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進生產力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統一,應該從多方面把握先進生產力的豐富內涵和基本特征。所謂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主要指先進生產力自身要獲得發展所需要的各方面的條件,包括社會的、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等諸多條件。先進生產力是一個諸種先進生產要素綜合作用的系統,文化、科學技術、管理、組織決策、信息等已經成為知識經濟時代必不可少的生產要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主要標志和集中體現。
關鍵詞:發展要求;社會條件;先進生產力
中圖分類號:F04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7)12-0017-02
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三個代表之首,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創立的一個全新理論命題。如何正確理解、全面把握先進生產力的基本規定、主要特征及其發展要求,既是我國落實先進生產力戰略的重要條件,也是學術界的重大任務。
一、多角度把握先進生產力的基本規定
從當前學術界看,關于先進生產力的定義規定不太一致。基本觀點是:(一)發展論的先進生產力。其大意是,先進生產力與生產力的發展有著內在的必然的聯系,即先進生產力必定是已發展了的生產力,發展是先進生產力的內在尺度。但其意義的“發展”卻不同于自然界中在運動方向基本上是過去支配現在、現在制約未來、由先在決定后在的單向流程式的變化。而是在其本性上:第一,是目標性的運動。當代中國的先進生產力凝含了小康社會這個預設目標;第二,是創造性的運動,即屬于對原有的改變,進到更高的存在,創造出更新的存在形態;第三,是內源性的運動。發展是先進生產力的動力之維,表征著生產力自為存在的超越性。(二)“四化”論的先進生產力。先進生產力是指在一定時代下反映生產力及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在生產的智能化、市場化、社會化和生態化程度上有比較優勢,并在總體上能比較好地解決人與自然矛盾的生產力。與生產力相對應,先進生產力至少包括以下幾個規定性內容:決定因素的規定;先進生產因素的規定;先進生產要素的結合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規定;先進生產成果的規定。當代先進生產力就是智能化、社會化、市場化、生態化的生產力,人們常說的智能經濟、網絡經濟、全球經濟、生態經濟就是當代先進生產力的不同概括。(三)綜合要素論的先進生產力。當代生產力具有多維性,有多種要素、多種結構、多種功能,并非只有某一個要素能標志生產力發展水平。判斷生產力先進與否,應遵循“后來居上”法則,即后產生的比以前的先進。在當代,科學技術要素、智力型勞動、知識經濟與和諧型功能標志著先進生產力。先進生產力應有利環境保護,有利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人的素質提高。(四)高科技的先進生產力。不少學者仍然堅持認為,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先進生產力是以先進生產工具為標志,以具有先進科學技術素質的勞動為主導,超過一般的改造自然和進行物質產品生產能力的生產力。有的認為,先進生產力就是高素質的勞動者、最新的勞動資料和精確的勞動對象一致的最佳結合,以及由此所創造出的競爭力強的產品與高效率的服務。人們認為,生產力具有特定的含義,先進生產力的內容也應是具體的,對它們不能做泛化理解和擴大使用。
二、全面把握先進生產力的屬性和特征
關于先進生產力的本質特征,主要體現為,第一,先進生產力是一個諸種先進生產要素綜合作用的系統,文化、科學技術、管理、組織決策、信息等已經成為知識經濟時代必不可少的生產要素。現代的先進生產力就是這些生產要素綜合作用的系統。第二,先進生產力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載體。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主要標志和集中體現。先進的科學技術對變革和創新勞動工具從而驅動先進生產力飛躍性發展具有直接決定作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主導著先進生產力中的勞動對象由原生物日益向人化自然物深化拓展;信息技術也已經滲透到產品設計、制造、管理和營銷的全過程,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而信息技術革命本身是科學技術革命的一種表現形式。第三,先進生產力具有量態和質態兩種屬性。量態的先進生產力是指先進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積累,表現為先進生產力的構成要素在種類、數量、規模、速度、方向上的擴充。質態的先進生產力是指量態的先進生產力經過一定時間的發展和積累,達到了一個臨界點,先進生產力的各種構成要素擴充的加速度減慢,漸漸處于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相對穩定的狀態與擴充變化前的狀態具有根本的區別。
談到先進生產力的基本屬性,人們普遍認為,先進生產力具有絕對和相對的二重性,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統一。所謂先進生產力的絕對性,是指無論任何歷史形態下、任何時代的先進生產力,它們都有共同的本質特征,都帶有普遍性和共同性。這就是指那些能夠代表生產力發展方向,具有強大生命力和發展前景的生產力,可以概括為高技術性、先導性、高效性和革命性。先進的生產力又是相對的,說明生產力是一個具體的歷史的范疇。從歷史性來看,生產力的發展表現為先進生產力不斷地取代落后生產力的歷史過程,原來先進的生產力會轉化為落后的生產力,而落后的生產力會陸續被淘汰。從共性來看,生產力在空間分布上是不平衡的。界定一種生產力先進與否,還要參照它所處的區域環境。一定歷史方位下的先進生產力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
關于先進生產力的階級性。先進生產力是否具有階級性,是需要具體分析的問題。如果從人是生產力的主體和主導來看,生產工具是由人來制造和使用的,先進生產力應該是有階級性的;如果從生產力是一種物質力量,它具有客觀實在性這一點來看,先進生產力是沒有階級性的。
三、從我國生產力的狀況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
發展先進生產力必須從我國生產力的實際出發,而把握生產力的基本狀況必須注意的三個問題:第一,傳統意義的機械化生產力正在淡出先進生產力的行列;第二,高科技生產力是我國先進生產力的主導力量;第三,以高科技改造和提升了的機械化的生產力是當前中國先進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特點,決定了我們在發展工業經濟的過程中不能忽視發展知識經濟,同樣在強調知識經濟意義時也不能跨越工業經濟階段。
關于實施先進生產力發展戰略的社會條件和基本要求,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優化配置機制。就是繼續完善我們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保證中國先進生產力的各個要素和資源得到真正優化配置,使其潛在的優勢得以充分實現。第二,明晰產權界限。第三,理順主體關系。就是理順中國先進生產力主體之間的關系,使他們能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具有平等人格、在平等的環境中進行平等的競爭。第四,調整分配方式。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體現在分配方式上,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先進生產力主體的積極性要得到保護,另一方面,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要得到保障。第五,完善上層建筑。本著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科學態度,摒棄一切嚴重阻礙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觀念和意識,為我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第六,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必然代表當代中國多層次的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多層次的生產力在各自的地區和領域內的存在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調整和變革生產關系,使多層次的生產力在各自的基礎上向著更高的水平發展,這就從方向上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也有學者認為,先進生產力的發展關鍵是要社會提供各方面的發展要求和條件。所謂“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主要指先進生產力自身要獲得發展所需要的各方面的條件。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社會的、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等諸多條件。有的論者講到,生產力的實踐本性決定了其發展的客觀要求不是單一的,而是包括技術要求、自然生態要求、社會世態要求在內的系統性要求。主體只有完整地把握生產力發展客觀要求的多方面內涵及其內在聯系,才能更好地充當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代表。
還有的學者認為,判斷主體是否能夠充當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代表,不僅要看是否能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財富,從根本上說是要看其在客觀上能否與先進生產力相聯系以及在特定經濟關系中所處的地位,主觀上是否具備合格主體的相應認識能力。階級及其政黨在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過程中需要具備的主觀條件,主要是指把握生產力發展“三位一體”客觀要求的科學認識能力。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完全具備充當先進生產力代表者的客觀條件和科學思想武器,當前關鍵是下大力氣培養能夠運用這一思想武器自覺把握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合格主體。
參考文獻:
[1] 唐元虎.論先進生產力[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5,(5).
[2] 張雄.學習與解讀: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J].教學與研究,2004,(4).
[3] 李世嘉.論當代先進生產力的特征及其發展要求[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5,(1).
[4] 陳尚偉.如何成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J].鄧小平理論,2004,(10).
[5] 王霽.先進生產力與黨的先進性[J].中共黨史研究,2005,(5).
[6] 陳志尚.樹立科學的先進生產力觀[J].中華讀書報,2005,(2).
[7] 王新喜.從“生產力”到“第一生產力”再到“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路徑[J].江漢論壇,2006,(1).
[8] 蔣伏虎.知識型勞動者是先進社會生產力的中堅力量[J].社會主義研究,2006,(2).
[責任編輯馮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