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的學名叫“綠松石”,呈淡綠色,晶瑩透明,星夜里還會發出淡綠的光亮,因而又稱“夜光璧”,它是一塊十分珍稀名貴的寶石。
據古書《韓非子》記載:戰國時期,楚國有個人名叫卞和。他從荊山腳下帶著一塊美玉趕往京城,去見楚厲王。厲王把卞和獻的美玉放在手上看了又看,看不出什么名堂,以為是卞和拿塊普通的石頭捉弄他,一氣之下,下令砍掉了卞和的左腳。后來,武王做了國君后,卞和再度入宮獻玉。武王也以為卞和以假充真,一怒之下又下令砍掉了他的右腳。楚文王繼位后,知曉了卞和兩度獻玉失掉雙腳的事,特意把他召進京城,并將玉石拿在手里仔細琢磨,終于發現是一塊熠熠發光的靈玉。文王對卞和的一片忠誠十分感動,不僅收下了寶玉,而且將它命名為“和氏璧”。
到了楚威王時,他將和氏璧賜給了一位有功的丞相,誰知相府被盜,結果寶玉被賣到了趙國。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得到了這塊“和氏璧”,并令丞相李斯刻上“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從此這塊寶玉便成了皇帝的寶印、皇權的象征,后來又成為歷代君王奪取皇位時的必爭之物。
【陳宏哲/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