,對于保險公司工作人員遞過來的宣傳單都能欣然接受,有些還會駐足或進到展位與代理人進行更深入的溝通。
解惑一:如何選擇合適的保險
吳先生(25歲,某出版社職工):我覺得理財不能沒有保險,投資之前應該有保險打基礎。雖然現在我已經投資了基金,還沒買保險,但我正在與一家保險公司的代理人溝通,想為自己買意外險、醫療險和重大疾病保險,以補充社保的不足。但保險太多了,如何才能選到合適的產品呢?
徐女士(保險經紀人):您已經建立了正確的保險意識,那就是為自己建立完善的保障計劃,而且您選擇的險種也比較適合您現在所處的生命周期,以及擁有的保障情況。選保險的時候要從保險公司、產品、代理人3方面著手。要選優秀的保險公司、專業的代理人以及符合自己需要的產品。如果是普通上班族,意外險可以選購保額10萬元左右的卡單;醫療險應以住院津貼型產品為先,有能力再考慮住院報銷型產品;而重大疾病保險可以先考慮定期重疾險產品,繳費壓力會比較小,等成家、生子女后再作補充。另外,建議您買保險前學習一下保險知識,比如猶豫期,等待期、免賠額等概念,以及如實告知、親筆簽名等常識。
解惑二:保險不再適合調整
劉女士(45歲,某調查公司職員):我之前買了保險,但現在發覺醫療費、收入等都在上漲,當時覺得合適的保額,目前已經無法覆蓋保障缺口了,該如何調整呢?
謝先生(保險代理人):保險不是買完之后就可以束之高閣的,隨著時間流逝,我們的保障需求會發生變化,或者保障缺口增大,需要調整。發現保險不適臺時,解決辦法有幾種:一種是看看保單是否具有轉換功能,比如有些壽險可以轉換成養老險,另一種是退掉現有保險重新投保,但退保重投的損失比較大,尤其是有些在高預定利率時代購買的報單,回報率非常高,退掉十分可惜;還有一種方法是保留現有報單,與保險公司聯系,看能否增加保額,或者重新投保一份保險,這種方式同重新投保一樣,保險公司可能會要求被保險人提供健康報告或去體檢,根據被保險人健康狀況做出標準體承保、加費、做除外責任處理,甚至是拒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