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老頭兒和他的老太婆/住在藍色的大海邊/他們住在一所破舊的泥棚里/整整三十又三年……
普希金這首《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相信很多人耳熟能詳。小學課本中的這首童話詩,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人不能貪得無厭,否則會一無所有。
然而當面臨金錢的誘惑時,人們早把這些忘光了。A股高漲,股民瘋狂。雖然證監會一再提示風險,但這樣的提醒卻顯得那樣無力,甚至有點“招人煩”。網絡上現在流傳的,是《別用風險忽悠我》,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是“股市有錢賺,入市須大膽”。
資本固有逐利的本性,投資者拿錢去生錢的愿望無可厚非。但貪念一旦膨脹,投資便成了鋼絲繩上的舞蹈。市場風云多變,艷陽高照與電閃雷鳴不過是瞬間之事。剛剛還在做著發財賺錢的春秋大夢,猝不及防夢想之城轟然坍塌,碎得讓人撿不起一磚一瓦。
有多少投資者,一如童話詩中那貪心的老太婆,面對新木盆、木房子、世襲的貴婦人,自由自在的女皇這一個個愈來愈高的獲益,本該知足的時候,卻想更進一步,做海上的女霸王,甚至要金魚來伺候她。與此同時,卻忽略了市場與日俱增的風險——蔚藍色的大海正從微波、翻動、騷動,變得陰沉昏暗、怒濤洶涌。結果落得“依舊住在那間破泥棚里,面前依然是那只破木盆”。值得慶幸的是,老太婆終究又回到了原點。現實中,落得“星星還是那個星星”的能有幾人?血本無歸的卻是大有人在。
老祖宗造字也是有趣,從“貪”字的構造上來看,“今”寓意“當前”,“貝”意指“財富”。所以,貪欲之中,是一定要把財富斂在當下的。好一個今朝有酒今朝醉,看似灑脫,實則擺脫不了風險來臨時慌作一團的狼狽。
本期封面故事《伺機賣出》從理念與技術的雙重角度,為您闡釋了股票、基金,期貨、收藏品投資中的適可而止。止損的果斷固然讓人欽佩,止盈的勇氣則更為難能。
理性投資,不僅僅是出海之前的錚錚誓言,也是揚帆遠航的護身符。惟有真正扼住人性中“貪”的弱點,該收手時就收手,方可駕馭你的財富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