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衛山羊 中衛山羊又叫沙毛山羊,是我國特有的裘皮用山羊品種,產于寧夏的中衛、中寧、同心、海原。裘皮品質弛名世界。中衛山羊具有耐粗飼、耐濕熱、對惡劣環境條件適應性好、抗病力強、耐渴性強的特點,有飲咸水、吃咸草的習慣。
被毛分為內外兩層,外層為粗毛,由有淺波狀彎曲的真絲樣光澤的兩型毛和有髓毛組成,內層由柔軟纖細的絨毛和微量銀絲樣光澤的兩型毛組成。被毛以純白色為主,也有少數全黑色。成年羊頭部清秀,面部平直,額部叢生一束長毛,頜下有長須。公母山羊均有角,角呈鐮刀形。中等體型,體軀短、深,近似方形。背腰平直,體軀各部結合良好,四肢端正,蹄質結實。公山羊前軀發育好,母山羊后軀發育好。成年體重,公山羊為30~35公斤,母山羊為20~30公斤。
中衛山羊所產山羊肉細嫩,脂肪分布均勻,膻味小。羯羊屠宰率平均為44.8%。成年羯羊公羊體重為54.25公斤,母羊為37公斤(彩圖參見77頁圖8)。
2.安哥拉山羊 安哥拉山羊屬毛用山羊品種。原產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舊稱安哥拉)周圍,主要分布于氣候干燥、土層瘠薄、牧草稀疏的安納托利亞高原。產毛量高。毛長而有光澤,彈性大,且結實,國際市場上稱之為馬海毛,用于高級精梳紡,是羊毛中價格最昂貴的一種。1881年起土耳其皇室曾宣布禁止該山羊品種出口,但在此以前已被南非和美國引進,后又擴散到阿根廷、萊索托、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等國家飼養。西歐一些國家引進則未獲成功?,F以土耳其、美國和南非飼養最多。
該品種公母羊均有角,顏面平直,耳大下垂,嘴唇端或耳緣有深色斑點。頸短,體軀窄。全身被毛白色,由辮狀結構組成,呈波浪形,具絹絲光澤。成年公羊體重40~45公斤,母羊30~35公斤。性成熟較晚,一般母羊18月齡開始配種,多產單羔,繁殖率及泌乳量均低。羔羊在大群粗放條件下放牧,成活率為75%~80%。成年公羊剪毛量3.5~4公斤,母羊2.5~3公斤,凈毛率70%~80%。該羊在土耳其每年剪毛1次,在美國和南非每年剪毛2次。羊毛長度13~16厘米,細度平均32微米左右,可紡50~52支紗。利用安哥拉羊與本地種羊雜交,其后代產毛量和毛的品質一般隨雜交代數的增加而提高,但體重則降低(彩圖參見77頁圖9)。(山西 劉欣 姚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