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口語是學生進行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口語交際中,學生表現出的文明素養,是學生口語交際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因此,在口語交際中,培養學生的文明素養就顯得尤其重要。這就需要我們在口語交際課堂中,要根植于現實,立足于生活,以交流為手段,以學習為根本,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口語交際中的文明素養。
[關鍵詞]口語交際 學生 文明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的總目標是:“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見,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學習、生活乃至今后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在口語交際中所體現的文明素養是學生口語交際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因此,筆者認為,在口語交際中培養學生的文明素養是當前口語交際課程中的重中之重。那么,口語交際課中,在傾聽、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應如何進行文明素質的培養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直觀表演,感悟口語交際中文明禮儀的重要性
文明、禮貌、得體的語言,有利于交際活動的順利進行。反之,粗俗、鄙陋、不當的語言,則讓人心生厭惡,不利于交際活動的繼續發展。因此,要想培養學生口語交際中的文明素養,就得讓學生明白文明禮儀的重要性。在訓練中,筆者采用截取生活典型,讓學生不文明、不禮貌的交際現象在課堂中重演。如,早晨,小明背著書包急匆匆地走到座位上,書包碰落了小亮的文具盒。小亮說:“快把我的文具盒撿起來!”小明聽了,不高興地說:“誰讓你不放好文具盒的?”小亮一聽,更生氣了:“你碰落了我的文具盒,還有理?”結果兩人鬧到了老師那兒。然后讓學生就具體情境,討論“如果是我,我該怎么辦。” 通過討論,認識到“請”、“對不起”等簡簡單單的禮貌用語在交際中發揮著巨大的調和作用,體驗文明禮儀對口語交際的重要作用,也為其良好交際行為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二、多渠道、多途徑、全方位培養學生在口語交際中的文明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口語交際作為語文課程的一部分,教師理應在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時,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靈活運用多種形式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練習口語交際,積淀文明素養。
1.學會傾聽,尊重他人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是《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口語交際的要求之一。傾聽他人說話,不但是自己與他人交流的需要,而且也是一種文明禮貌、尊重他人的表現。因此,在口語交際中,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例如,和學生開展口語交際活動“復述故事”,教師有選擇地講一個簡短的故事,然后讓學生復述故事內容。開展“傳話”口語交際活動:以悄悄話的形式進行,把一句話悄悄告訴給一個同學,再一個接一個地悄悄傳下去,最后一個同學把這句話大聲地說出來。看誰說得清楚,聽得明白,傳得準確。讓學生在游戲中,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
2.創設具體情境,學會文明用語
文明用語不僅是個人道德修養、文化素質的綜合體現,它還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人融洽相處。因此,筆者借助“借橡皮”、“學會道歉”、“打電話”等口語交際活動,創設具體情境,讓學生在感性、直觀、真實的環境中,學會“你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禮貌用語,體會這些詞語帶來的交際活動的愉快,從而讓學生想用、樂用文明用語。
3.體味語言溫度,培養文明意識
“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真情是交際之本。然而低年級學生受到年齡特點、情感經歷、知識局限等方面的影響,他們不知道關心體貼,不知道互敬互愛,自私自利,感情淡薄。為此,筆者就借助“做賀卡”“看病”等口語交際活動,讓學生知道節日、他人生日,要說祝福的話;看望病人,要說安慰的話;得到幫助,要說感謝的話;同學進步,要說祝賀的話;同學掉隊,要說鼓勵的話……“良言一句暖三凍。”在交際活動中,讓學生體會語言的溫度,讓學生的語言帶上情感的烙痕,從而培養學生的文明意識。
4.挖掘文本資源,培養文明素養
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資源,教師要注重對教材的開發和利用。在蘇教版中有許多關于文明禮儀方面的課文,例如在教學《秋姑娘的信》中“一封寫給南去的大雁,讓它們路上多加小心。”這一段時,筆者是這樣處理的,先讓學生說說這封信寫給誰,信中寫了什么?秋姑娘讓大雁路上小心什么?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答案精彩紛呈,有的說:“大雁,小心路上有飛機呀。”有的說:“大雁,小心路上遇到壞人啊。”有的說:“大雁,小心路上掉隊啊。”還有的說:“大雁,小心路上別著涼生病啊。”到此,我并沒有滿足,而是讓學生進一步想象,“當大雁收到秋姑娘的信后,會對秋姑娘說寫什么?”學生設身處地地說:“謝謝秋姑娘,你也要小心啊。”學生在這樣的語言交流中,不僅認識了一些秋天的特征,同時他們也從一個孩子的視角體會到了朋友之間的相互關愛,相互牽掛,提升了學生的情感,培養了學生的文明素養。
5.利用評價反饋,內化文明素養
評價是對學習的檢測和促進,因此,我們可以借助評價促進學生文明素養的形成,讓文明成為學生的一種內在素質。教育家贊科夫說過:“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筆者本著激勵表揚為主,引導為輔的方針,讓贊賞的陽光雨露灑向每一個學生,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學會作客》口語交際中,筆者先讓學生在寬松、民主、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角色表演,然后引導學生對“小明”“小紅”的角色表演進行評議。學生在評議中首先肯定兩位同學的表演大膽、大方。然后,就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如“小明開門時,忘了和小紅打招呼說'你好'。”“小明作為小主人,還應該熱情些,應該要用茶點招呼客人。”“小紅受到主人的熱情招待,要說謝謝,”等等。學生通過評議,不僅完善了角色表演,更重要的是讓文明內化為自身的一種素質。
6.廣泛開展閱讀,提升文明素養
口語交際是通過語言來表情達意,不像書面語言那樣可以反復錘煉,字斟句酌,從容不迫,它具有鮮明的即時性。因此,要想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文明素養,就要讓學生開展廣泛的閱讀。一方面在閱讀中積累詞匯、豐富語言、拓寬知識,另一方面在閱讀中明辨是非,分清美丑善惡。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思風發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齒。”
在實踐中,筆者深深體會到口語交際必須根植于現實,立足于生活,以交流為手段,以學習為根本,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口語交際中的文明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張家港市港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