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經歷了多方長達13年的博弈后,反壟斷法終于在第10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9次會議中獲得通過,將于2008年8月1日起實施。相關專家認為,電信等公用事業行業不屬于反壟斷法規制的壟斷行為。
按照新出臺的反壟斷法的規定,國務院設立反壟斷委員會,負責領導、組織、協調反壟斷工作。反壟斷法將主要打擊行政性壟斷、壟斷協議、經營者過分集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四類現象。相關專家認為,反壟斷法的出臺標志我國在制止壟斷行為,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工作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人大常委會法制委經濟法辦公室主任黃建初表示:“對國有經濟占控制地位的關系到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行業以及依法實行專營專賣的行業,國家對其經營者的合法經營活動予以保護。”
當被問及收取手機漫游費是否屬于壟斷行為時,黃建初沒有做正面回答。他說,這需要等國務院成立反壟斷執法機構之后才能明確。“我相信他們會根據實際情況,按照法律進行處理。”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黃勇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電信、水利等公用事業行業,因國家出于經濟安全和產業、能源、環保等政策考慮,對這類行業的準入采取限制競爭或不競爭的政策,不屬于反壟斷法規制的壟斷行為。這在國際上是通行做法。但是,這兩類行業的經營行為必須符合反壟斷法。”他認為,這兩類行業還必須接受特殊的監管,比如其服務價格,須通過聽證等法律程序來確定,不能隨意提價。
新聞點評: 反壟斷法難產13年的最大原因在于“行政壟斷”是否屬于反壟斷范疇。顯然現行通過的反壟斷法并沒有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僅靠一部法律解決所有問題是不現實的,中國市場要走向自由競爭,還需要更多的法律出臺和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