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消息 6月19日,業內分析師下調了AMD公司股票評級,并表示該公司借助外包芯片生產削減運營成本的努力最終可能“適得其反”。
目前,處于困境中的AMD勉強維持公司業務,過去兩個季度,該公司凈虧損分別達到6.11億和5.74億美元。
與此同時,AMD生產能力也受到質疑,有傳聞稱四核心服務器芯片“巴塞羅那”發布時間將由今年7月推遲至10月。
AMD面臨的壓力不斷增大,導致一些分析師最近做出預測:AMD也許完全停止自己生產芯片,最早在2008年轉變為全外包模式。盡管AMD說,這些流言來自高盛一份“推測性”報告,但是該公司發言人Drew Prarie也證實,AMD的重心正逐漸向研發偏移。
由于簽署了合作協議,AMD目前有權使用IBM位于紐約州的芯片工廠。這樣,AMD能夠將精力集中在研發上,而無需承擔制造工廠的成本。Prarie表示,AMD正在尋求將這種模式從研發領域擴大到整個制造供應鏈中,有可能逐步擴大代工生產的處理器數量,同時還將與生產商建立合作關系。
事實上,AMD也已經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去年AMD宣布由Chartered公司代工生產65納米Athlon芯片。今年5月份,AMD宣布將最新圖形芯片生產外包給臺積電。花旗分析師GlenYeung表示,AMD可能將更大份額的低端處理器生產外包給臺積電,并出售德國德累斯頓芯片工廠部分產能,同時還可能出售該公司計劃斥資32億美元在紐約薩拉托加興建的芯片工廠的部分產能。
盡管AMD堅稱這樣的安排是為了鞏固芯片業務同時降低成本,但這種不確定性卻引起了華爾街分析師的憂慮和擔心。受此影響,花旗將AMD第二季度營收預期從之前的13億美元下調至11億美元,同時全年營收預期也從之前的58億美元下調至56億美元。
分析師觀點
高盛分析師James Covello認為,如果AMD實行全面外包,對于英特爾而言是一個恩賜,而對于AMD自己,反倒是一個災難。因為如果脫離生產,AMD處理器的制造工藝將無法與英特爾相匹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