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決我國醫療衛生行業存在的“收受紅包”、“虛假廣告”、“醫院大處方”等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著手,不能忽視任何一個方面。
所謂從內因著手,就是醫療工作者本身要嚴格要求自己,端正態度,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遵守行業規章制度,一句話,就是要自律。戴帶主張用提高醫療從業人員的準入門檻、提高他們待遇的方法刺激醫療從業人員自我加強自律,筆者以為,這種方法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這種作用是有限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讓我想起前幾年社會上一度炒得沸沸揚揚的“高薪養廉”,筆者擔心的是,“薪”高了,但“廉”卻沒有養。醫務人員的自律精神,只有通過“法治”和“德治”的雙重治理,才有可能逐步建立和確立。光靠提高準入門檻無濟于事,入了門檻的“高素質”人員很快就會被“低素質”同化和毒化,這就需要用強有力的手段整治“門檻內”的環境,讓醫務人員不得不自律,然后配套“提高準入門檻”,讓新入門檻者不但感受到醫療事業的神圣性,同時得到經濟上的高度保障,產生行業自豪感,才能真正從根子上改變目前的現狀。
目前,由于醫療領域信息的不對稱性,醫療工作者實際上成了患者消費的代理者,也是決策者。因此醫療工作者的“醫德”顯得尤為重要,它關乎老百姓的用藥安全與利益。而要解決醫德問題,恐怕不是提高待遇就可以做到的。它需要一個良好的大環境,需要不斷的教育和精神積累,對“內因”起催生作用。
所謂從外因著手,就是要加強監管。醫療領域存在的種種“不純”現象,都與不完善的體制有關。因此,監管的首要任務就是逐步完善醫療及其與之相關的各種體制、機制,如處理好醫與藥的關系,協調醫療廣告監管部門之間的關系等。同時,要加強對醫療市場的監管,有嚴格的控制制度,對違反者應嚴肅處理。監管在任何時候都是必須的,它是保證醫療環境“純潔”不可缺少的環節。問題是,監管不單是“決心”,也是“水平”。屢屢出臺“新政”,而“新政”假如經常自相矛盾,甚至前一個“新政”剛出臺,后一個“新政”就來糾正,這對政府形象和威信是非常不利的。醫療立法,迫在眉睫,這是關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大事,不可等閑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