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 點
雖然默多克宣稱自己是“新聞人”,但他一貫的作風都顯示出他是個不折不扣的“生意人”。在默多克的金錢面前,《華爾街日報》很難繼續保持其百年來的新聞精神。
賣了,終于賣了。
看到道瓊斯與新聞集團發布聯合聲明的那一刻,我長長地吁了口氣:演出結束了。
突然想起當年貝克漢姆被賣到皇家馬德里的一幕。“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塊豬肉,擺在街邊等待出售。”貝克漢姆曾經這樣評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現在,《華爾街日報》也成了一塊“豬肉”,只不過,這塊“豬肉”的價格是56億美元。然而,“豬肉”再貴,也還是豬肉而已。
默多克向福克斯新聞網主持人宣稱:有了道瓊斯和《華爾街日報》,就為市值高達700多億美元的新聞集團全球媒體鏈,補上了最后也是最完美的一環。
新聞集團是補上了最完美的一環,這毫無疑問。但是,新聞集團的這最完美的一環,是否會讓《華爾街日報》從此變得不完美呢?
在給道瓊斯董事會的一封信中,默多克反復強調,自己和幾個兒子,都是不折不扣的“新聞人”。這讓人想起在電影《神龍教2》中,周星馳曾運用過的一個特無厘頭的手法:在麗春院的一間上房,韋小寶的姐姐韋春花和御前四品帶刀侍衛多隆一邊高叫著“我們是清白的”,一邊摟摟抱抱、親親捏捏。
默多克媒體帝國的發展從來不惜以犧牲新聞自由為代價。英國《金融時報》前資深媒體人、現任默多克《倫敦時報》總編的Robert Thomson在接受《紐約時報》的采訪時透露,默多克比較喜歡以清淡的方式談論國際事務、政治和商業話題。他要求Thomson對《倫敦時報》做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把報紙從傳統的“大開版”變為緊湊的小報版面。
作為一家跨國媒體公司的董事長和CEO,默多克喜歡給總編提供新聞選題,抱怨新聞報道角度,甚至以熱愛核查版面安排、更改標題和提供閑言碎語而聞名。
英美新聞界曾廣泛流傳,為了扶持自己看中的政治人物,默多克可以一天數次給旗下的眾多報紙編輯打電話、發指令,甚至親自修改頭版頭條標題。
在這樣一個人手里,《華爾街日報》還能是《華爾街日報》嗎?
看看默多克當初收購《倫敦時報》的前車之鑒吧。收購之初,他承諾保持報紙的編輯獨立性,包括編輯可以主導報紙的政治報道方向、寬松的報道預算、投資人和經營者不指示和干涉新聞報道的選擇和評論傾向等等,但當時的報紙總編Harold Evans一年后即被默多克擠走。Evans后來在書中披露,默多克幾乎打破了所有承諾。他還削減了時報和其他英國報紙的預算。默多克也在近期的采訪中承認,他的確每天都與《紐約郵報》的總編交流商討。
《華爾街日報》的新聞人曾經非常不買默多克的賬,因為他們堅信,與默多克在經營理念、新聞道德和政治判斷上有太多不同。但是,《華爾街日報》還是沒有逃脫成為一塊昂貴“豬肉”的命運。正如評論人士王冉在博客中寫的:“在商業社會中,‘金錢會說話’。現在,金錢終于說話了,并且金錢幾乎馬上就可以在《華爾街日報》上說話了。”
當名為“新聞人”,實為“生意人”的默多克入主后,《華爾街日報》就不能不讓金錢說話了。在默多克的成堆金錢面前,《華爾街日報》100多年的獨立精神和新聞至上理念還能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