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猴子”站在一片竹林前。他剛從石頭里蹦出來,在最初的興奮與狂喜過后突然意識到了什么,開始傷心地哭泣……這是在剛剛結束的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上大放光芒的歌劇《猴子·西游記》的開場。
從6月28日到7月8日,由著名美籍華裔導演陳士爭執導的歌劇版《猴子·西游記》在英國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亮相。演出12天場場爆滿,好評如潮。這部改編自中國四大名著的音樂劇,表演形式豐富,場面恢弘驚艷,被當地評論認為“融合了《獅子王》、《臥虎藏龍》和‘太陽馬戲’于一身”。
而該劇強大的演出和制作陣容匯聚了中、英、法、德四國的頂尖藝術人才,由法國巴黎的查特萊劇院制作,德國國家歌劇院與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聯手打造。創作方面,該劇邀請華裔導演陳士爭擔綱總導演,由英國流行搖滾樂壇頂級鬼才戴蒙·阿爾本(Damon Albarn)作曲,英國著名漫畫家杰米·休略特(Jamie Hewlett)擔任舞美和形象設計。
英國主要媒體對該劇有很高評價?!短┪钍繄蟆匪囆g專欄作家莫里森給制作和表演打了五星滿分,他認為《西游記》與其說是西方意義上的歌劇,不如說是馬戲、舞蹈、喜劇以及功夫電影的集合體?!队^察家報》的劇評人凱蒂做了這樣的比喻:想象一下,中國國家雜技團用《十面埋伏》的方式表演《指環王》,這顯然是一只能抓住你所有注意力的“猴子”。
《猴子·西游記》宣傳力度也令人印象深刻,除高密度廣告轟炸之外,英國維京鐵路公司甚至推出了一列長217米、往返倫敦與曼城之間的列車,用劇中人物的動漫造型重新包裝車廂外部,吸引倫敦觀眾前往觀賞這部超大制作。
結束在曼徹斯特的表演,《猴子·西游記》劇組將轉赴巴黎、柏林、紐約、雅典和東京巡回演出。
擅長改編中國古典文學的導演
該劇導演陳士爭,一向以擅長將中國古典藝術題材與西方表現形式結合著稱。
1999年,由他執導的全本昆曲《牡丹亭》上演于美國林肯中心,陳士爭由此一炮而紅。在那之后,他陸續推出《趙氏孤兒》、《六月雪》、《桃花扇》,步步為營地鞏固自己在歐美戲劇界的地位。其中《趙氏孤兒》有中、英文兩種版本,中文版的音樂采用元曲;而《六月雪》中,只保留了一段元曲;到了2004年的《桃花扇》,舞臺配樂完全是西方音樂,以音樂劇形式演出。
3年前,法國巴黎著名的夏特萊劇院院長邀請陳士爭導演一部中國題材作品參加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開幕演出時,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游記》?!?歲那年,我在床底下發現了一個涂漆的珠寶盒,里面裝有多部經典明清小說,其中之一就是《西游記》。1987年,我赴美留學,不忘將《西游記》帶在身邊,之后每年都會趁空閑期重讀一遍?!标愂繝幦缡钦f。
通過《猴子·西游記》,人們可以發現,陳士爭“讓西方觀眾接受東方故事”的本事已經修煉得爐火純青。在這出音樂劇的一開始,主人公“猴子”站在一片竹林前。他剛從石頭里蹦出來,在最初的興奮與狂喜過后突然意識到了什么,開始傷心地哭泣。一只猩猩走過來問他怎么了。“我為我有一天會死去而傷心。”猴子哽咽著回答。接下去的故事,便是猴子苦苦追尋“長生不老”的歷程。孫悟空因為害怕死亡而出門學藝——這確實是《西游記》原著中的內容,很難說陳士爭是“歪曲”了原著;但那從來就不是中國人在《西游記》中關注的重點,而陳士爭對它的抽離與強調,恰恰讓西方觀眾比較方便地接受了這個故事。音樂劇的最后,師徒四人抵達了西方樂土,在那里,羅漢打扮的演員表演著令人匪夷所思的印度瑜伽,天女們踩在彼此的肩膀上玩著轉盤的雜技。
在陳士爭看來,要讓西方觀眾接受中國古典故事,首先要用吸引的方式將其引進門。而音樂、動畫、服裝等視覺形象和國際語言都為來自不同文化的觀眾提供了較為寬泛的切入點,讓他們在欣賞異域文化時沒有陌生感和語言障礙,不分男女老幼都能接受這部中國傳奇。
搖滾音樂鬼才為《西游記》作曲
世界最著名虛擬動畫樂隊“街頭霸王”(Gorillaz)的核心主創人物——英國流行搖滾樂壇頂級鬼才戴蒙·阿爾本(Damon Albarn)擔綱作曲,英國著名漫畫家杰米·休略特(Jamie Hewlett)負責該劇舞美和形象設計合作,為《猴子·西游記》增色甚多。
西方樂壇評價戴蒙·阿爾本是繼“披頭士”以后英國最好的詞曲作者之一。他1968年3月23日出生于一個有著濃厚藝術氛圍的英國上層家庭,從小就受父母的影響,接觸現代戲劇、音樂與藝術。學校里的阿爾本與其他孩子相比顯得尤為與眾不同,他漂亮、沉著、自信、拉小提琴、讀馬克思、戴耳環和媽媽做的玻璃珠項鏈、對戲劇尤其狂熱。
1989年,阿爾本和其他3位成員在英國科爾切斯特組建了“模糊”樂隊,僅短短兩年時間就橫掃英國流行樂界,成為英式搖滾的首席代表。
到了2000年,樂隊成績停滯不前,生性自由的阿爾本從人們對“模糊”那種固定的期待模式中擺脫出來,另辟蹊徑,與漫畫家休利特一拍即合成立“街頭霸王”Gorillaz。
這個由4個鼻孔外翻、充滿未來感的卡通人物的虛擬樂隊橫掃流行樂壇,由阿爾本創作的變化多端的風格令整個樂壇震驚——嘻哈、另類搖滾、另類說唱被大量運用,某些曲子還糅合了牙買加雷鬼、古巴傳統情歌以及英倫朋克搖滾。
三次中國行尋找靈感
在此次《猴子·西游記》的作曲中,阿爾本同樣采用了糅合多種風格的做法:受東方影響的極簡主義、銅管樂部分大篇幅的即興重復段落、童聲般的合唱,還有偶爾融入其中的悅耳旋律。整個歌劇用中文普通話演唱,樂隊是古典音樂的弦樂、管樂與現代電子打擊樂、中國民樂的琵琶、古箏、中阮等樂器的全新組合。
阿爾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Gorillaz在接到陳士爭的合作邀請時,他和休略特對《西游記》的了解僅僅是多年前看過的一部由日本拍攝的《西游記》。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學,也為了讓該歌劇體現出21世紀的中國新貌,2005年,陳士爭3次帶他們去中國,在云南、貴州、湖南等地,看地方戲,聽侗族大歌和古箏、琵琶等民樂演奏,還去峨眉山朝佛,讓他們加深對佛的印象,重新想象古代的故事,努力使傳統名著與現代生活產生聯系。
中國之行給兩位屬猴的英國人帶來了許多靈感。休伊特對《西游記》人物進行變形,加入動畫因素,總共創作了65個人物造型,個個活靈活現。他還把樂山大佛搬上了舞臺,讓觀眾體會佛的無處不在。而阿爾本則在自己特有的搖滾節奏中加入了不少中國旋律,他甚至發明了一種樂器,將現代中國都市中喧鬧的汽車喇叭聲模仿得惟妙惟肖。
《猴子·西游記》獲得巨大成功,暗示了中國古典文化與西方現代藝術的結合還有許多可能性。而在陳士爭看來:“《猴子:西游記》只講述了有限的一部分故事。這只是一個開始,還有許多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它們都是無窮的瑰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