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近期全球經濟增長大局已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
2007年4月11日
盡管近來金融形勢出現波動,但世界經濟在2007年和2008年實現持續強勁增長的大局似乎已定。美國經濟放慢的程度雖高于預期,但波及影響一直有限;世界其他地區保持著較好的增長;自去年8月以來的油價下跌也有助于緩解通貨膨脹風險。
預計全球2007年和2008年增長將放慢到4.9%,比2006年低0.5個百分點。預計今年美國經濟的增長率將從2006年的3.3%減慢到2.2%,隨著房地產部門的影響消退,將在年內重拾增勢。中國在2007年和2008年會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但速度將不及2006年。
關于未來前景,全球經濟面臨的風險減緩,但仍偏于下行。關鍵問題是如果美國經濟下滑幅度繼續快于預期,全球經濟能否幸免。自2006 年初以來,美國經濟開始降溫,但迄今為止,除其近鄰加拿大和墨西哥,所造成的影響有限。其原因在于,美國經濟減速主要集中在進口含量較低的房地產部門;與全面的衰退相比,周期中段經濟減速造成的溢出效應一般要弱得多;而且,沖擊只是美國的特殊事件,并非各國共同面臨的沖擊。盡管如此,如果美國經濟發生急劇減速,全球增長仍將受到較嚴重的影響。
宏觀
美國儲蓄率可能不低
中國商務部政策研究室 張宏韜等
“對美國低儲蓄率的另一種解讀”
商務部政策研究室評論
2007年4月2日
人們通常認為,美國儲蓄率過低而消費率過高,如2005年美國最終消費率高達71%,儲蓄率僅為13.5%。但是,為了增強發展后勁和擴大未來消費而進行的投資和消費,從某種意義上說更應該算是儲蓄的范疇。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的儲蓄率并不像通常所認為的那樣低。美國人主要通過三種方式,即教育、研發活動和購買耐用消費品進行額外的儲蓄。這三類支出分別約占GDP的8.6%、7.3%、2.8%。按此口徑,美國的儲蓄率相當于GDP的近三分之一。對于美國這樣一個教育支出最多、研發投入第一、耐用消費品消費規模巨大的國家,通常的低儲蓄率不會影響其競爭力。只要美國的教育和研發活動能夠取得成功,這樣的發展戰略就有可能是可持續的。
社會
村莊選舉有利于減少大病沖擊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CCER)
教授 姚洋
“農民受大病沖擊、村莊選舉
與長期收入關系”
CCER簡報
2007年4月8日
研究顯示,農戶所受到的大病沖擊不但對該農戶收入有負的影響,而且由于農村社會的網絡性,會通過借貸給其他較富裕農戶帶來負的外部性。負外部性使得醫療保險制度這種本來更有利于窮人的“親貧政策”可以在選舉中獲得支持。因此,在有選舉制度的村莊里,農戶遇到大病沖擊后進行非正規借款的可能性要低于沒有選舉制度的村莊的農戶,村莊選舉制度減小了大病沖擊對農戶收入的負面影響。
分析表明,引入了選舉制度的村莊通過醫療保險計劃的概率比沒有選舉制度的村莊高11.6%,且農戶在生大病時借款的概率降低了9.9%,大病沖擊對農戶收入的負影響也幾乎減小了一半。因此,村莊選舉制度對減少大病沖擊起到了很大作用。
政策
多哈回合對中國影響有限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李眾敏等
“多哈回合對中國農業的影響”
《世界經濟》2007年第2期
相對烏拉圭回合談判而言,多哈回合更具雄心、規模更大,但難度也比烏拉圭回合大得多。尤其是歐盟與美國、日本和G20之間的分歧會進一步凸顯,其直接后果是談判將會持續很長時間,并在最終得到一個相對溫和的結果。
分析表明,無論談判最終達成的是何種削減力度的方案,中國的福利改進都是有限的,只是對個別產品部門(如糧食、油料作物)的出口會有所促進。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入世時在農產品關稅削減上做出了巨大的讓步。中國應該在談判中爭取更大程度的“新成員”優惠,這對于中國在后多哈時期保持現有的農產品競爭優勢、改善中國農產品貿易狀況至關重要。在積極參與多哈回合的同時,中國還應繼續推動東亞地區農產品貿易自由化,并積極推動以亞太為框架的區域貿易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