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的話:
陳平是某外貿公司的業務主管,由于工作緊張、應酬多,加之缺乏體育鍛煉,五年前患上高血壓。他平時一直靠降壓藥控制血壓。三年前又因胸悶胸痛到醫院看病,又被檢查出冠心病,他從此加服治冠心病藥物。半年前,陳平又因多飲多尿多食消瘦到醫院看病,又發現自己患上糖尿病,他自然也又加服口服降糖藥,可血糖總是不穩定。由于工作較忙,陳平沒有到醫院里正規的住院治療。不久前,陳平因糖尿病性心肌病變又突發無痛心肌梗塞離開了人世,年僅48歲。
時代的發展,工業化進程加速,現代人生活方式的變化,非感染性的代謝性疾病正愈加嚴重地危害人類健康。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糖尿病、冠心病、腫瘤、脂肪肝、痛風、多囊卵巢綜合征、骨質疏松……這些看似不關聯的疾病,其實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世界衛生組織把一個人身上出現高血壓、高血脂、肥胖、高胰島素血癥等多種病理狀態集結的疾病,統稱為“代謝綜合癥”。代謝綜合癥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而又可防可治的疾病,也是隱蔽地侵蝕著我們生命而往往又被我們忽視的健康殺手。我們為此專門采訪了英國皇家醫學會院士、朝陽糖尿病醫院院長王執禮教授。
《醫藥世界》:“代謝綜合癥”好像是近幾年來才出現的新名詞,也是一種比較時髦的疾病,很多人對它又不是很了解,請您給我們談談什么是“代謝綜合癥”。
王博士:我先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公司白領,工作壓力非常大,生活不規律,每天要參加很多應酬。他經常感到身體不適、疲乏無力,臨床上也就表現為“亞健康”狀態。在每年一度的例行體檢中,他被查出有高血壓、脂肪肝、高胰島素血癥、高甘油三脂癥。被診斷為“代謝綜合癥”?!按x綜合癥”(MS)是現代社會的“文明病”之一,也是當代世界醫學界所關注的熱點。近20年來,“代謝綜合癥”作為一種多病因、多組成、多表現、多危害的特異性癥候群,成為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風、腫瘤等諸多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礎。深入地研究代謝綜合癥,對于把握諸多現代文明病的病因病機,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醫藥世界》:請您詳細給我們談談診斷“代謝綜合癥”的標準。
王博士:代謝綜合癥(MS)是多種代謝成分異常而聚集的病理狀態,表現為一個患者身上同時存在的以正常生理代謝改變為特征的系列癥候群。包括:糖耐量受損和糖尿?。桓哐獕?、高血脂、全身或腹部肥胖,高胰島素血癥伴有胰島素抵抗等等。
2004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公布了我國代謝綜合癥的診斷標準。具備以下四項中三項,即可診斷為代謝綜合癥。
1超重和肥胖,體重指數大于或等于25kg/m2
2高血糖: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6.1mmol/L,餐后血糖大于或等于7.8mmol/L及已經確診的糖尿病患者。
3高血壓,收縮壓/舒張壓大于或等于140/90mmHg
4血脂紊亂:空腹血甘油三脂大于或等于1.7mmol/L及高密度脂蛋白男小于0.9mmol/L,女小于1.0mmol/L者。
概括說來,“代謝綜合癥”體現“四高一低”,即高血壓、高血糖、高胰島素血癥、高甘油三脂、低高密度蛋白。
《醫藥世界》:一個人身上同時出現這么多的癥狀和疾病,那么代謝綜合癥的危害有哪些呢?
王博士:代謝綜合癥的危害有如下幾點:
人體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代謝紊亂,導致人體營養吸收和合成障礙,嚴重影響細胞和機體的新陳代謝。
對人體的大中血管及小血管產生進行性損害,由于血管病變和微循環障礙,因而引起人體諸如心腦腎等多臟器組織的功能障礙,機體功能減退。
引起人體神經和體液調節失常,人體內環境正?;瘜W和物理條件改變,加速細胞的損害和凋亡。由于人體免疫系統受到損害,機體防御能力下降。從而產生各種疾病。據統計:有近百種疾病的發生,都與代謝綜合癥因素有關。
1999年,Kaplan將高胰島素血癥為基礎的內臟性肥胖、糖耐量異常、高甘油三脂癥、高血壓作為冠心病危險因素,概括為“死亡四重奏”。臨床上諸多現代文明病如心腦血管病、高血壓、腫瘤、脂肪肝、痛風、糖尿病、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白內障、青光眼、男性性功能減退、女性月經不調等等都與代謝綜合癥有關。

《醫藥世界》:請您談談代謝綜合癥的發病狀況。
王博士:據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調查顯示:目前中國20歲以上的人群中,代謝綜合癥患病率10%-14%,即每6-7個人中就有一個。據我國新近公布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我國成人超重率為22.8%,肥胖率為7.1%,估計超重與肥胖分別為2億和6000萬,兒童肥胖率已達到8.1%。成人血脂異?;疾÷蕿?8.6%,估計現有患病人數1.6億。顯然,MS在我國已成為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國外某醫學機構研究預測:代謝綜合癥患者在未來10年中,要占人類35-70歲人群的35%,這些患病人群,每8個人就會有一個人因代謝綜合癥而死亡。代謝綜合癥患者心腦血管機率是正常人的7.5倍,患腫瘤的機率比常人高出4.5倍。代謝綜合癥是一種可以致死的、可以治療的、但往往又不被人們所重視的一種疾病,很多患者不知自己患上代謝綜合癥,不了解代謝綜合癥的危害,所以就做不到積極防治,以致病情逐漸進行性加重,甚至產生一些對機體組織器官不可逆的嚴重損傷。有很多人特別是工作壓力大的人群,平時總表現為“亞健康”的身體狀況,這些人中很大比例都是“代謝綜合癥”的高危人群或臨床患者。
《醫藥世界》:“代謝綜合癥”是如何發生的呢?
王博士:代謝綜合癥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多數研究者認為“胰島素抵抗”是代謝綜合癥始動因素。胰島素抵抗及繼發的高胰島素血癥,可導致一系列的代謝紊亂和心腦血管疾病,Stern提出胰島素抵抗及繼發代謝紊亂是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的共同土壤,即所謂的“共同土壤說”。
人體胰腺上存在像島嶼一樣的細胞團叫“胰島”,其分泌物質——胰島素,是人體唯一降血糖的激素,是人體內維持三大營養代謝最重要激素之一。人體內胰島素水平維持在一定的范圍內,并保持動態的平衡狀態,一旦運動平衡被打破,人體內分泌系統就會失衡而發生代謝障礙。
人體靶器官上存有一種特殊蛋白——胰島素受體,這種受體與胰島素發生特異性結合。胰島素抵抗指機體組織和靶細胞(骨骼肌、脂肪、肝臟)對內源性或外源性胰島素的敏感性和反應性降低,胰島素受體生物活性降低,使內源性已包括外源性胰島素不能與體內的胰島素受體很好的結合,二者不能很好的結合就不會產生應有的生物活性。
當外周組織對胰島素作用敏感性降低時,為了克服這種胰島素抵抗狀態,機體就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從而表現為高胰島素血癥,長期高胰島素血癥,就會損傷血管細胞可以對機體產生一系列的不良影響,促進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醫藥世界》:請問哪些人易患“代謝綜合癥”?
王博士:對于代謝綜合征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及早發現并采取科學的醫學干預。代謝綜合癥的危險因素有:
1、年齡>40歲
2、有一項或多項代謝綜合癥臨床指標(如高血壓、肥胖、高胰島素血癥、高血脂癥等)
3、患有心血管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痛風、多囊卵巢綜合征等疾病
4、有相關疾病家族史:如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腫瘤、血脂異常、甲狀腺機能亢進等,此類家族史者,要盡早采取防范措施。
《醫藥世界》:請問“代謝綜合癥”如何防治呢?
王博士:主要采取以下幾個方面:
代謝綜合癥的高危人群,在未出現胰島β細胞異?;蛞葝u素抵抗階段,就要積極的干預治療,把預防代謝綜合癥(MS)的前線前移。預防代謝綜合癥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調整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這是成本效益比較好的干預手段。比如積極的體育鍛煉,良好的生活方式,科學的飲食習慣等等。
確立整體理念,應用綜合手段防止代謝綜合癥。以往,人們把諸如高血壓、脂代謝異常、糖尿病和冠心病看作獨立的疾病,治療著眼于單個疾病,由于對單個機體同時出現的多個疾病群組治療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不僅治療的效果較差,而且因選擇的藥物相互矛盾而損傷人體健康。對代謝綜合癥治療上,要采取綜合手段,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比如臨床上既具備代謝綜合癥指標,又以高血壓、腦血栓為突出癥狀的患者,在治療上既要積極采取降壓、溶栓、改善腦組織循環的治療措施,同時也要作系統胰島功能檢測,及早采取防治胰島素抵抗,避免高胰島素血證對機體造成的危害。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醫藥世界》:如果懷疑自己是“代謝綜合癥”該采取哪些措施呢?
王博士:“代謝綜合癥”的病機比較復雜,臨床表現也多種多樣,如果你是“代謝綜合癥”的高危人群,臨床上又表現為身體不適、疲乏無力等“亞健康”癥狀,要到正規的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身體檢查,由臨床醫生給你作出明確診斷。要做到“四早”,即早檢查、早診斷、早預防、早治療,這就是所謂的“上功治未病”。
“代謝綜合癥”的治療尚無特效的辦法,臨床上就是要對每一個患有“代謝綜合癥”的個體,根據其發病的不同特點,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重點在改善生活方式包括調整飲食,降低體重,戒酒、禁煙以達到減少或消除腹部肥胖,改善胰島素抵抗。但對已有的血脂、血壓、血糖等必須給予有效藥物。對于已有的心血管并發癥亦需以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
專家簡介
王執禮,英國皇家醫學會院士,醫學哲學博士。全英中華醫學會主席,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醫學院內分泌系教授、高級研究員,倫敦哈默?思密斯醫院內分泌科教授,北京市朝陽糖尿病醫院院長。長期從事內分泌疾病、糖尿病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的研究,獨創研究發明了糖尿病的轉基因療法。五項科研成果為世界首創,38篇論文發表于國際權威刊物。其創立的北京市朝陽糖尿病醫院,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現代化糖尿病??漆t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