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也急,跌也急。股市無論是漲還是跌,都揪著股民的心。緊張恐懼、焦慮不安、郁郁寡歡、幻覺妄想,這些股市綜合癥在困擾著股民。如何應對這種情況呢?
心理波動有緣由
心理學家認為,所有不確定性的利益都會引起人們癡迷的行為。比如,盡管自己從來沒有買過股票,但若看到或聽到有人買股票發了財,就會強化他投身股市的欲望。社會心理學家們在實驗中還發現,如果一個人喜歡做一件事情,但是他不能完全控制它的發生,也無法預測其結果如何,那么他更容易形成一種持續穩定的追求行為。一夜暴富的先例、瞬息萬變無法預測的行情,股市的上述兩個特點,能吸引人們投身其中,直至狂熱。
套牢后的失衡心態
人的感情在外界刺激下,呈現多度性和兩極性。每一種情感不但有不同的等級,還有與之相對立的情感狀態,如愛與恨、快樂與憂愁等。感情的等級越高,出現的心理斜坡就越大,也就更容易向相反的情緒狀態轉化,有人將之稱為“心理擺規律”。如果此刻你感到興奮無比,那相反的心理狀態極有可能在另一時刻不可避免地出現。
對股票獲益的期待越高,越容易為獲益的想象所陶醉和興奮,套牢受損后感到的失落與失衡感也就越強。比如有些人在買股票時不考慮自己的經濟能力,誤以為投入越多,賺錢的幾率也就越大,賭徒心理使他們心態失衡,甚至由此造成家庭失和。這種過度緊張、焦慮的情緒會直接降低人的免疫力,造成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使人出現心悸胸悶、倦怠無力、失眠多夢、神經過敏等一系列癥狀。
上漲時的抉擇壓力
那為什么在股市漲時也會引發人的心理波動和異常呢?因為此時誘發了激烈的心理沖突,也可稱為抉擇的壓力。拋還是不拋?不拋,由此下跌并套牢了怎么辦?慘重的損失自己受不了。拋,拋后繼續上漲怎么辦?本該自己發的財卻讓自己錯過了,心理更容易失衡。兩種選擇,究竟哪種更好些?這種讓人陷入猶豫徘徊、難以兩全的困境,令許多人苦惱不已。真是“想得到卻又怕失去,這份矛盾換來的是著急”——心理上的問題常常與令人左右為難的決策有關。
典型病癥細剖析
焦慮、失眠、抑郁,是股市綜合癥的3種典型癥狀。
焦慮
股民經常體驗到的情緒狀態是焦慮。焦慮是一種類似于擔心害怕的情緒體驗。對于焦慮者來說,是預感到有什么不安的事情將要發生,或者對事情可能出現的各種后果把握不定。股市的最大特征,就是未來情況的不確定性,是賺是賠,是成百萬富翁還是傾家蕩產,都讓人提著心、吊著膽。
失眠
研究表明,許多睡眠問題與興奮引起的心理波動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調整有關。例如,當一個人得知自己買的股票又漲了時,激動的心情會打亂大腦的正常做事程序,從而使他的生物鐘出現輕度紊亂,導致失眠。盡管這種失眠情況是一種短暫的現象,但是,如果該股民的心理狀態仍得不到有效的調整,那么這種由興奮引起的失眠還會進一步演變成由擔心、害怕等引起的繼續失眠。而當股民總擔心股市會下跌時,焦慮的情緒同樣會干擾人的正常睡眠。
抑郁
炒股炒出抑郁來,多是因為股市難有常勝將軍。本來期待甚高的收益,最后卻變成了意想不到的虧損甚至是血本無歸,這會讓人遭受嚴重的心理挫傷。感到生活非常寂寞、孤獨和無趣。
抑郁往往是追名逐利的并發癥。許多炒股的人認為,幸福就是意味著自己有了許多錢之后能夠出人頭地。為此,他們會花大氣力去炒股以求一搏。但當這種期望不能實現時,他們簡單地將此歸咎于自己無能或倒霉,由原來狂熱的股海拼搏,到如今生活目標的喪失,從原來的情緒高漲變成一落千丈。如果不及時疏導,這種沮喪失落的心理狀態會漸漸演變成抑郁癥的初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