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世界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全球自然環境卻在不斷惡化。進入21世紀,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越來越強烈,美國、瑞典、荷蘭等國家紛紛出臺了專門的環保稅相關政策。我國目前因缺乏規范的環保法規、環保稅制,有關專項環保稅稅務會計的研究還比較鮮見。下面筆者從稅務會計的角度就專項環保稅的相關概念作一些探討:
一、稅務會計的涵義
1. 稅務會計的概念。稅務會計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生產規模的擴大、生產力的進步、社會成熟到能夠把征稅、納稅看作是社會自我施加的約束等)而產生的。它從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對維護國家和納稅人的權利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稅務會計是介于稅收學與會計學之間的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是融國家稅收法令和會計核算為一體的一種特種專業會計,可以說是稅務中的會計、會計中的稅務。稅務會計是企業的一項實質性工作,是企業會計的一個特殊領域,它以財務會計為基礎,因此稅務會計并不要求企業在財務會計的憑證、賬簿、報表之外再設一套會計賬表(但納稅輔助帳簿、納稅申報表除外)。企業不一定設置專門的稅務會計機構,但應該在會計部門設置專職稅務會計人員或稅務會計崗位。
綜上所述,稅務會計可定義為:以國家稅收法規為準繩,以貨幣計量為基本形式,運用會計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連續、系統、全面地反映稅款的形成、計算和繳納,即對企業涉稅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一門專業會計。
2. 稅務會計的特征。①法定性。稅務會計以國家現行稅收法令為準繩,這是它區別于其他專業會計的一個最重要的特征。眾所周知,會計核算中的一些計算方法(如存貨計價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等,企業可以根據其生產、經營的實際需要進行選擇。但稅務會計必須在遵守國家現行稅收法令的前提下選擇。稅收法律是調節稅企關系的準則,制約著征納雙方的分配關系。國家不能超越法律征稅,企業也不得拒絕執行稅法規定,不履行納稅義務。當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與現行稅法的計稅方法、計稅范圍等發生矛盾時,稅務會計必須以稅收法規為準,做適當調整、修改或補充。②納稅主體的廣泛性。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有納稅義務,企業更是負有納稅義務的法人。這就是說,所有自然人和法人都可能是納稅義務人。法定納稅人的廣泛性決定了稅務會計的廣泛性。③納稅調整的統一性。由于稅務會計是融會計和稅收法規于一體的會計,稅法的統一性決定了稅務會計的統一性。這就是說,即使企業的會計制度不同,同一種稅的納稅調整與計算都是相同的。但在統一的前提下,也不排除特殊情況下的靈活性。④相對獨立性。稅務會計與其他會計比較,除共性外,還有其相對獨立性和特殊性。對某些稅種來說,其計稅依據與財務會計賬面記錄提供的依據可能不完全相同,不能滿足計稅的要求。因此,稅務會計要根據稅法的要求,重新計算調整,即使事后發現財務會計記錄有不符合稅法要求的項目也要講行納稅調整。
二、專項環保稅概述
1. 專項環保稅的概念。國外的文獻中對環境稅的稱法不少,如 ecological tax#65380; environmental taxation#65380;eco-tax#65380;green tax等等,雖然這些稱法不一,它們研究的具體內容是一致的,即如何通過稅收手段來實現對資源與環境保護的目的。一般來說,我國學者大都將此類稅收統稱為環境保護稅,有人將環境稅定義為,“稅收體系中與環境、自然資源利用和保護有關的各種稅種和稅目的總稱。它不僅包括污染排放稅、自然資源稅等,還包括為實現特定的環境目的而籌集資金的稅收,以及政府影響某些與環境相關的經濟活動的性質和規模的稅收手段”,然而筆者認為環境稅包括廣義和狹義兩方面。狹義的環境稅是針對污染行為或單純為了環境目的而征收的特別稅種,廣義環境稅概念不僅包括狹義環境稅,還包括稅收上的其它有利于環境資源保護的措施。此處我們研究的對象應是狹義的環境稅,稱之為專項環保稅,我們將其一般性概念定義為:專項環保稅是綠色環境稅收的一個分支,是國家政府為了實現宏觀調控自然環境保護職能,憑借稅收法律規定,專門針對單位和個人在生產、消費等過程中利用環境容量排放污染物(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棄物、噪聲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的特定行為進行征稅,以達到治理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等特征,征收的稅款作為環境保護的專項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充分體現國家以自然環境保護為主體的宏觀調控作用。
2. 專項環保稅的特征。專項環保稅具有稅收的一般法律特征,如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或規范性等,同時還具有一些有別于其他稅種的特征。專項環保稅的特征還包括:①專項環保稅稅收制度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專項環保稅的開征不僅要有效地保護了環境,而且為符合環保要求的納稅人積累了發展資金,產生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②實現專項環保稅保護環境的目的主要是通過調節經濟當事人的行為這一途徑來完成。環境稅收制度根據環境資源有償使用原則,通過稅收機制,將環境成本納入各級經濟分析和決策過程,促使污染、破壞環境資源者從自身利益出發選擇更有利于環境的生產經營方式,從而改變過去無償使用環境并將環境成本轉嫁給社會的作法,最大限度地實現環境、經濟與社會的持續發展。③專項環保稅屬于直接稅,稅收負擔較難轉嫁。專項環保稅主要是對環境的危害行為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而對實施其他行為的單位和個人不征收,因此,專項環保稅很少有轉嫁的機會。④專項環保稅的征收具有科學技術性。如,大氣污染稅的征收必須通過環境監測、根據相應標準來進行,離開科學測定專項環保稅無法實現依法征收。⑤專項環保稅稅收制度可以根據經濟行為造成的正面與負面環境影響,分別通過免稅、減稅、加稅等方式,起鼓勵和抑制正、反兩種作用。
三、專項環保稅稅務會計對傳統會計的挑戰
1. 專項環保稅稅務會計的內涵。通過以上對稅務會計和專項環保稅內涵和特征的分析,我們可以明確專項環保稅稅務會計應具備稅務會計本身的基本特征又必須體現專項環保稅的獨特性,因此可將專項環保稅稅務會計界定為:以國家環保稅稅收法規為準繩,以貨幣計量為基本形式,運用會計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連續、系統、全面地反映專項環保稅稅款的形成、計算和繳納,即對企業環保涉稅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以確保稅款計算準確并及時入繳國庫的一種專門會計管理活動。
2. 專項環保稅稅務會計的基本任務。稅務會計作為會計的一個重要分支,既要以國家稅法為準繩,認真履行納稅義務,又要在國家稅法的允許范圍內,尋求企業稅收利益。作為稅務會計重要組成部分的專項環保稅稅務會計,其主要任務應包括以下幾方面:①反映和監督企業對國家稅收法令、制度的貫徹執行情況,認真履行納稅義務,正確處理企業與國家的關系。②按照國家稅法所規定的專項環保稅具體稅種、計稅依據、納稅環節、稅率等,正確計算企業在納稅期內的專項環保稅應繳稅款并進行正確的會計處理。③按照稅務監繳機關的規定,及時、足額地繳納環保稅稅金,完成企業上繳任務。④正確編制、及時報送會計報表和納稅申報表,認真執行稅務機關的審查意見。⑤正確進行企業稅務活動的財務分析,不斷提高企業執行稅法的自覺性,不斷提高涉稅核算和稅務管理水平,不斷增強企業的納稅能力。
3. 開征專項環保稅對傳統會計的挑戰。企業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環境的主要污染者,據統計,自然環境中的污染物80%來自企業,企業的建立雖是以盈利為目的,但也要負責對生產經營造成的環境污染進行治理,否則會造成自然資源存量銳減、生態平衡被破壞和環境污染更加惡化。企業對自然資源只消耗,而不承擔維護環境資源的責任,就會動搖發展經濟的自然物質基礎、制約經濟發展,使人類與自然、生態與經濟出現不協調的局面。基于此,開征專項環保稅十分必要,然而開征新的專項環保稅,把環境因素納入會計考核報告體系,傳統會計就暴露出其局限性。①傳統會計中缺乏專門反映專項環保稅的核算方法。傳統會計核算體系中沒有對專項環保稅這一特定稅種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專門方法,因此我們有必要盡快在傳統會計的基礎上就專項環保稅進行專門的會計核算設計,其中應涉及專項環保稅會計科目的設置、賬務處理方法設計等內容。②傳統財務報告提供的信息忽略了對企業環境污染情況的反映。建立在自然資源有限性基礎上的財富概念應該是人造財富和自然財富之和,企業對社會財富的增長有無貢獻,要看其創造的人造財富能否彌補所消耗的自然財富,傳統財務報告只披露用投資者投入資本盈虧計算的財務信息是不完全的,作為體現企業所消耗的自然財富重要項目的專項環保稅在財務報告中應予以披露。③傳統財務信息不能滿足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求。因環境因素而產生的治污成本和其他環境風險損失等信息,有助于投資者、債權人和管理者決策的正確性。傳統會計忽視對這方面信息的披露,不適應環保要求日益提高的社會經濟形勢的要求。
(作者單位: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