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之巔,黃浦江上,玉蘭涌放,旌旗飄動這里有江湖最熱門的話題,也是各路豪杰窺視已久的寶座終極挑戰,令他們縱使浸滿賽季的汗水,卻仍舊虎視眈眈因此,我們集結了最有可能現身上海的十大高手檢閱大師的榮耀
費德勒:最優化的大師
同一個星期內,阿薩法· 鮑威爾刷新了百米飛人紀錄,老虎· 伍茲輕松加冕PGA 季后賽的聯邦快遞杯——但這一切,在羅杰· 費德勒的美網四連冠霸業面前,都變得黯然失色——毫無疑問,只有4年間贏得12 座大滿貫的那個瑞士人,才是這個星球上最具統治力的運動員!
于是在上海,我們又會看到那個熟悉的情景:費德勒舉起年終世界第一的獎杯,向白玉蘭中心的觀眾揮手致意。這本該是個激動人心的場面,但想必沒幾個人能興奮起來,誰讓費德勒早早殺死了懸念,天生就是賽季之王。

如今的大師杯,已成了王與群臣聯歡之地,大家博弈的,說白了就是一個與費德勒切磋的機會。只可惜在這里,瑞士天王的勝率也高達92%!因此縱然參賽者均為當今網壇絕頂高手,卻依然無法擺脫“陪太子讀書”的尷尬角色。
當然,這其中也有像納爾班迪安那樣的幸運兒,阿根廷人兩年前在上海的“庖丁解牛”,堪稱其職業生涯登峰造極的輝煌成就。不過在瀟灑了一把之后,納班很快便迎來了苦果:短短一年之內,他居然被費德勒修理了四回,狀態和信心連受打擊,本賽季甚至掉到了世界前20 名以外!面對大師杯“篡位”的慘重代價,新一代的斗牛士們是否會膽戰心驚?
納達爾是反抗費德勒霸權的領軍人物,如今,或許還可算上德約科維奇。不過在大師杯的舞臺上,很難講這兩個小伙能給瑞士天王帶來致命威脅——納達爾去年曾四度擊敗費德勒,卻在上海被同一個對手擋在了決賽門外;至于德約,畢竟這只是他的大師杯初體驗,先考慮怎么從強敵環伺的小組賽中突圍吧。
能稱之為費德勒對手的,其實只有他自己。26 歲正值當打之年,但畢竟年華老去一歲。本賽季費德勒大幅精減了參賽數量,卻依舊在戴維斯杯對陣捷克之后體力不支,不得不放棄了一向看重的日本公開賽。為了儲備體能和避免受傷,他甚至還破天荒地中止了滑雪、足球等一切興趣運動!很明顯,費德勒不希望溫網和美網的險境在大師杯上重演,盡管這些都還是他的領地。
當然,即將回到白玉蘭中心的羅杰· 費德勒,依然是史上最優化的大師、一個賽季能在三種類型場地上奪冠的網球至尊、這個星球上最具統治力的運動員。不過他三度君臨上海灘,居然在去年才首度加冕!看來,冒險家的樂園想必還有遠大前程,等待天王前去開拓。
史上最強的對話
Federer VS Sampras
費德勒已經拿到了12 座大滿貫,歷史的成績單上,排在他面前的只剩下了一人:擁有14 座大賽頭銜的皮特· 桑普拉斯。
如果僅從戰績考量,費德勒和桑普拉斯無疑是史上最偉大的兩個網球人物,他倆收獲的大滿貫數量,幾乎是同時代其余選手的奪冠總和!只可惜,兩位天王征戰的年代相差10 載,除了2001 年溫網那次交手,兩人的職業生涯再無競合。因此,伴隨著費德勒向桑普拉斯紀錄的逐步逼近,無數的專家和球迷開始將兩人進行比較,爭論著到底是皮特最偉大,還是費德勒更加像神......
兩位天王終歸也沒讓大家失望,在國際管理集團(IMG)的運作下,關公戰秦瓊的偉大對話即將變為現實——11 月19 日、22 日和23 日三天,桑普拉斯將與費德勒一連進行三場表演賽,地點先后為首爾、吉隆坡和澳門。而在2008 年3 月10 日,兩人還將在紐約的麥迪遜花園廣場,上演一場新老球王的終極對決。
26 歲的費德勒對陣36 歲的桑普拉斯,表面上看,這實難稱作一場公平的比賽,更何況如今的費德勒狀態正值巔峰。不過在今年復出征戰元老賽后,桑普拉斯同樣是打敗天下無敵手,已有不少與之交手的名宿認定:桑普拉斯絕對寶刀未老,如果只打一盤的話,他甚至還具備擊敗費德勒的可能性。
“顯然,羅杰是個偉大的球員,但比賽中我并不認為自己會處于下風,我想我能打出自己的網球。”桑普拉斯似乎已為世紀之戰做好了準備。而費德勒當然也不會示弱:“我非常期待與皮特的較量,我想我們將為大家奉獻一場最偉大的比賽。”
今年三月,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期間,費德勒曾邀請桑普拉斯一同練球。此后,桑普拉斯也把費德勒請到了洛杉磯家中的后花園內,進行了一場“極富競爭性的”比賽。至于結果,兩人都守口如瓶,倒是費德勒頗有回味地表示,雙方比分“非常接近”:“可惜這卻是我所經歷的觀眾最少的比賽。”
不過在這個11 月,他們倆便會擁有整個世界的關注。

羅杰?還是皮特?
看看他們怎么說
費德勒眼中的桑普拉斯
“桑普拉斯網前與阿加西的底線都很有統治性,他倆也都有著相似的職業生涯。不過,對我來說,桑普拉斯的成就尤其非凡。”
“他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球員之一,能夠跟他打球讓我感到很激動,而在溫網擊敗他,更是有種特別的喜悅感。”
其他人眼中的兩天王
“皮特無疑是偉大的,但同他的比賽你能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一旦做到了你就有機會取勝。但費德勒不同,他打球的方式非常特別,這是我以前從來沒有見到過的,無論你嘗試什么,他總是很快能找到答案。” ——阿加西
“羅杰要十倍強于皮特。他的正手更強,反手更強,接發球也更強,對于球感的理解更好。” ——布魯格拉
“相比羅杰,皮特的發球更強,那幾乎占據了他比賽的90%。但如果羅杰贏得法網,他將是歷史上最偉大的選手,超越桑普拉斯。” ——約翰· 麥肯羅
”單從桑普拉斯表現出的水平,我不得不這么說,費德勒是不可能擊敗他的,至少現在還不能。” ——維蘭德
“桑普拉斯當年世界排名第一的積分只有5500 分,費德勒有8000 分,費德勒已經是歷史第一!” ——納達爾
桑普拉斯眼中的費德勒
“我們倆在精神氣質層面很相似,在關鍵分和勝負面前的態度起伏非常小,雖然我更多的是一個攻擊型的選手,費德勒的站位則更靠后一些,但我倆都喜歡用球拍說話,而不是用嘴巴。”
“羅杰的統治力比我當年還要強,因此他根本不需要從我這里得到什么建議。假如我愿意看到什么人打破我的紀錄的話,他就是最好的人選。”
納達爾:膝痛的飛人
如果說達維登科是巡回賽的“勞模”——大大小小的比賽總能出現他的身影,那么納達爾就是比賽場上的勞模。他不知疲倦地奔跑,汗水滲透發帶在臉上肆意流淌,連貴為“天王”的費德勒看了都害怕,即使自己打的球再刁鉆,納達爾也會不要命地沖過去。

但是,這種打法也為納達爾帶來額外的傷痛:他的膝蓋比別人脆弱。
上半年納達爾確實過了一段好日子,紅土場81 連勝風風光光雖然這個紀錄被費德勒終止,但是來而不往非禮也。溫網決賽,納達爾在費天王最擅長的草地場上發難,鏖戰五盤費德勒才涉險拿到冠軍,并且搞得他到現在還反復說:“這是我最看重的一個大滿貫。”
誰能想到,大高潮之后納達爾就陷入膝傷的泥淖。美網系列賽他兩手空空,一個冠軍都沒有到手。
美網之前,費德勒特意請美國大學冠軍里維遠赴迪拜,給他當了10天的陪練。這一切皆因為里維也是左撇子球員,可以模仿納達爾然而,9 月9 日,和費德勒一起出現在決賽球場上的,是塞爾維亞金童德約科維奇。納達爾早在1/8 決賽中就被同胞費雷爾挑下馬。納達爾在他的美網博客中,憂慮地寫道:比賽中我感到了膝蓋疼痛,頓時覺得大事不妙。
美網之后納達爾沒有參加任何比賽,直到馬德里大師賽才亮相他拿出前所未有的耐心,和傷病堅持不懈地做斗爭。可惜到了自己的主場,他還沒有迎來費德勒的“攻城壓力”,便出人意料地在與納爾班迪安的比賽慘敗出局。令西班牙民眾和媒體失望不已。
好在納達爾本人并不像羅迪克那樣,將擊敗費德勒視作生命中的一切。“我當然也想成為世界NO.1,但是并不會執著于去幻想實現這個目標。當失敗到來的時候,你只能坦然接受。在我的生命當中,有許多事情要遠比擊敗費德勒更加讓我感到開心。”
不過球季硬地賽事的低迷,還是令人們為納達爾的大師杯之旅捏了把汗,他想要一個完美的賽季收官戰,他想找回賽季初的神勇可惜答案,是未知數。年初的“二人行”已演變成現在的“鐵三角之爭”,費德勒無疑還是最大的奪冠熱門,德約的加入讓戰局更加激烈。
納達爾首先要面對的,卻是那惱人的膝傷。
德約科維奇:金童在路上

德約科維奇很快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兵馬俑雕塑了——這是上海大師杯送給每位參賽球員的禮物。
和費德勒和納達爾一起成為首批敲定大師杯資格的球員,恐怕年初的德約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個結果,那時他還不過是一個世界排名TOP15 之外的青澀大男孩。然而,只一年,這個從戰火中成長起來的塞爾維亞男生已蛻變為被人仰視的NO.3。
2005 年澳網之后,大滿貫只屬于兩個人:納達爾拿走了三屆法網,費德勒頭頂剩下所有的桂冠。正因為如此,蒙特利爾大師賽上德約的獲勝才顯得彌足可貴。他接連戰勝了羅迪克、納達爾和費德勒,上一次有人在一次比賽中接連戰勝世界頭三號人物是什么時候?這還要追溯到1994 年的貝克爾。
美網老二的位置,正式宣告德約成了費德勒和納達爾之間的“第三者”。費德勒已走得太遠,德約短期內的目標是超越納達爾,而大師杯就是他最好的表現機會。現在德約和納達爾的分差只有一千左右,由于去年大師杯還沒有他的份兒,因此今年他在這項賽事中所獲得的分數將全部納入自己的ATP 積分。機會已經來了,德約所要做的,便是時時刻刻保持冷靜。
其實,生活中的德約是個激情四溢的家伙,甚至用“喜劇天才”來形容也不過分。他惟妙惟肖地模仿費德勒昂首挺胸、甩動頭發的王者之氣,模仿納達爾習慣性抓屁股的動作,模仿納爾班迪安的將軍肚……
“莎娃模仿秀”無疑是德約最讓人津津樂道的,無論挺直腰桿的小碎步彈跳,還是每打完一個球后將鬢角的兩縷頭發別到耳朵后的姿勢,德約都能表演得相當到位。莎娃看了后,笑著說“要殺了德約”。話是如此,美網男單決賽莎娃悄然坐進德約的包廂,這當然引得好事者們浮想聯翩。這邊廂德約剛澄清兩人只是朋友關系,那邊廂又被記者拍到他們在KTV中摟抱的親密照片。看來,驃悍的生活不需要解釋。“樹大招風”這句話真是沒錯兒。“勞模”達維登科掉進賭球的黃河還沒有洗干凈,又爆出“德約被人用11 萬英鎊引誘”的消息。盡管媒體寫了德約拒絕了這筆錢,但他的經紀人還是忙不迭地跳出來,聲明壓根沒有賭博公司和德約接觸過,世界排名前20 的選手傻子才賭球呢。
生活已經給德約打開了一扇門,門后是一條寬闊但是長滿荊棘的大路,德約就在這條路上追趕前人的步伐。“壞小子”麥肯羅說:“這是一條正確的路。”
達維登科:影子武士

尼古萊,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俄羅斯名字,再加上毫不起眼的外貌和沉穩平淡的個性,很多時候,達維登科仿佛隱形人一般,隱匿于網壇。不是人們看不到他,而是忽略他的存在,即使他貴為世界前四,即使他是俄羅斯頭號男單。
11 歲,達維登科離開烏克蘭,帶著網球夢來到俄羅斯,7 年后他成為俄羅斯公民,從此與卡費爾尼科夫、薩芬們并肩作戰,但他從來不是輿論的焦點。2005 年,丑小鴨一飛沖天,年終排名竄升至第五,06、07 年干干瘦瘦的達維登科在強人如云的男子網壇穩居前十。可名氣和人氣卻未隨著成績一路上升,在俄羅斯,薩芬才是永遠的沙皇,尤茲尼是戴杯英雄,他卻找不到自己位置。在俄語里,尼古萊被昵稱為柯勒亞(Kolya),而達維登科就有了個并不光彩的外號“隱形人柯勒亞”。
2007 年伊始,達維登科帶著3 號種子的榮耀踏上澳洲,在一場五盤大戰后不敵哈斯,無緣四強。來到羅蘭· 加洛斯,他再進一步,打進半決賽,盡管不幸遭遇費德勒,卻已平了自己大滿貫最好成績。草地球場上,1 米77 的身高和底線打法遇到最大阻力,在速度和力量至上的溫網,達維登科只走到第四輪,敗在巴格達蒂斯拍下。美網幾乎是法網的翻版,半決賽,費德勒,失利。大滿貫之外,還只有一項冠軍入帳,來自賽季尾聲的克里姆林杯。
在世界前十,甚至前五十的選手里,沒有人比達維登科奔波過更多城市,參加過更多比賽。他有著勞模般的勤勞和鐵人般的堅韌,因此,當鐵人因傷退賽,大家都認為不可能,更是引發場血雨腥風的賭球風波。今年8 月3 日,波蘭公開賽第二輪,達維登科先贏一盤,卻在第二盤宣布退出,看似的正常比賽卻因賭博公司爆出的高額投注而疑點重重,至今風波未了......
這一年,又以典型的“達維風格”度過,大量參賽,大量輸球;輸給費德勒、納達爾等頂尖高手,輸給塞拉、西里奇等無名之輩;經常性打進大賽的1/4 決賽,甚至半決賽,卻難以觸及最后的巔峰對決。他不像費德勒那樣優雅,沒有納達爾那樣激情,也不如薩芬一般英俊,達維登科只能繼續扮演自己的角色,平庸、隱忍地生活。站在世界第四的寶座,柯勒亞卻穿著近乎透明的外衣,也許,只有在大師杯上贏一回費德勒,拿一次冠軍,人們才會真正注意到他的本色。
羅迪克:偶像的黃昏
費德勒早已一騎絕塵,納達爾和德約也漸行漸遠,加斯奎特、穆雷們正虎視眈眈,羅迪克可以鼓勵自己“我能做得更好”,但現實卻近乎殘酷,25 歲的安迪已感到黃昏的臨近,世界第一和大滿貫恐怕只能在記憶中封存。

去年溫網后,跌入谷底的羅迪克拜康納斯為師,有如魔法般,安迪絕地反彈,美網與費德勒會師決賽,大師杯半決賽對費天王握有三個賽點,今年年初又在庫揚賽擊敗瑞士人。正當人們開始歡呼,澳網上,費德勒將安迪打回原形,83 分鐘,3 比0。更可悲的是,半決賽的成績竟成了他本賽季的滿貫極限。
法網首輪,3 號種子被安德列夫淘汰出局,一個意料之中的冷門。埋葬了紅土的晦氣,草地絕對是羅迪克重整旗鼓的首選。女王草地賽笑到最后,摘起賽季首冠,5 年內第四次在這里捧杯。來到溫布爾登,這個兩次闖入決賽的福地,美國牛仔有的是信心。只可惜,自己卻成就了對手加斯奎特的蛻變,止步八強。
美網系列賽打響,羅迪克承載了家鄉父老的厚望,卻沒能帶驚喜。印第安納波利斯半決賽成為黑馬丹科維奇的驗金石,蒙特利爾被德約科維奇擋在了決賽門外,辛辛那提倒在費雷爾拍下。美網揭幕,1/4決賽遭遇費德勒,安迪沒能逃脫宿命,第14 次俯首稱臣,十連敗。
歲月在流逝,別人在突飛猛進,而羅迪克的成長速度卻有些緩慢。康納斯讓他變得更積極,更全面,更有自信,有時候,安迪做到了,但很多時候,他還是那個頭腦簡單缺乏霸氣的男孩。哪怕有師傅1/10 的斗志和頑強,也許他就不是今天的安迪,他就不會屢屢在關鍵時刻發球沒威力,正手軟綿綿,最有效的兩個武器都失靈,還談什么勝利?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費德勒和納達爾那樣的天賦。羅杰擁有天賜的絕妙手感,而拉斐爾的體魄驚人,我可不能像他那樣吃吃匹薩喝喝可樂就上場,完成5 小時的苦戰。”羅迪克把自己和世界頭兩號劃清界限。“別忘了,我是世界前五,而且過去幾年一直保持在這個行列。”但這個位置還能保持多久呢?
一年輪回,再度來到白玉蘭球場,沒多少人寄望羅迪克成為大師中的大師,恐怕連他自己都不敢奢望。黃昏已提前降臨?希望,安迪能給出有力的反證。
費雷爾:新鮮的斗士
大衛· 費雷爾?乍一聽這個名字,你會以為他走錯了房間。不過瓦倫西亞小伙卻用驕人的成績單提醒我們:新的大師已經來了!

人們的陌生感不是沒有緣由——此前足足有兩年的時間,費雷爾的職業排名都在第10-20 名的區間徘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迫使這個其貌不揚的西班牙人背上了“準一流高手”這個明褒暗貶的稱號。大家總能聽到費雷爾的名字,但很難說出他有幾個輝煌戰績,“紅土專家”姑且可以算個形容,誰讓本賽季之前他僅有的五項冠軍全是拜泥地所賜。
頂著媒體的成見,費雷爾悄然開始了蛻變:2007 年他所參加的第一站賽事,便在奧克蘭收獲了個人首座硬地賽冠軍;而到了8 月的美網系列賽,西班牙人呈現出了井噴勢頭:他先是在蒙特利爾大師賽上斬落羅迪克,隨后又在法拉盛公園摧毀了納達爾的美網夢想,職業生涯首次挺進大滿貫四強!
從這一刻起,全世界才真正見識了費雷爾的騰飛。也正是在美網之后,費雷爾的排名首次躋身世界前八,大師杯終于向25 歲的他敞開了懷抱。在奪得了日本公開賽這個年度第三冠之后,費雷爾基本上鎖定了旗忠球場的一席之地。
1 米75 的身高、略顯憨厚的面龐,從外表上看,費雷爾絕對不會像其他大師那樣醒目。然而到了賽場上,這位長發戰士超凡的速度和耐力,卻能給每名觀者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納達爾、德約科維奇、羅迪克這些以強悍著稱者,本賽季都在與費雷爾的拉鋸戰中敗下陣來。而在ATP 的技術統計排行榜中,費雷爾更是在破發率、接發球局勝率以及二發回球贏球率這三項統計中均高居榜首!難怪費德勒都會作出這樣的評價:“大衛絕對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防守球員。”對于球王的贊賞,費雷爾倒也很低調:“這是羅杰說的?謝謝他了。”
出道7 年,這是費雷爾最為輝煌的一個賽季,硬地獲勝場次幾乎相當于前兩年的總和。當然,在大師杯的舞臺上,他還只是一名初級生,毫無經驗和優勢可言,以往對陣費德勒更是慘淡的0 勝7 負!不過既然費雷爾已能從兩人的最近交手(漢堡大師賽)中搶下一盤,又趁費天王缺席之際毫不客氣地搶下東京站冠軍,那么在翻百千浪的上海灘,大衛何嘗不去挑戰一下哥利亞呢?
岡薩雷斯:炮彈專家
打出像岡薩雷斯那樣的正手,是很多男人心中的夢想。

只要在底線迎來合適的時機,智利人便會彎弓搭箭,以接近180度的轉體動作盡情發力,伴隨著一聲極為雄壯的吼叫,將擊球化作雷霆萬鈞的導彈掃蕩對手。血脈賁張、大刀闊斧……似乎都不足以詮釋這個大胡子的強悍,直到我們找到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火炮”。
無論是對于對手還是粉絲,岡薩雷斯都極富殺傷力。尤其是他那任何情況下都要崇尚進攻的戰斗作風,更是讓智利人哪怕是對陣費德勒0 勝10 敗,也憑借澳網決賽一役聚斂了超高人氣。甚至是那標志性的摔拍發泄,也會為他增添魅力的光環。畢竟在沙皇薩芬年華老去之后,球迷們太需要這樣自由颯爽的性情中人了。“狀態不好我就會摔拍子,這會讓我的心情好很多。”岡薩雷斯就是這樣直來直去。不過就是這么一個彪悍的力士,內心中竟也有著柔情細膩的一面:幾個月前為了救一只被車撞傷的小狗,岡薩雷斯付出了握拍手慘遭咬傷的代價;而為了給殘疾兒童募集捐款,他又在百忙之中于圣地亞哥的大街上拉開擂臺,與輪椅網球選手打起了慈善賽。曾有媒體問過他如果成為政客會去做什么,岡薩雷斯想都沒想就回答:“第一件事肯定是去幫助窮人。”
如果僅看排名,岡薩雷斯的本賽季或可稱得上成功。但實際上,他全年的狀態卻是一個頗為曲折的弧線:年初晉級澳網決賽,自然是其職業生涯的最大輝煌;然而從法網首輪爆冷出局算起,岡薩雷斯的比賽水準陡然下滑,溫網之后的連續四站比賽中,他每戰盡墨甚至未能取得一場勝利!直到中網,首次參賽的他才畢其功于一役,找回狀態連過五關,收獲了兩年以來的首座冠軍獎杯。
說起來,中國的確是岡薩雷斯的轉運之地:2005 年,他便是在阿加西退賽的情況下被征召到了上海,幸運地首次躋身大師杯舞臺,并在小組賽中收獲了一場勝利。而此次中網,更是幫助岡薩雷斯及時走出了狀態低谷。“我在中國特意買了一些玉石,沒想到它們還真的給我帶來了好運。但說實話,這里人們講的英文真的很難懂。”談到中國,智利火炮眉飛色舞。
27 歲的當打之年,岡薩雷斯終于將大師杯納入了射程之內。如果你也是個血性男兒,不如與之同到上海闖蕩一次。
哈斯:飆車的哲人
深色的馬尾辮,張揚的個性,看起來,哈斯同金發、嚴謹的日耳曼人定義有著相當差距,但正如同他的典型德國姓氏,骨子里,湯米是一個真正的德國人,沉著,堅韌,帶著這個民族特有的哲學氣息。德國金童、貝克爾接班人,太早以前,哈斯就被寄予了太多的希望,但希望卻一次次破滅。威力無窮的正手是他最著名的商標,發球、反手同樣不俗,他是一位少見的全面型選手。而他沖著自己、教練,甚至觀眾發脾氣的樣子也被大家牢記。生活中,哈斯最愛飆車,他為速度而著魔。今年,德國帥哥在球場上也是極速前進。

年初澳網,哈斯令人驚艷,連克納爾班迪安和達維登科,闖入四強。半決賽,被打瘋了的岡薩雷斯橫掃出局。關于失利,他很釋然,“每次我想嘗試些不同的打法,他立刻就有了對策。我能做的就是向他脫帽致敬。”澳網后,哈斯的排名上升至前十,這是2002 年來的第一次。挾著余威,哈斯帶領德國在戴維斯杯淘汰強敵克羅地亞,并在孟菲斯站拿到了冠軍。決賽中他輕松擊敗羅迪克,更創造個人首次衛冕和未遇上一個破發點的記錄。怎料春天的溫暖過后,哈斯卻遭遇傷病,退出法網,罪魁禍首就是曾動過兩次手術的肩膀。
傷勢恢復良好,哈斯在溫網前提前復出。第一次打入溫網16 強后,德國人迫切渴望繼續刷新記錄,更何況迎來的是最渴望的對手,費德勒。2002 年溫網決勝盤8-6 淘汰費德勒的華美瞬間還近在眼前。哈斯說:“如果能比賽,我想自己是少數幾個能給羅杰制造大麻煩的人之一。”怎料大話剛說出口,哈斯便因胃痛選擇了棄權。
溫布爾頓仿佛一個魔咒,籠罩在湯米身邊,扭傷腳踝,父母出車禍,肩傷,算上這次,他已經四次以非比分方式離開這片草地。但哈斯笑笑說,只是不走運罷了,你必須保持積極想法,想著以后再回來,也許,有一天,會收獲屬于自己的快樂結局。
最后一項大滿貫美網,哈斯拼掉了東道主寵兒布雷克,一路挺進1/4 決賽。隨后的日子,泰國賽八強,斯德哥爾摩半決賽,冠軍排名榮升8 強……顯而易見,哈斯正在職業生涯的“第二春”穩健前行。哈斯喜歡貓,因為它們瘋狂而活力十足,它們無所顧忌,想做就做。這也正是哈斯的寫照,一個執著堅毅的浪子,一個直言快語的狂人。他可能永遠不是那個萬人矚目的王者,但卻散發著自己的獨特魅力,狂放中夾雜著深沉。
羅布雷多:一號型男
9 月初,羅布雷多的冠軍排名才剛剛第10 位,卻被ATP 官方請到上海,試穿了年底大師杯的亮相禮服。憑什么他能受到如此的優待?原因再簡單不過:羅布雷多雖然算不上最強的那個,卻可以帥得出類拔萃。
就在一個月后,25 歲的他又在西班牙《男士健康》雜志的評選中,力壓300 多位演員、模特和運動員,一舉榮膺年度“最時尚男人”稱號——換句話說,憑借著近期對時尚界和慈善事業的敏銳觸覺,羅布雷多已經成為了全西班牙最性感的型男。ATP 對他的看好和器重,看來還真押對了寶。

好在羅布雷多也沒有辜負組織的信任,10 月初梅茲公開賽,西班牙先生在決賽首盤0-6 失利的逆境下,連扳兩城逆轉安迪· 穆雷,加冕了職業生涯中的首座硬地賽事冠軍。一場里程碑式的勝利!
長久以來,羅布雷多都被視作一個標準的紅土專家,畢竟他此前的五座冠軍都是在泥地賽事中取得。其實在14 歲之前,羅布雷多是在硬地場上完成了網球啟蒙。或許是為了尋找回來的世界,也為了改變人們的既定印象,本賽季的羅布雷多發奮圖強,成為了“紅土硬化派”大潮中的領軍人物。無論是年初的澳網8 強、還是近來連續挺進中網和梅茲站決賽,都證明了他那不俗的硬地功底。而本賽季紅土和硬地戰績都能壓過羅布雷多的,放眼整個ATP,才不過納達爾一人。
無論場內場外,羅布雷多都在趨向完美。這意味著,一旦他順利入圍上海,起碼不再會像上屆那樣飽受“華而不實”的非議——回想去年,包括伊萬尼塞維奇在內的不少輿論,都在質疑羅布雷多是否配得上大師杯陣容。如今,我們的時尚君子已對此一笑了之:“我很難被激怒。無論你做了多么過分的評價,我也不太會生氣。”
盡管在與費德勒到羅迪克“五大高手”的對陣中,羅布雷多的戰績僅為2 勝26 負。但超然的涵養及優雅的氣質,使得他在大師圈中的人氣更是扶搖直上。9 月份,他甚至傳出了與當紅網壇寶貝伊萬諾維奇的緋聞,盡管羅布雷多一再澄清此事,但伊萬諾維奇發來的一紙表演賽邀請函,讓媒體對兩人12 月份的同場亮相興趣倍增……
第一型男將會以什么收官這完美的賽季呢?讓我們共同期待。
布雷克:破發人生

不愧是來自哈佛的高材生,今年布雷克所出的自傳,遠比他在球場上的戰績令人印象深刻。
自傳名為《破發人生》,憑借著對職業網球圈的生動刻畫,這本書一經出版,便引起了從評論界到球迷圈的強烈反響,一度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高居不下。在書中,布雷克寫道:“打球時間越長,你會發現自己與網球的關系就和人與生命一樣,能打得多好不在于那些平常的、可以定義的東西,而是因為你的某些特質。”布雷克擁有出色球技,更有著睿智頭腦和堅強靈魂。他用表現證明網球不是白人的運動,他用光頭重新改寫人們對性感的定義。
不過布雷克的“黑色旋風”,卻未能從書店內刮到球場中。他的ATP 排名基本都保持在個位數,五次打入決賽兩次奪冠,卻很難找出亮點的成績。
07 年1 月,悉尼的陽光格外燦爛,布雷克的心情更加燦爛。在新年參加的第一項賽事,布雷克決賽中三盤戰勝莫亞,以一個冠軍開啟新的序幕。轉戰墨爾本,布雷克的澳網之旅在第四輪被岡薩雷斯終結,他曾在首盤拿到盤點,第二盤還率先破發,可惜過多的失誤卻斷送了一切。
羅蘭· 加洛斯,是布雷克和他的美國同胞都想忘記的地方。包括他和羅迪克在內的9 人,全部在男單首輪比賽淪陷。布雷克敗在卡洛維奇拍下,一個被稱為只會發球的克羅地亞巨人。溫網,布雷克堅持到了第三輪,卻敗在費雷羅拍下,無力做得更多。
進入美網季節,布雷克展現出一年中最強的戰斗力。從洛杉磯到辛辛那提再到紐黑文,他都打進了最后的決賽,并終究在紐黑文收獲了冠軍。然而在自己的主場紐約,布雷克卻在與哈斯的五盤大戰之后,不得不在16 強便遺憾宣告謝幕。
不過布雷克并不像羅迪克那樣,稍遇挫折便一泄千里。畢竟美國二號球手、世界上最頂尖十人之一這些稱號,都是布雷克從命運手中搶來的。脊椎側凸,脖子重傷,父親去世,面癱,災難接踵而至,布雷克勇敢地面對,最終重回賽場,帶著更有攻擊性和觀賞性的網球。他告訴世人,無論遇到什么逆境,都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即使人生,也是可以破發的。
上賽季大師杯,最后入圍的布雷克卻得到了豐盛的獎賞,以小組第一出線,與費德勒會師決賽。今年,上海再次期待黑人酷哥的絢麗表演,哪怕他已經升級為了暢銷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