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前往韓國出席韓日首腦高峰會。別看身居高位,小泉也是“追星一族”,他非常喜歡主演韓國電視劇《冬季戀歌》的男明星裴勇俊,所以,此次出行之前,小泉特別向韓國政府提出,希望能與心中的“偶像”裴勇俊會上一面。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大明星竟然不買堂堂日本首相的賬,他以檔期過于緊密,實在無法抽出時間為由,拒絕了日本首相的邀約,弄得小泉很沒面子。
裴勇俊的架子可真夠大的!他要是跟普通老百姓擺架子,耍大腕,那沒什么意思,更體現不出“巨星”水準;可給來訪的外國首相擺架子,那就很有點“意思”了,用中國老話說,這就叫“笑傲王侯”。
從職業來分,裴勇俊是文體名人,廣義來講,也是個“文化人”。文化人,說句沒出息的話,不論古今中外,大多都有趨炎附勢的習慣,喜歡干些“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勾當。所以,偶爾有那么幾位能“笑傲王侯”的主,就讓大伙津津樂道,歷千年而不衰。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太白算是頭一個。高力士脫靴,楊國忠研墨,出盡風頭,無限瀟灑。但他也有底線,畢竟對唐玄宗還是恭恭敬敬的。
“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算是半個。司馬昭的兒子要和他結親,這可是天大的面子,他居然敢于拒絕。不過,他的辦法很巧妙,整天喝得醉醺醺的,佯狂假癲,讓人家媒人根本就沒有張嘴的機會,只好作罷。
三國時的李密算是四分之一個。晉武帝召見他做官,他不想去,又不敢不去,就絞盡腦汁寫了個《陳情表》。你不是以孝治天下嗎?我不做官就是為了孝敬年已九十的老祖母,讓司馬炎碰了個不軟不硬的釘子。
真正不折不扣、痛痛快快地“笑傲王侯”的,明朝的方孝孺算是一個。面對明成祖不寫詔書就要“誅滅九族”的威脅,他脖子一梗:“滅我十族也不寫。”只可惜,方先生“笑傲王侯”的成本太高,九百多人陪他一起上了刑場,比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兩倍還多。所以,方先生之舉,可敬而不可學。
因此,以我管見,文化人“笑傲王侯”是要有一定資格的,李太白的才華、阮籍的名氣、李密的智慧、方孝孺的膽量,缺一不可。韓星裴勇俊之所以敢于“笑傲王侯”,也正是因為他有這個資格:演電視的本事,紅遍亞太的名氣,善于保護自己的智慧,不怕得罪人的膽量,甭管你是總統還是首相,本公子不高興就不見你。
(陳作義摘自《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