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今年以來,央行5次提高利率和9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在您看來,政府通過此舉進行宏觀調控是基于什么考慮?多年來的低利率又體現了國家怎樣的調控思路?
尹伯成教授(以下簡稱尹教授):利率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一種重要手段,央行提高利率,絕不是件簡單的事情,考慮的因素是很多的。一是流動性狀況。當流動性過度泛濫時容易形成金融泡沫,必須予以積極干預,比如通過提高利率來吸收存款、縮緊貸款,影響流通。第二個因素是CPI,即利率要與當前的通貨膨脹率相對應,不能讓利率與通脹率差距過大,實際的負利率也要維持在一定水平。第三個是人民幣升值的因素。出于社會經濟平穩發展的考慮,政府也不能讓人民幣升值過快,而利率提高,會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我國長期以來一直維特低利率,主要是基于幾方面的考慮。一是企業在融資時的承受力,利率太高,會削弱企業的融資資能力;二是希望促進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三是擔心對樓市價格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到市場供給,畢竟樓市在國計民生中的作用都是舉足輕重的;四是擔心對股市有不利影響,因為國家希望大力發展直接融資,而貸款利率提高卻對其有負面影響進而波及股市。
問:加息會對我國的宏觀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
尹教授:我認為主要是“降溫”。既給過熱的投資需求降溫,又給過熱的樓市和股市降溫。目前在中國,大的投資項目都得靠銀行,利率上升,融資成本提高,投資必爆放緩;與此同時,樓市股市如果理性的話,必然也會做出反應。
問:我國的房價近年一直保持了高企的走勢,從價值規律來看,是需求的增加超過了供給的增加所致嗎?您作為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估計加息后房價下一步的走勢會如何?
尹教授:房價上漲原因主要是需求增加帶來的,這部分新增的需求主要來自于以下4個方面:一是消費型需求,比如不斷涌八的外來人口和每年的新增人口,都會對居住產生需求;二是改善型需求,如置業升級、小戶型換大戶型;三是被動型需求,如城市拆遷導致的需求;四是投機型需求,也就是除了自住之外,買房用來出租或轉手掙差價。這4種需求的增加和日益走高的建筑、用地成本共同導致了房價的居高不下。至于房價會不會降,我認為基本態勢應該是穩中有漲,可能不會漲太快,但降的可能性也不大。而漲也是有差異地漲,城市中心快、郊區邊緣慢。
問:中國股市近期出現動蕩,您認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對廣大股民和基民,您有怎樣的風險提示?
尹教授:去年下半年以來,股市上行,只要入市就賺錢,老百姓跟風,看別人買什么自己也跟著買什么,盲目追漲,拉高了股價;當國家進行宏觀調控時,中小股民又反應過度,稍有風吹草動便撤出資金,恐慌性地殺跌,這就導致了股市的震蕩。
中國股市震蕩的基本面是兩個:一是中小股民不成熟,投資具有盲目性,心態上過分樂觀或悲觀;二是說明我們政府的調控可能更應當平穩、和緩而行。政策出臺,比如印花稅的上調,應該預先吹吹風,再正式調整,讓給投資者有一個調整的心理預期,而不是突發性的調控,這也是強化政府公信力的有力手段。心理預期很重要,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梁。比如最近在傳要加速國有股減持以充實社保基金,如果這形成大家一種預期,紛紛拋股票,股票價格就要下跌。
問:您認為股市的波動將給房地產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
尹教授:有觀點認為股市和樓市組成一個蹺蹺板,資金不是流向樓市就是流向股市。我認為有一定道理,但不是絕對正確,這兩個市場完全可以構成一個良性循環。股市也可以推動樓市。比如股市上,既有不愿再承受股票的巨大風險而退市買房的人,也有用炒股賺的錢來買房的人。當股票價格上漲后使資產所有者的財富增加,并導致房產消費增長一這就是經濟學上股票的財富效應。而當消費者對房產的需求增加時,房價上漲,房地產開發企業利潤率提高,并帶動建筑業,裝潢業等許多行業發展,從而也會導致相關板塊的股票升值。所以說,二者可以相互促進,相輔相成,而并不見得是此消彼漲的關系。
問:在當前形勢下,投資者在買房與炒股間應當如何選擇?您認為個人應該選擇怎樣的理財方式?
尹教授:我認為在股市風險不大時入市炒股未嘗不可,但要守住兩條底線:一條是切莫負債炒股,炒股一定要用閑錢、余錢;另一條是要量力而行,這個“力”,不僅是財力和精力,還要有心理承受力。在炒股與買房的權衡上。我強調資產要進行合理分配,既不能全部用來買房子,也不能全部押在股市上。比如有100萬元,就用其中的50萬元去按揭買房,剩余的50萬元再拿去炒股。這就是通常說的雞蛋不放一個籃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