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歷
孫德良: 1972年出生,畢業于沈陽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1997年以3萬元資金開始創辦中國化工網, 在沒有VC支持的情況下,2006年12月15日,第一家網絡股網盛科技登陸國內A股,并創造一天制造兩個億萬富翁,5個千萬富翁的“神話”。
作為A股市場上第一支“血統純正”的網絡股,網盛科技從上市起就受到資金的狂熱追捧,數次沖破80元高位,一度成為深市第一高價股。而孫德良從毫無背景的農村娃,10年間化身為30億元身家的國內上市“網絡一哥”,也成為坊間津津樂道的神話。
“我不關心股市,不評價股價,也要求我的團隊不要被股價牽著鼻子走。”采訪一開始,國內互聯網“第一股”網盛科技董事長孫德良就封殺了這個話題,很客氣地說。
的確,這個話題太敏感。作為A股市場上第一只“血統純正”的網絡股,網盛科技一上市就受到資金的狂熱追捧,一度成為深市第一高價股。就在記者采訪孫德良的8月1日,網盛科技依然在80元高位之上。令美國納斯達克中國概念股全體望塵莫及的市盈率,是不是有泡沫?是不是有人操縱?各種說法甚囂塵上。
“光腳不怕穿鞋的”
“千萬別把我神化,運氣,都是運氣。”孫德良說自己是幸運的一代,1972年生人,從有記憶開始,就改革開放了; 工作的時候,互聯網剛剛進入中國。
“機會比較好,1997年我們做的中國化工網是中國最早的行業網站。兩萬塊錢起步,是父親出面向親戚朋友借的高利貸。”孫德良回憶起那段日子,話像開了籠頭的水一樣,收不住。
“我白天是推銷員,晚上是程序員,當時也沒有現在的雄心壯志,想法很簡單,我是農村出來的嘛,一無所有,光腳不怕穿鞋的,創業的時候就想干幾年能賺個四五萬塊錢,在杭州買套房子就行了。”現在孫德良一年的開銷也就是四五萬塊。
在公司發展方向上,孫德良當時的想法也比較簡單。“以前工作的公司倒閉了,它是門戶網站。和它不同,我就做一家行業網站。”孫德良說,“一開始,我想做服裝行業網站。但一次偶然的機會,到老同學的化工公司避雨,無意中發現同學有一整抽屜化工行業的名片。沒做任何市場調研,一拍腦袋,就決定做化工行業網站了。”
中國化工網成立之初,就按照“廣告+會員”的盈利模式進行發展。第一個客戶是上虞的一家化工公司。“最開始,我花了兩個多小時向這個老總介紹什么是互聯網。但是老板根本沒聽懂。我改變策略問他,‘你想不想把你的產品賣到國外去?如果想,互聯網可以幫你做到; 你知不知道你的對手也在互聯網上?如果你要和他競爭,你就得上互聯網。’”老板立馬掏錢,成為這個網站的第一個會員。
孫德良的父親絕不會想到,兒子就這樣一路干到大富豪,更沒有想到自己由于擁有兒子公司的股份,也成了億萬富翁。 “母親去年去世了,父親和哥哥還是習慣在農村生活,這大概也是一種中國文化。”父母從小給他灌輸的就是,一定要努力讀書考大學,跳出農門。現在孫德良也會問起員工是來自哪里,“但是現在的情況倒過來了,特別是江浙一帶,農村很富裕,很多人倒愿意住到農村去了。”
“激情澎湃走樓梯”
孫德良很愿意和記者談論網盛的未來。他說話速度非常快,非常昂揚,非常high。他說最開始也不太會講話,慢慢練出來的。
“我一直對團隊強調公司發展要‘激情澎湃走樓梯’。而不能是大起大落地‘乘電梯’。”孫德良說,“目前,網盛科技的想法是,通過拆股或擴股的方式,來實現打造100個專業網站的夢想。”事實上,網盛剛邁出了實質性的第一步。
6月5日,網盛科技以收購增資方式,獲得中國服裝網51%的股權。“千萬別說我們是‘新浪+百度’。不能這么定位,我們只是小門戶加聯盟。要發展以中國化工網為代表的一個又一個的專業網站,還要打造網站聯盟——生意寶。把以前的成功經驗復制到其他行業,是我們的主要策略。如果是影響已經很大的行業網站,我們就參股,為其提供技術、內容、品牌推廣等方面的幫助。”
網盛已經躋身于阿里巴巴、慧聰這國內三大B2B巨頭之列,競爭不可避免。此前有報道稱馬云欲“干掉網盛” ,慧聰總裁郭凡生評價行業網站是“蒼蠅趴在玻璃窗上——有光明,沒前途”。孫德良對記者回應稱: “我們沒有‘口水仗’,可能有誤會,已經分別在媒體上澄清了。”
目前浙江地區已經有上千家行業網站,占全國行業網站的1/2,而在中國行業網站百強中,70%左右注冊集中地也在浙江。“小門戶+聯盟”模式會創造一個互聯網的新奇跡,還是會引來一大群效仿者?是資本市場概念炒作,還是高風險整合?
面對種種質疑,孫德良不愿意回應,他告訴記者: “責任重大,不敢懈怠。‘賺錢就是硬道理’。做聯盟,只要我誠心地去談,沒有談不成的道理。”
“世事無完美”
網盛能走到今天,除了機遇,孫德良對自己的勤奮和毅力也感到很自豪: “天道酬勤,我想是我感動了老天爺,給了我一個又一個機會。只要有準備了,機會沒有來,不要緊,慢慢等。”
很多人說創業不是人干的,其中的心情起伏好像上一秒鐘是漲停,下一秒鐘就是跌停,一般人受不了那個精神刺激。孫認為自己心態好,他開解自己的魔咒就是“世事無完美”。只要把人做好,把事情做好,就好了,簡稱“好人好事”。
“這10年我其實經歷了很多磕磕碰碰,總是在調整自己的心態。心態是大樓的地基,能力是大樓,能力高心態不好的人活得累。2001年,域名之爭贏了澳大利亞最大的化工企業、世界500強Ori-ca公司,相當于雞蛋碰石頭而石頭碎了。早在2002年,我就想過到香港上市,因為一個官司受阻。2005年我們向中國證監會提出了上市的想法,但2005年6月,暫停發新股。我當時就想,還是安安心心做產業,至于什么時候能上市,那是天意。”
孫德良闊了,他說心態還是定位在創業,每天都是工作十幾個小時。因為他在家的時間很少,太太現在全職照顧女兒,兩個人經營家也好像經營公司一樣分工明確。“太太有時候也會埋怨,沒辦法。”女兒因為太少見到爸爸,偶爾被這個“陌生叔叔”抱都會哭。“沒有辦法,要往前走,趁著還算年輕吧。以前做企業是為了個人的夢想,過上好日子,走到今天要背負的東西就太多了。”
采訪中,孫德良一直情緒飽滿,話語滔滔,只有一個問題讓他很撓頭、沒話說。那就是“你有什么愛好?”
“這個呀,沒有什么愛好,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不吸煙不喝酒,也不看書,書太厚了,我喜歡上網,看你們記者總結出來的新聞,財經、科技、國家政策動態,你們記者篩選過一遍,信息量大,吸收起來快。喔,我喝一點茶,每天喝五六杯龍井,也沒有什么講究,泡開了就喝,喝完了再泡。”
采訪在預定的時間內結束,孫德良再次強調自己目前的成功是時勢造就,“大盤好,大家都有錢賺。” 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