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間,無線尋呼業畫了一條完整的拋物線。從極致繁榮到無奈衰落,是技術生命力的衰竭,是應用的消亡,也是產業發展的必然。
“呼機、手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這一句經典的廣告詞反映了尋呼機曾經的輝煌。但到如今,尋呼機就要從“少不了”變成“用不著”了。
3月2日,信息產業部發布公示稱,中國聯通公司已經申請停止經營北京等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98/199、126/127、128/129無線尋呼服務。這意味著,我國的尋呼網絡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尋呼機也將成為歷史記憶。
事實上,近些年來尋呼機早已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如果不是聯通申請終結尋呼網絡,估計大多數人實難想起可以稱得上傳奇通信終端的尋呼機。在那個時候,每當聽到“嗶嗶”聲,滿屋人都會低頭看腰間尋呼機。
人人都愛BP機
尋呼機亦稱“傳呼機”或“呼機”,是接收尋呼臺無線呼叫信號的個人信息終端。在美國貝爾實驗室試制出Bell-boy(帶鈴的仆人)呼叫尋呼機36年后,1984年,上海在全國率先開辦了無線尋呼業務,這一年成為中國尋呼業的一個坐標原點。當時全國的尋呼機用戶加起來也只有4000名,但自此尋呼機在中國寫下了延續23年的傳奇。
摩托羅拉是最早登陸中國的尋呼機品牌,機身豎向和文字單排置頂的摩托羅拉BRAVO數字尋呼機造型十分經典。很長一段時間,摩托羅拉BRAVO數字尋呼機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奢侈品。
雖然最初尋呼機不具備發射功能,只是個單向的呼叫信號接收器,但它在那個打移動電話還是奢侈夢想的年代,滿足了人們對即時通信的需求。因此,尋呼機這個小巧的個人通信終端一上市就受到了國人的喜愛。因為尋呼機在收到呼叫信號時,會發出“嗶嗶”或“噼噼”的清脆提示音,人們就又給它起了個通俗響亮的昵稱叫“BP機”。
在尋呼機剛剛登陸中國之初,一臺動輒四、五千元人民幣的價格,使腰間別著“BP機”成為了少數有錢人的身份象征,老百姓心中的“腰里橫”。雖然當時的尋呼機僅能顯示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但這并沒有阻擋人們對即時通信的追求,用戶數量從最初的4000名迅速上升到數以萬計。
尋呼機的出現大大改變了人們的溝通聯絡方式,可以說,尋呼機在初步滿足了人們即時通信需求的同時,也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使得我們的生活更為方便愜意,工作效率也有明顯的提高。
10年暴利
上個世紀90年代,尋呼機的價格日趨平民化,無線尋呼產業也走向了輝煌。
1991年,上海又率先開通了漢字尋呼系統,從此“漢顯BP機”開始風行全國。1993年,郵電部第55號文出臺,開放尋呼市場,社會經營單位進入了電信業務市場。市場競爭機制的引入使尋呼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費用不斷下降,為尋呼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自此,我國的尋呼機用戶逐年飛速增長,成為我國電信業務中發展最快的業務之一,尋呼業務開始進入“10年暴利時代”。
當年,一臺漢字顯示的高檔尋呼機要4000多元,一臺普通的尋呼機平均也要五六百元,而最火的時候,一個銷售人員一個月能賣上千臺,一些大商鋪可以賣出上萬臺組裝機。火爆的市場讓很多人靠賣尋呼機發了大財。
而一年600元的服務費,除了養活了大批的尋呼企業外,也讓很多年輕女孩,把每月千元收入的尋呼小姐(也稱Call臺小姐)作為了職業首選。據了解,當年的尋呼業巨頭國脈網絡,在1998年尋呼業達到高峰時,Call臺小姐超過2000人,用戶超過了100萬。
有資料顯示,到1998年,全中國的“BP機”用戶突破6546萬,名列世界第一。據統計,從1984年到1998年的13年中,全中國的尋呼機用戶年均增幅高達110%。就在這一年,全球呼叫中心服務市場總產值為230億美元,而中國市場的貢獻不小。
鼎盛時期的無線尋呼產業,主要企業和用戶大都集中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城市。當時,全國有尋呼企業5000多家,用戶總數超過了8000萬。
誰是終結者
尋呼業在2000年迎來了拐點。無線尋呼用戶開始嚴重流失,業務急劇萎縮,尋呼臺數量減少。2001年,北京多家尋呼企業并入聯通尋呼,包括當時的國內尋呼巨頭潤迅尋呼。在這場兼并狂潮中,一年內就有100多家尋呼臺退出市場,直至最后,幾乎所有的尋呼業務都并入了聯通尋呼。
而近幾年,聯通無線尋呼業務的日子也不好過。從2003年開始,就有地方無線尋呼網宣告關閉。聯通尋呼曾嘗試通過兼并實現尋呼業市場大整合以繼續獲取盈利,但市場整合依然抵擋不住電信業發展的洪流。據業內人士分析,聯通的尋呼業務連續幾年的凈虧損均在1億元以上。
2006年2月,風光一時的尋呼業已入垂暮之年,全國尋呼用戶只剩下1044戶; 到2006年7月31日,聯通尋呼用戶只剩下409戶,23個省份的尋呼業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 2007年3月,聯通正式申請退出尋呼業務。
從1984年到2007年,短短的23年間,尋呼業從巔峰跌入谷底。
輝煌一時的尋呼業緣何走向衰亡?
尋呼機有著其自身難以逾越的局限性。尋呼機僅能顯示簡單文字信息,要想更好地溝通必須找一部電話給對方打過去。即使后來出現了雙向尋呼機,但它也很難滿足人們對即時通信的更高要求。
尋呼機的局限性使得后來出現的、更加先進的個人通信終端工具手機,成為了其終結者。隨著手機售價和通話費用的降低,以及短信等業務的開通,使得手機成了老百姓實現移動即時通信的首選工具,而“BP機”也逐漸從“少不了”變成了“用不著”。
然而,也有聯通公司內部人士認為,尋呼業的衰落,與近幾年尋呼業內部無序的競爭、慘烈的價格戰也密切相關。“尋呼臺之間相互挖‘墻腳’,無序地改頻入網,使整個市場陷入混亂。尋呼臺最少需要5萬個用戶才能維持正常經營,內外部夾擊使傳統尋呼業務不能適應現在迅速增長的用戶需求,走向沒落。
有通信專家認為,聯通最終關閉尋呼業務是符合自然發展規律的,尋呼業退市是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必然。
據了解,尋呼技術依然應用在我國醫療、交通、生產、城市應急管理等各個專業領域的信息采集和自動化管理中。據了解,北京市二環路上的西直門橋、菜戶營橋、玉蜓橋等10座立交橋已經安裝了融雪劑自動噴灑系統,市政管委工作人員在指揮中心通過無線尋呼的方式,就能夠啟動融雪液噴灑系統,及時對路面實施除雪。啟用這套系統除雪,雪后10分鐘內就能恢復立交橋的暢通。
鏈接:未來通信終端
有人說手機終結了尋呼機時代,那么未來我們的手機又將變成什么樣呢?
近些年來,手機發展已超出了移動電話的概念,攝像頭、游戲機、播放器等等都能集合到這“小盒子”里,手機不再只是“移動電話”。隨著中國3G時代的到來,以及智能手機價格的大幅下降,智能手機將很快成為中國手機市場的新寵。
甚至有專家預言,在可預見的未來,手機不足以涵蓋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概念了,而應該稱之為“個人移動信息處理器”。到那時,幾乎人手一“機”,我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信息都需要用這個“個人移動信息處理器”來處理。而且,這個“個人移動信息處理器”本身就是個機站或熱點,移動通信網絡不再屬于運營商,而是由每個用戶自己的通信器組成,打電話、傳信息是點到點的接力式的跳著打,運營商也變成了內容提供商,打電話、上網都是免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