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材料作文”,是要求寫作者根據所給的一段文字或圖畫等具體材料,按照作文命題要求,進行寫作的一種作文形式#65377;它的特點是讀寫結合#65377;寫作者要經過閱讀材料#65380;理解分析#65380;提煉主旨#65380;聯想想象#65380;篩選甄別#65380;文字表達等步驟,才能完成一篇文章的寫作#65377;材料作文的類型有:根據文字材料作文#65380;看圖作文#65380;擴寫#65380;縮寫#65380;改寫#65380;續寫等#65377;
材料作文寫作中需要注意的是:
1#65380;要讀懂材料#65377;認真閱讀材料,理清材料思路,明確材料指向,歸納材料要點,把握材料寓意,最終提煉寫作中心#65377;這是材料作文寫作的關鍵,也是考場作文能否及格的第一步#65377;
2#65380;要聯系實際#65377;確定寫作中心后,內容構思是要選擇切入點,從身邊小事#65380;眼前情境#65380;街頭見聞等入筆,徐徐展開生活畫卷,聯系作者的學習#65380;生活實際,寫實事#65380;抒真情#65380;談看法#65380;說體會#65377;
3#65380;要力求出新#65377;在文章觀點無誤的前提下,展開多角度的思考,突破思維定勢,克服從眾心理,獨辟蹊徑,力求寫出人無我有#65380;人有我新#65380;攝人心魄的好文章#65377;
4#65380;要錘煉語言,巧用修辭,力求使文章達到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65377;
5#65380;避免材料作文跑題的方法是要注意開頭#65380;結尾的寫法,做到首尾呼應,反復點題#65377;
【仿真考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5377;
史鐵生在小說《命若琴弦》里講了一個故事:
瞎子藝人的弟子也是瞎子#65377;老藝人臨終時,告訴弟子一個秘密,當彈斷第1000根琴弦的時候,就可以打開琴,里面藏著復明的秘方#65377;藝人的前輩無一人能彈斷1000根,而老人一生,剛好彈斷了999根,他們全都無緣秘方#65377;那時的弟子,20出頭,強烈地渴望著光明,他接過那把藏有秘方的琴,開始了一生辛苦地彈奏#65377;
終于,當華發滿頭時,他彈斷了第1000根琴弦!
他迫不及待地打開琴,琴中根本就沒有什么秘方!平靜下來之后,老瞎子明白了:他不是早就得到了那個秘方嗎?因為有這個秘方,他才有了生存的勇氣#65377;他努力地說書彈弦,受人尊敬,他學會愛與被愛#65377;于是,老瞎子叫來自己的弟子,送給他一把琴,把當年師傅的秘密又重復了一遍,只不過,把1000根變成了1200根#65377;
聽著小瞎子淙淙的琴聲,老瞎子想:也許,他一生都彈不斷1200根琴弦……
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65380;一個角度構思作文#65377;(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題目自擬#65377;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義#65377;(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65377;(4)不少于800字#65377;(5)不得抄襲#65377;
考題提供/石火明
【寫作提示】
這是一篇材料作文,其一是要看透材料;其二是要有恰當的立意,立意可以有“鼓勵”“信念”“目標”“理想”“希望”“抗爭”“命運”“愛”等;其三是要體現材料作文的寫法,如文章的立意,一定要從材料中得出來,即作文中應當對材料有一個分析#65377;
【考場佳作】
琴弦無聲,信念奏之
駱龍瑤
1000根琴弦的盡頭,是心馳神往的光明。那些后來的弟子便前仆后繼地走在尋找光明的路途。
光陰流逝,斑駁了歲月的年輪,時光在不知不覺間抖落了碎屑,斑白了撫琴人的如墨青絲。弦斷,琴音消失了蹤影。終于,他“守得云開”,但是琴盒之中根本沒有復明的秘方。縱然如此,他心中也是一片澄澈清明——正是這彈斷1000根琴弦的信念,支撐起了他的一生。
一個人活著,就該有信念。
信念是一碧萬頃藍天里的飛鳥,給你作向導,穿越重疊交織的風雨,飛向彼岸的光明,讓你沐浴希望;信念是人生浮海里的航標,為你開道,經歷波濤涌動的掙扎,掙脫自我的桎梏,讓你歆享在下一個拐角處的收獲。
信念是我們不可或缺的。
史鐵生,一個充滿美好信念的人,走過那些空落落的白天后的黑夜,穿越那些不眠黑夜的白天,那些日子的迷惘與無所依,都已逝去,如“檣櫓灰飛煙滅”。“站”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重拾信心與信念的人。所以他便向著成功,用握筆的手奮力向前。
他的信念,鑄就他的身殘志堅,成就他在文壇璀璨的一生。他在小說《命若琴弦》里講的故事,不就是他擁有信念并以此來勉勵讀者的最好例證么?
信念,給我們勇氣與力量。
或許你還記得,一個著名的盲聾啞女作家,是如何寫出了著名的《假如給你三天光明》,又是如何地創辦了一家家慈善機構,成為一個受人敬仰的人。是的,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不被生活和噩運所打敗的人。她從噩運的沼澤里勇敢地爬起來,終于成為一個為人矚目的人。因為她有信念,所以她頑強地走出了沒有聲音、光明的世界。
黃沙漫漫,埋不了東去的歸途。青云渺渺,遮不住東望的眼眸??v使“光陰如飛刀,刀刀催人老”,縱使歲月撫過臉的淪桑,憔悴了容顏,荒蕪了清癯,也遠不能蒼老心中的信念。
蘇武,幾十年的牧羊換得東回的歸途。一節鞭,傾盡滿腔赤誠。這赤膽忠心,便是嘉木上繁碩蔥郁的枝葉,遮天蔽日的樹蔭下是其矢志不渝的根本——信念。
長征,一個為世界所側目的征程。那些穿過槍林彈雨的戰士,那些爬過雪山走過草地的紅軍,那些不畏“大渡橋橫鐵索寒”的勇士,是什么讓他們甘愿拋頭顱灑熱血,是什么讓他們不畏艱險,甘赴死難,是什么讓他們用一腔熱血換取勝利?
是信念,必勝的信念,為建立新中國而戰斗的信念。
信念,賜予我們勇氣與動力。信念,給予我們希望與力量。
我們敬佩過司馬遷受腐刑仍不忘書寫《史記》的堅毅,我們敬仰過孫臏受臏刑乃譜《孫臏兵法》的執著……是什么支持著他們?是信念。信念給他們不敗的勇氣。
史鐵生在《命若琴弦》里寫的故事,讓我清楚地認識:琴弦無聲,信念奏之。
石火明點評:這篇考場作文緊扣材料的主旨來立意,開頭概述材料,明確提出文章的論點,“一個人活著,就該有信念”。接著關聯材料,列舉史鐵生、海倫·凱勒、蘇武、紅軍長征等事例加以分析論證;結尾不忘呼應材料,加以點題。全文既聯想豐富,又結構嚴謹,首尾圓合。文中句式靈活,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又增加了不少文采。
走向那一頭的輝煌
姚誠呈
站在巖石上尋找海岸的潮汐,海平面的黎明變成了群鷗;聆聽人們口中述說的姓名,化成砌在墻石里的傳說??茨菒矍俸?,阿波羅駕的金輪馬車躍出海平面;聽那號角,又一次在克里特雄壯地奏響……奏響,那1000根斷弦交織出的華麗的秘方,是生存的理由,光明的希望;奏響,那1200根琴弦將彈出的傳奇的篇章,是不滅的信念,那一頭的輝煌。
人生太多的里程,你何時作好準備。人生太多的站頭,你在哪里到達。群鷗、傳說、阿波羅、克里特,這是別人的向往,是他們曾經輝煌的理念。向著這些信念,他們有了生的理由,有了生存的勇氣。
是否想像過另一種生活,伴著自己并不完整的肢體,踏遍千山萬水,走遍天涯海角?有過嗎?
回答我的人是他——半丁,一個完全喪失下肢的人,堅定地告訴我,他行!
半丁不是上帝的寵兒,不幸,當初他就是這樣對人生作出了評價。有過懦弱的念頭,有過眾叛親離的感受。但他有著宏偉的理想,他要訪遍中國的名勝古跡。他用精湛的書法,向世人展示他活的價值。這樣,靠著這樣的信念,他用雙手撐起身體,也撐起了未來人生的輝煌。
半丁有他的理想,所以有了生的理由,有了生存的勇氣。
試想,沒有人生的目標,又怎會有受到宮刑還忍辱負重創作了“史家之絕唱”的司馬遷?又怎會有受到權貴排斥還豪邁地寫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白?又怎會有深受黑暗官場所害而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又怎會有半身癱瘓還作有《合歡樹》的史鐵生?
人生如夢,去日苦多。斷了的弦,何時是第1000根,然而這華麗的秘方,光明的希望又支起了一片天。所以哭泣則是一種體驗,艱難也是一種享受,痛苦更是一種收獲。不然又怎能體會“仰天大笑出門去”的壯志豪情。又怎會有生的理由,生存的勇氣?
是誰說過,活著總是好的?而我說,有目標地活著是更美好的!心中的目標達到,亦或達不到,可腳步不會停駐。從日出的這一頭,追逐太陽,朝著日落的方向奔跑,一直到達日邊的那一頭。
斷了的弦,透亮黑暗的斑駁;1200根琴弦,彈奏傳奇的篇章。當金輪的馬車再一次躍起,雄壯的號角又一次奏響,這是你向著你的信念,走向了生的那一頭,擁有了你的輝煌。
鄭月明點評:這是一篇較為成功的考場作文。首先,作者在短短的時間內,讀透了材料,立意明確,恰當地確立了“為了那一頭的輝煌,人生得有信念,有目標”這一主題。其次,文章內容也較豐滿,選擇了比較豐富的事例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十分切合主題內涵,同時還注意了事例的詳略設置。其三,在行文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有較好的語言功底,遣詞造句,選用修辭,不僅使得文章優美,更增加了文章的邏輯性和語言氣勢。成功之處,值得借鑒。
人生因夢想而燦爛
陳敏
輕風吹過平靜的湖面留下波光粼粼,陽光穿過厚厚的云層留下溫暖絲絲,光陰穿過蓊郁的樹林留下年輪圈圈,老瞎子悄悄逝去,留給弟子的是一個美好的夢想。人生是需要夢想的,人生因夢想而美好。
瞎子老人臨終時告訴弟子一個獲得復明秘方的方法,那就是彈斷1000根弦。弟子為了秘方,就開始了一生的辛苦彈奏。雖然他最終沒有復明,但他的人生卻分外地燦爛,他有了生存的勇氣,學會了愛與被愛,實在令人尊敬。
縱觀歷史,我們那些杰出的前輩又何嘗不是為了心中那個美好的夢想而不懈地拼搏奮斗的呢?
大禹因為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劉備因為蜀漢大業而三請諸葛亮,王羲之為了練得一手好書法而用完了三大缸水……
北宋時期偉大的政治家范仲淹小時候非常熱愛讀書,無奈家中貧寒,母親只得將他送入寺院跟隨寺中和尚讀書。范仲淹為了讀書而不懈拼搏的精神感動了方丈,方丈時常給他送去一些可口的齋菜。然而,他依舊只食用那些已經結成冰塊的稀粥,因為他知道只有困苦的條件才能磨礪意志,才能讓他時刻謹記心中的夢想,多年之后,范仲淹終于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改革家。
這樣的故事并非中國獨有,它也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動人演繹。
林肯小時候為填飽肚子而做了一名小小的撿煤屑工,他整天與煤灰打交道,渾身骯臟不堪。一個圣誕節的夜晚,他趴在一家鞋店的玻璃柜前久久地注視著其中的一雙皮鞋,好心的店主發現了他,詢問他是否需要幫助,林肯老實地說出了自己的心愿:“我要一雙鞋?!背龊跻饬?,林肯得到的卻是一雙襪子,鞋店老板告訴他,心中的夢想雖然彌足珍貴,然而夢想的實現更需要自己不懈地奮斗。從此,林肯走上了一條為理想而奮斗的艱難之路,后來他終于成了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總統。
著名作家尚多明尼克·鮑比身患疾癥,全身上下只有左眼皮能夠動彈,然而,他就是為了心中那不滅的夢想,僅僅憑借左眼皮的跳動,創造了人類的奇跡,完成了名著《潛水鐘與蝴蝶》。
是什么讓范仲淹劃粥而學,走上報國之路?
是什么讓林肯拋棄碌碌無為,成為一代偉人?
是什么讓尚多明尼克·鮑比遺忘頑疾,創作經典名篇?
是堅定的夢想,才讓他們的人生像綻放的煙花那樣地燦爛!
如今,當歷史的車輪行進在21世紀的康莊大道上,我們也難免為那些鼓舞人心的事跡而振奮。坐在輪椅上的霍金著成了《時間簡史》,年輕的劉翔刷新了世界紀錄,樸實的徐本禹改變了幾十個孩子的命運……無數的事實證明:一個人只有有了美好的夢想,人生才會變得更加精彩。
雖然我不敢斷定小弟子一定能拉斷1200根琴弦,但我敢肯定他的生命也會因為夢想而變得更加燦爛。
湯覺觀點評:這是一篇考場作文??忌茉诙潭痰臅r間內寫出這樣的文章實屬不易,這與作者平時養成的熱愛閱讀、喜愛寫作的良好習慣是分不開的。本文能緊扣材料主旨來寫,論據充分,闡述透徹,詳略得當,層次清楚,講究修辭,語言生動,首尾照應,結構嚴密,具有較強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