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一天,我們成為行家,一定是出于樂趣而不是因為無奈。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怪現狀——
小學沒畢業的農民,為了打一場雙方力量懸殊的官司,硬著頭皮自學完了大學法律專業課程;
對皮革沒什么概念的消費者,經過N次上當,竟一眼就能看穿連儀器都難以分辨的假皮鞋;
剛剛拿到新房鑰匙的業主,就報名上“裝大”、周末跑建材城,說起裝修來讓設計師都瞠目;
非庖而越俎代之,何也?
天底下如果壓根沒有“騙”這個字的存在,我們絕不會被逼成行家。如果沒有黑心棉、地溝油和蘇丹紅,我們寧愿活得傻一點。然而,我們卻欲罷不能。
一些人越來越愛耍小聰明,是轉型社會發展中的無奈與悲哀,他們的不義行為讓人們內心信任的火焰,正變成火苗甚至火星兒一點點在消逝。
代客理財何以長袖難舞,說到意識層面,還是少了一道叫做“信賴”的光線。即便是技藝再高超絕倫的舞者,也無法在黑暗中朝觀眾拋飛她多情的媚眼。投資者不是曹操,也不是狐貍,并不是他們生性多疑,只是因為上過當、受過騙、挨過宰、吃過虧。
經常有人喊“狼來了”,卻鮮見這個扯謊的人被狼吃掉;每天都看到說謊的匹諾曹,卻不曾見過他的鼻子丑陋地變長。直面現實,既然為惡的人未必有現世報,老百姓還是小心為妙。
本期封面故事《如何選對基金》,正如家有千金挑東床,面對繡樓下成排的基金公司郎,幾招教會你如何眾里尋“他”、千里挑一。畢竟咱家的財女金貴,要嫁就嫁他個舒展展、坦蕩蕩。
和諧社會的信用陽光,遲早會普照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我們對此還是應當充滿信心。到那一天,我們成為行家,一定是出于樂趣而不是因為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