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合作、自主創新和人才交流成為本屆軟交會討論的焦點。
第五屆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開幕式現場。
6月21日,第五屆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在大連世界博覽廣場隆重開幕。本屆展會主題為“視野(Vision)、價值(Value):展望產業發展,展示軟件價值”。國際合作、自主創新和人才交流都成為本屆軟交會的重頭戲,并首次推出了《2007中國軟件自主創新報告》。
開辟國際合作新模式
記者注意到,與往屆軟交會不同的是,本屆軟交會不僅在國內省市參展范圍上有新突破——包括天津、四川、湖南、山西、廣西、新疆等首次參加軟交會的省區亮相,還吸引了印度企業首次進入軟交會,使展覽覆蓋面更加廣泛。
印度最大的軟件公司Infosys公司在軟交會高調亮相,說明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的迅猛勢頭以及軟交會的平臺作用已為印度企業所關注和認可。日本最大的電子展會CEATEC的主辦方也做出嘗試,在本屆展會同期、同場舉辦日本電子展大連展會(JES Dalian),為軟交會的國際合作開辟了新的路徑和模式。
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專門委員尹東勝表示,韓國尖端IT企業將與大連攜手,建設“亞洲的硅谷”。他認為憑借大連得天獨厚的氣候、港灣、物流優勢,中國、韓國、日本亞洲三國連接的位置,能使三國的尖端技術相互結合,提高國際競爭力,成為世界IT產業的一個新的核心地區。
而英特爾工廠落戶大連在軟交會上成為關注的焦點。大連市市長夏德仁透露,英特爾設在大連的工廠有望于2010年引入65納米技術,并將在大連的芯片生產廠投產同時,將啟動二期投資項目,包括4個子工廠與建設一個世界級的研發中心。
打造中國軟件整體品牌
根據美國麥肯錫公司研究數據,目前全球離岸服務的潛在市場規模已達4650億美元,到2010年潛在的市場規模可望增長到6000億美元。
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準表示,以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為代表的服務外包,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個大趨勢,中國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具有重大的意義。
中國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基礎,為了加快發展我國軟件外包業,商務部除了完善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的政策體系和出口體系、加強軟件出口的基地建設、優化中國軟件出口區域的布局外,還將積極籌建促進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的中介機構,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并實施品牌戰略,打造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的整體形象,加快自主品牌的發展。
日本經濟產業省大臣政務官高木美智代在軟交會主論壇“全球軟件和信息服務高層論壇暨企業家峰會”上透露,日本外包業務的約65%都外包給了中國,這反映了兩國在軟件外包領域的緊密合作。
一直以來,日本軟件企業都是中國軟件外包企業的主要發包方,與歐美發包企業相比,前者發包總量大得多。東軟集團總裁劉積仁告訴記者,以東軟為例,對日軟件外包業務占了東軟整個業務規模的70%。其他國內軟件外包企業,如大連海輝、文思創新等,對日外包業務都占有相當高的比例。
“但這種情況現在正逐漸地改變了。” 劉積仁告訴記者,目前大連業務外包前幾位的微軟、甲骨文、HP、英特爾、埃森哲等都來自歐美,“這說明對歐美軟件外包服務正逐漸得到加強。”
另外,從區域上看,以北京、大連兩個國內軟件外包出口領軍城市來說,對日出口額也占到了其軟件外包總量的70%到80%。
正視中國軟件差距
近幾年,中國許多城市開始將軟件開發和外包服務作為經濟發展新的支柱性產業。自2006年11月,中國政府確定了大連、青島、南京、成都等10城市為軟件外包出口基地后,印度軟件中心班加羅爾成為這些城市官員們經常重復的黃金字眼,他們的目標都是“打造中國的班加羅爾”。
而信息產業部副部長茍仲文對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的不足提出了反思。他指出,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和積累,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2000年以來,保持了高速增長,中國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的整體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正在向更高層次邁進。
但茍仲文也表示,我國軟件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核心技術缺乏、自主創造能力不強;軟件產業相對滯后,2006年軟件收入僅相當于電子制造業收入的11.2%;軟件人才培養模式不足,高端人才、復合型領軍人才、國際化軟件人才以及傳統行業軟件應用人才極度短缺;缺乏通信軟件技術開發平臺等。
針對這些不足,茍仲文提出了未來要重點抓好的6項工作:加快立法進程、落實相關政策、營造良好環境、建設高素質、創新型軟件人才隊伍、打造中國軟件整體品牌等。
茍仲文特別指出,要進一步發展中國的軟件產業就要打造中國軟件整體品牌,推動發展軟件出口與信息服務外包。他表示,打造中國軟件整體品牌,“要通過充分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大力實施軟件產業國家品牌戰略,引導和鼓勵企業整合資源,聯合協作,優勢互補,提高中國軟件產業的國際地位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