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非是指占總股本5%以內的限售流通股,股改完成1年后可以上市流通。大非是指占總股本5%~10%的限售流通股,股改完成2年后就可以上市流通。大小非解禁,就是部分限售股票解除禁止,允許上市流通。
2007年8~10月,A股將迎來限售股解凍的另一高峰期,3個月內將有201.45億股、市值達2754.56億限售股獲準上市流通。大、小非減持,將對股價構成多大的壓力?
過去:供求相宜緩沖解禁壓力
過去一年中,大、小非減持雖曾給某些個股股價帶來壓力,但整體上并未造成太大沖擊。這主要是由減持個股的供求決定的。

從供給看,由于市場整體維持上漲走勢,部分大、小非股東獲利持續增加、一度看好后市而惜售,真正通過二級市場減持的幅度,僅占同期獲準流通部分的26%,股票供給增加的速度有限。
從需求看,市場長期上漲造成的財富效應,吸引增量資金持續涌入,市場流動性充裕。供給增加較慢,需求上漲較快,自然對股價難以構成打壓。
未來:供大于求加大市場壓力
但從2007年4月以來,市場形勢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也使解禁對個股股價造成的下行壓力,有可能加大。
股改限售股獲解凍的規模呈現快速上升態勢。到2007年12月底,兩市累計獲得解凍的股改限售股數量將達到670.52億股,對應的市值規模達到了8548.98億元,較8月底的479.78億股和6167.72億元將有大比例增加。
A股市場資金開始由凈流入變為凈流出。在2007年5月份以前,A股基本呈現資金持續凈流入的狀態。限售股減持后相關個股不跌反漲,反映出投資者對股票籌碼的需求,遠超過因減持給市場帶來的壓力。但從6月份開始,市場波動風險加大,投資者信心有所動搖,A股市場的成交呈現持續萎縮狀態,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在近期選擇離場觀望,A股市場資金也開始出現較為明顯的凈流出,如右圖所示。
大小非獲利了結愿望增強。經歷1年多的持續上漲后,鑒于歷史投資成本比流通股股東低得多,大、小非均賬面盈利驚人。而隨著近期市場的整體盈利效應明顯下降,前階段因持續牛市而惜售的籌碼,其獲利了結的意愿也在持續增加。建行、中石油、神華、中電信、中移動、網通等大盤H股或紅籌股接連回歸A股,對A股市場的短期資金供求,也會構成較大壓力。
策略:就個股看減持
總之,隨著市場估值持續提升,以及限售股解凍規模的不斷擴大,不同類別股東的減持意愿,在后續市場中仍將逐步增強;A股市場短期波動風險增加,新增資金的進場意愿持續減弱,這些都使大、小非減持給市場帶來的壓力,比前期有所加大。減持對市場而言,將成為一顆“不定時炸彈”。對投資者而言,大小非減持的加速,直接影響市場整體和個股的供求,應在研究個股投資價值時,作為利空因素,結合個股的不同情況予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