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美麗實用的文具盒。它是玉芬阿姨在我剛上五年級時送給我的。(用“美麗而實用”概括文具盒的特點,并引起下文描述。)
這個外形像轎車的文具盒是用鐵皮做的,長22厘米,寬8.5厘米,厚3.5厘米。盒面的底色是嫩綠色的,盒蓋兒上的圖案美麗而有趣:一只無尾熊趴在車頭上,一只無尾熊坐在車頂上。駕駛室里還有七只無尾熊:一只紫色的無尾熊正手腳并用地駕駛轎車;副駕駛座上的無尾熊側著身子,彎下腰,好像要撿東西;一只黑色的無尾熊瞇著眼趴在副駕駛的身上;一只小無尾熊爬到駕駛員的腦袋上;后排坐著三只親密無間的無尾熊,兩只大熊背靠著背,一只才露出頭的小無尾熊正倚著它們倆,所以我叫它們“三口之家”。(寫文具盒的大小、顏色、形狀、質地,并緊緊圍繞“可愛”來寫。)
文具盒盒槽里有兩層鐵槽。這兩層鐵槽下大上小,疊放在盒槽里,盒槽、盒蓋兒之間由鐵片相連。掀起文具盒蓋兒,盒槽和兩層鐵槽組成三級樓梯。(介紹文具盒的內部結構,為介紹文具盒的實用作準備。)
上層的鐵槽底部有塊長17.5厘米,寬6厘米的綠色塑料片。當我需要把書本立起時,就用塑料片兩側的長條兒塑料把它支撐起來,再把書本下邊插在盒槽里,讓書斜靠在兩個鐵槽邊兒和塑料片上,看起書來可方便了。(寫上層鐵槽中書架的結構和怎樣用它看書。)
下層的綠鐵槽里,我放著鋼筆、圓珠筆、自動筆和中性筆。(寫下層鐵槽的用處。)
底下的盒槽里,我放著一把尺子和一塊小橡皮。小橡皮是黃色的,乍一看,還以為是個黃色的牙刷頭呢!我把《課程表》放在盒槽底,每晚我都按照它來收拾書包。(寫盒槽的用處。)
有一天,我匆忙之間忘了帶文具盒。上課了,我們要用鉛筆畫圖。我沒有鉛筆,向周圍同學借,他們都只帶了一支。沒辦法,我只好用同桌借我的鋼筆畫,被老師好一頓批評。終于挨到中午放學,我急忙趕回家,看著文具盒,想起上午向同學借筆、被老師批評的情景,我的臉好燙好燙。于是,我一遍又一遍地想起了阿姨送給我文具盒時告誡我要將物品擺放得井然有序,做事不要粗心大意的話。從此,我從沒忘記帶著這個“小助手”。(敘述這個故事說明文具盒對于自己十分重要。)
總評:第一段統領全文,引起全文描述,然后按從外到內、從上到下的順序,介紹了文具盒的大小、形狀、質地、顏色、圖案和文具盒的內部結構、用途,最后通過一件事情寫文具盒對于自己的重要作用。全文條理清晰,描述具體生動,是一篇相當不錯的習作。
【指導并置評:朱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