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在寧夏西吉的王民中學支教生活已經半年多的時光了,在這段難忘的日子里,我已習慣了在昏暗燈光下的備課,習慣了每晚在呼嘯風聲中的無數次斷電,習慣了就著辣醬腐乳吃白米飯的飲食,習慣了挑水擔煤的勞作生活……習慣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王民中學地處西吉縣最為貧窮的王民鄉,在這里的日常生活顯得格外的艱難。其中,首當其沖的便是用水難,每天的生活用水,都得去三里之外全村唯一的供水站挑回宿舍,從未挑過水的我拿起扁擔,日復一日的往返于水井和宿舍之間,30千克的水,三里路途,不知灑下了多少的汗水。其次便是飲食,由于王民鄉經濟貧困,所以相應的物資也極度匱乏,暫且不提吃肉或者雞蛋,平日就連正常的蔬菜也不能保證,兩三天吃一次蔬菜成了我們的習慣,如果是遇到大雪封山的時候,所有的交通全部斷絕,那么每天就只能靠著辣醬拌飯度日了。再說居住,王民中學地處山溝的“風谷”,每天晚上都呼嘯著大風,而學校老化的電線在大風中不堪重負地搖擺著,斷電也就成了家常便飯。有時候一個晚上斷電幾十次,燈亮了滅、滅了又亮,也不知道燒壞了多少支燈管,讓人滿腹怨氣卻又無法發泄,于是總在抱怨中省卻了洗漱的工序,早早的鉆進被窩……
如果單從以上的生活場景看,在王民中學的支教生活是艱苦而且乏味的。但是既然在物質上不能那么奢侈,那么就盡量讓自己在精神上富裕起來吧!抱著這樣美好的想法,我和我的學生們一起過著支教生活中美好的時光。
課堂上,我將自己的所學盡可能地教授給學生們,給他們塑造展望未來的風帆和翅膀。在課外的活動時間,我給學生們開設專題講座,告訴他們課堂之外的知識,大山之外的世界,還有他們所感興趣的一切話題和知識。晚自習的時候,我會挑選出富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在教室里搭建出一個簡陋的放映室,給學生們播放著他們未曾看過的電影……每每看到學生充滿求知欲望的眼神,我似乎覺得自己正在雕刻著一個個鮮活的靈魂……
每逢周末,我又漫步在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上,走訪在一個又一個學生的家庭,和學生家長們長談,和學生們交流。或許是這樣的誠意打動了學生,也或許是這樣的溝通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重視,總之,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在不知不覺中澎湃起來,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在家訪后脫胎換骨般地變得好學起來、原本意欲退學的學生也重新返回教室繼續自己的學業。對比著班級前后日益變化的氣氛,再看著在家訪路途中走斷了底的皮鞋,我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
除了學校里的學生,在學校周圍鄉村的清真寺里,我還有另外一群特殊的“學生”。受周圍鄉村清真寺的邀請,每個周末我都會給周圍鄉村清真寺的阿訇們和他們的學生上一節文化課。結合這些特殊“學生”的興趣和自己大學里所學的法律專業,我在給他們教授法律、社會和文化知識。他們在向我學習的同時,也給我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民俗習慣,讓我更好地了解祖國的西部。我們互相學習、廣泛交流,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在支教的這段時間,我的同學和朋友們給了我和我的學生們莫大的幫助和支持。各種捐贈物資源源不斷地寄到學校,發放到學生們的手中。大到衣物、小到文具,種類繁多。這些捐贈物資并不很昂貴,但從實際價值上看,它們卻是一種精神上的鼓勵,給學生們描述了一個和外界溝通的窗口,讓學生們感受到了外界對他們的關心,也讓他們懂得如何寬容和幫助他人,并向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表示謝意。
這些在我支教生活中所發生的點點滴滴,讓我艱苦的支教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在我影響我的學生們的同時,我發現我也深深地被我的學生們所影響著。我學會了如何將艱苦視作磨練,如何樂觀地對待貧困,如何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或許這都是我以前的生活經驗所缺乏的。很慶幸來到這里,我能夠找到這些優秀的品質,它們將伴隨我在未來的生活中善待他人,積極面對生活。
當然,縱然我的學生們有很多的優秀品質,有著積極的生活態度,都希望自己將來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在我支教的過程中,我同樣發現他們有一些共同的缺點——以一種比較消極的態度對待學習,這種消極的態度表現在缺乏自主求學的精神。當然,不可否認,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來自于當地貧困的經濟環境影響和落后的家庭教育觀念的誤導。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學生們自己內心的想法同樣也起著一定程度的作用,從短時期的利益來看,他們目前不能從學習中得到任何物質上的好處,還要為上學支付相當的費用,而與之相對應的是,他們身邊外出打工的同齡人早已可以掙錢養家了,盡管那些打工的同齡人掙錢不多,但也足以讓學生們動心。在這樣的影響下,學生們自身對學習的信念也有所動搖,這是由于思想的不成熟,以及眼界的狹窄所造成的。作為老師,作為志愿者,我仍然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引導學生們,并通過各種途徑告訴他們:知識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很高興的是,許多學生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從他們寫給我的信件,還有他們和我的聊天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這種思想的變化。這說明思想教育是可行的,但是讓更多的學生認識到這一點,仍然需要時間。
在王民中學的支教生活,使我對人生的思考有了更多的答案和感觸,和我精神上的收獲相比,物質條件的艱苦渺小得不值一提。我會更加珍惜后期為數不多的支教時光,為我的學生們奉獻自己的知識和人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