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被譽為“史上最值得期待的手機”蘋果 iPhone開始發售,蘋果進軍手機市場的“自衛反擊戰”也即將打響——當眾多手機廠商將觸角伸入到蘋果的傳統領地的時候,蘋果不能無動于衷。iPhone將是蘋果和手機廠商抗衡的撒手锏。
1月9日,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史蒂夫#8226;喬布斯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Macworld年度展示會上首次推出iPhone手機。
今年1月,當蘋果公司CEO史蒂夫#8226;喬布斯首次揭開iPhone手機面紗的時候,其“驚艷”程度讓業界一震。從此,iPhone手機吊足了人們的胃口,成為從移動通信技術廠商、電信運營商到普通消費者津津樂道的話題,也成為蘋果的競爭對手們爭相打擊的對象。
無論是期待還是質疑,6月29日,iPhone手機真的來了。
iPhone上陣
今年年初,幾乎在iPhone手機橫空出世同時,蘋果將公司名稱中的“計算機”去掉。這個舉動預示著,蘋果不再是一家傳統意義上的電腦制造商,它開始向消費電子領域轉型。
蘋果公司的業績也印證了這一點。2007年第一財季,蘋果總收入為71億美元,其中iPod影音播放器和其他音樂產品相關服務貢獻了40億美元。iPod的銷量為2106.6萬部,同比增長50%; 相比之下,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銷售額僅為24億美元,銷量為160.6萬臺,同比增長28%。目前,iPod和iTunes等音樂相關業務的收益已經占到蘋果公司總收入的50%以上。
今年4月9日,喬布斯宣布,從2001起,iPod累計銷量達到創紀錄的1億臺,成為歷史上最為暢銷的音樂播放器。在此之前,蘋果公司CFO Peter Oppenheimer曾宣稱,到去年年末,iPod已經占領了72%的數字音樂播放器市場份額。
iPod取得的巨大成功,堅定了蘋果向消費電子領域轉型的決心,而iPhone手機則是喬布斯進軍消費電子領域的第二張王牌。
盡管iPod如火如荼,銷量持續增長,但營收的增長率卻不高。在2004年,iPod帶來的收入增長達到頂峰,同比增長279%。到了2006年,這一數字降為69%。而在2007年第一財季,iPod營收增長率已經降為18%。全球音樂播放器市場的輝煌成為明日黃花,蘋果必然要為其消費電子戰略找到另一個新的支撐點。
手機市場對蘋果公司的吸引力顯而易見。Gartner預測,2008年全球手機的銷量將達到11.8億臺,而且銷售量仍將繼續攀升。在手機逐漸成為個人信息終端乃至娛樂終端的趨勢下,蘋果選擇手機作為突破口,其在消費電子產品設計和技術上的優勢依然可以延續。
而且,進軍手機市場更像是蘋果的一場“自衛反擊戰”。分析人士指出,越來越多的中高端手機都整合了MP3播放器,同時提供音樂在線下載服務,這對于功能相對單一的iPod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當眾多手機廠商將觸角伸入到蘋果的傳統領地的時候,蘋果不能無動于衷。iPhone將是蘋果和其他手機廠商抗衡的殺手锏,而且蘋果希望通過iPhone將地盤擴大到移動通信領域。
并非坦途
喬布斯曾表示,希望iPhone手機能在明年底前拿下全球手機市場1%的占有率。也就是說,在一年半的時間里銷售iPhone手機1000萬部以上。單從數字上看,蘋果實現其銷售目標的難度并不大,然而,想要真正成為引領手機市場革新的力量,蘋果的iPhone之路并不會一帆風順。
iPhone將涉足的是智能手機市場。據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統計,2006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約為8130萬部,僅占整個手機市場的一小部分。而且,這一市場中,巨頭間的較量已經非常激烈。
喬布斯曾宣稱: 我們已改變了手機。實際上iPhone手機所做的,只不過是對蘋果現有技術的整合,在技術上并沒有太大的革新。iPhone使用的Mac OS X操作系統是PC操作系統的延伸,影音播放系統是對iPod的整合和改良,而喬布斯所說的將“完整的互聯網”搬上移動電話也并非蘋果的首創。批評者說,iPhone并沒有跟上3G的步伐,它使用的GSM技術是一種比較陳舊的技術。單從手機上網的角度而言,iPhone基于ATT網絡的接入速度也毫無優勢可言。
蘋果以往在PC市場和音樂播放器市場的成功,是建立在尖端設計的基礎上的。但在智能手機市場,生產商從一開始就注重產品的設計,強調時尚與實用的結合,對于iPhone這樣的后來者,競爭優勢相對較小。盡管喬布斯相信,iPhone比其他的智能手機更加簡單易用,比如說iPhone獨特的單鍵操作和觸摸屏設計,但產品是否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目前還是未知數。
此外,競爭者并不會給iPhone太多的發展機會。在當初iPod進入市場的時候,市面上雖然已經有其他品牌的音樂播放器,但尚未有一家公司擁有巨大的市場份額,iPod的成長空間相對寬松。相比之下,今天蘋果在手機市場遭遇的對手,是諾基亞、RIM、三星、愛立信等市場根基穩定、實力雄厚的勁敵。沃頓商學院市場營銷專家Peter Fader就表示,“iPhone目前尚不足以動搖RIM的黑莓和Palm的Treo的地位。”
誰會買iPhone?
當然,蘋果依然把握著幾分勝算。
除了設計能力和技術優勢,蘋果公司還擁有一筆不可低估的財富——忠誠的用戶群。蘋果推出的任何一款產品幾乎必然成為“粉絲”們追捧的對象,這種號召力足以讓其他公司望洋興嘆。
蘋果的鐵桿兒支持者不但推動了蘋果的產品銷售,更是加快了蘋果的技術革新速度。iPod2001年面世至今已經“五世同堂”,產品之所以能迅速更新換代,其中必然有用戶的功勞。可以預見,在iPhone上市后,一些“蘋果迷”不會錯過嘗試使用新產品的機會,蘋果可以迅速地獲得使用者的反饋并完善其產品。
此外,由于定位于個人消費者,而不僅僅是商務人士,iPhone的潛在用戶規模龐大。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Solutions Research Group的調查數據,iPhone手機對各年齡段消費者普遍具有吸引力,其中,15~24歲年齡段的人占31%,25~34歲年齡段的人占32%,35~49歲年齡段的人占31%; 就學歷而言,在有意購買iPhone手機的人中,58%為大學畢業生; 就收入水平來講,iPhone手機潛在用戶的平均年收入約為7.5萬美元,比美國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6%。
iPhone手機的吸引力的確不小,但499美元和599美元的身價可能成為它推而廣之的障礙。IDC的調查顯示,60%的被調查者對iPhone感興趣,但只有10%的人愿意在29日產品上市時全價購買。目前,除了那些狂熱的蘋果迷們,大部分消費者還是會采取觀望的態度。IDC還透露,有18%的被調查者稱,當價格降到299美元以下時,會購買一部iPhone。
分析人士指出,先期在歐美市場上市的iPhone利潤空間依然很大,隨著生產和銷售規模的增長,蘋果公司會推出相對較低價位的iPhone手機,擴大產品線,同時向亞洲、南美等低端市場擴張。按照iPhone的日程表,中國的蘋果“粉絲”們至少要等到2008年,iPhone手機才能登陸中國市場。
“首個100萬部沒有問題,因為人們對這種產品的興趣已經持續多年。” IDC移動技術高級分析師Chris Hazelton認為,“但到2008年底能否銷售1000萬部要依賴于用戶的體驗。”他同時指出,ATT獨家銷售將是iPhone的一大障礙,只有部分用戶可以為iPhone放棄現在的服務商而無需支付協議終止費,其他人則未必愿意支付這筆費用。
如果iPhone手機獲得成功,它將不僅僅是蘋果公司的新產品而已,而將是蘋果的一項全新的事業,與原有的Mac計算機、iPod播放器構成蘋果盈利的主要支柱。
iPhone來了,智能手機市場多了一個有力的競爭者,消費者也多了一種選擇。至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沖擊現有的手機市場格局,還有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