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球員休息區,韓馨蘊仍然氣鼓鼓的,黝黑的臉蛋呈現的表情更加凝重。
在“好運北京”2007 年國際網聯巡回賽的女單1/4 決賽中,17 歲的她輸給了美國選手勞倫· 阿爾巴內塞,此時的對手正在距他兩米遠的地方享受美食。
韓馨蘊回頭看了一眼對手,然后轉過頭自顧地啃著手指頭,這是她的習慣動作。她的母親坐在旁邊,看到女兒一臉惆悵的樣子,做媽的表情也有些復雜,不知道如何開導才好。這幅畫面折射出職業網球的殘酷,勝利者就有下頓美味的晚餐,失敗者只有郁悶陪伴左右。在新落成的奧林匹克公園網球中心中,小到幾平米的范圍內,每天不知有多少這樣的故事上演。
成長的影子

就在一個小時前,韓馨蘊面對那位叫阿爾巴內塞的女孩時,幾乎沒有了章法,她幾乎是以潰敗的姿勢離開賽場。在比賽過程中,韓馨蘊做了很多種打法上的嘗試,最終卻只能用拍子敲身后的場地圍擋泄憤。
對于這場比賽,韓馨蘊并非沒有準備,她和母親在奧體公寓詳細研究了幾套方案。國家隊隊友劉婉婷告訴她,這個美國人打法比較黏,讓韓馨蘊做好打艱苦戰的準備。
從打法上說,左手持拍的韓馨蘊身體強壯,爆發力在同年齡組的隊員中相當少見,屬于暴力型的打法。為了能擊敗對手,韓馨蘊臨時和母親決定改變策略,用相對保守的打法去磨對手,事實證明她們的判斷是錯的。
“氣死我了,我怎么就打不死她。”劉婉婷從遠處走過來,看到韓馨蘊嘴巴翹得老高,就知道比賽結果了。“怎么說呢,那個人也像你說的那樣,也有點不像吧。”韓馨蘊又看了一眼身后,然后無奈地笑了。
雙打搭檔徐一璠也過來了,她們倆已經沒有比賽,索性去財務那邊把獎金拿回來。捏著薄薄的幾張美元和收據,韓馨蘊羞澀地笑了,“嗨,其實真沒多少錢。”
從韓馨蘊的身上,可以見到很多中國網球運動員成長的影子,因為她們基本都是省市隊模式下培養的隊員。
韓馨蘊是錦州人,她7 歲時參加過一個網球培訓班,后來就利用寒假期間到大連參加集訓。由于這次集訓,大連方面的教練就喜歡上這個潑辣的小姑娘,她的身體比同年齡的孩子都要強壯,而且在場上非常有斗志。
經過教練三番五次的動員,韓馨蘊的父母終于同意讓孩子打網球,畢竟當時這孩子已經深深迷戀上這個項目。后來韓馨蘊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大連隊的一員,并且一練就是兩年。
兩年之后,浙江省方面建了新的場地等設施,并且接手了這支隊伍,韓馨蘊從此開始代表浙江隊打球。一年前她入選了國家二隊,并且長期在北京訓練。她告訴記者,一年也沒多長時間在杭州。
“這孩子多少年都是自己在外面闖,如果在北京的話,我還偶爾能看看她。”說到女兒,韓媽媽的語氣滿是疼愛。不過,韓馨蘊的性格卻相當開朗,她很珍視與同伴的友誼。比如平時在奧體訓練間隙,她會同徐一璠一起請瑞典外教吃中國小吃。
盡管進入國家二隊,但是隊員們的緊迫感仍然很強,這從家長的言談中也能體會得到。“到她這個年齡,最需要的就是突破,如果再上一個臺階就好了。”盡管韓馨蘊是1990 年出生的孩子,但是望女成鳳的母親仍然習慣性焦慮。
在母親看來,進入一隊對孩子來說意義重大,但剛剛才進二隊的韓馨蘊顯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孫晉芳就比較看好韓馨蘊,覺得小孩從身材到性格都有做優秀運動員的潛質,不過如何前行就要看她自己的造化。
金花照常升起
同韓馨蘊差不多,她的雙打搭檔徐一璠是在天津隊成長起來的。“我也是因為參加了一個學習班,誰知道學了之后就沒法扔掉,最后就一直練到現在。”
徐一璠說,進入國家二隊后,現在外出比賽的機會要比以前多不少,她現在一年能打10 站左右的比賽,國外比賽能有3 站。“我現在就希望能多參賽吧,別的都挺好的。”
在徐一璠打單打時,韓馨蘊給搭檔加油的方式通常是吼一嗓子加油,這是東北姑娘性格潑辣的表現。出生在天津的徐一璠則不同,身材瘦小的她,性格也很內向。當她看韓馨蘊打比賽時,多半會支著腦袋耐心看,看到好友把球打飛了,她會拍著大腿直惋惜。
徐一璠比韓馨蘊大兩歲,她倆已經是中網的女雙亞軍,這在很多人看來不可思議。不過,韓馨蘊的母親卻很低調,她總是說:“那是蒙的,這倆孩子還要磨練很多東西。”
就在“好運北京”的賽事中,這對組合的確讓人見識了年輕選手不穩定的一面,最終連8 強也沒能打進。徐一璠站在場邊就開始掉眼淚,性格好強的她只有這時才會顯露真性情。
不過,輸掉單打比賽后,徐一璠就已經能學會調整情緒,盡管那相當困難。坐在網管中心的車里,徐一璠望著漸行漸遠的奧運場館小聲地嘟囔著:“我就很佩服有些球員,球輸了也不生氣,一會兒就又說又笑。”
笑到最后的人是周弈妙,拿下“好運北京”ITF 女單冠軍的她,站在場地中央,露出了兩顆小虎牙。此時的她,剛剛過了16 歲生日。
在今年的澳網和法網中,這個湖北妹子都闖進了青少年組的16 強,此次奧運測試賽斬獲頭彩,更預示著這朵未來金花前程似錦。
中國大多數網球運動員都是省市運動隊培養,然后一級級向國家隊輸送人才。周弈妙父母也是網球教練,但他們卻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周弈妙大概從5 歲左右就開始打球。幾年之后,周媽媽覺得女兒跟著自己練成長有限,就找到了上海著名教練夏嘉平。回憶結緣周弈妙,夏嘉平就樂了:“應該是一拍即合吧。”
如今算來,夏嘉平帶周弈妙已經有三年半了:“她的特點就是打球節奏比較快,身材并不高大,只能走靈巧的路子,在這個基礎來進行塑造。”
跟周弈妙交過手的隊員,對這個小孩的共同印象就是快。無論是擊球的時機還是戰術的變化,她總能牽制著對手在走。一位教練在評價周弈妙時說,這個小孩的打法有李娜的快和彭帥的重,只要訓練得當很有前途。
消瘦的身材、昂揚的斗志,周弈妙會讓人不由自主地往海寧身上想,更何況她本人的偶像恰恰就是海寧。但是,夏嘉平卻給弟子潑了冷水:“她還很小,與海寧這樣的名將差得太遠了,根本沒法比。”
關于未來的報告
中國女網的建制分為一隊、二隊和三隊。一隊主要是鄭潔、李娜、彭帥等隊員,他們已經能在國外參加一些級別較高的巡回賽。
為了補充新鮮血液,不久前中國女隊將張帥、孫勝男、季春美等隊員上調一隊,以填補幾位老隊員因傷病造成的空缺。
按照中國女隊的建隊原則,二、三隊的流動是非常大的,一般每半年會調整一次。網管中心副主任高沈陽舉例子說,某球員就因為成績不好被調整回地方隊,徐一璠就被升到了國家二隊。“誰成績好誰就上,這是我們的原則。”
從目前來看,國家二隊的成員包括劉婉婷、徐一璠、韓馨蘊、魯晶晶幾個人。每年都會打20 站左右的比賽,國內國外各半。三隊的年齡要更小一些,基本上都是生于90年開外的隊員,周弈妙便是代表人物。
中國女網后備球員的培養方式不外乎三種:首先是傳統的省市隊,隊員數量會占到整體的八、九成;其次是俱樂部模式,比如周弈妙就是上海巴士網球俱樂部培養的隊員;最后是一些“個體戶”,極少的一部分小隊員靠家里掏錢在歐洲訓練學習。
不過在夏嘉平看來,由于錦標主義在地方隊大行其道,因此現在的青少年培養還存在不少問題:“一些省市隊過早要成績,這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其實在大家水平都不高的情況下,誰的失誤少成績自然便要好一些。但問題是成績好了,很多孩子的能力卻并沒有提高,她們的自信是保守思想下培育起來的。”
1991 年,來自上海的夏嘉平奪得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男單冠軍,實現了中國網球手在世界大賽上金牌“零的突破”。5 年前,他從香港回到上海,出任巴士網球俱樂部的教頭。在夏嘉平看來,俱樂部模式要比省市隊優越許多。首先,由于俱樂部屬于各大企業,后備資金方面要比不少省市隊充足許多,錢一般不是問題。其次,俱樂部不會像省市隊領導那樣過多干涉教練員的工作。
“很多省市隊,教練都是背負著很大的壓力執教。他們年初要交1 萬到幾萬的保證金,如果年底主帶的球員達不到成績,他不但沒獎金,連保證金都拿不回來。”談起錦標主義的話題,夏嘉平解釋說,“球員小時候需要有輸球的過程,然后才能真正成長,但國內很多隊伍都等不了這么久,他們需要不斷出成績讓領導滿意。所以一些有潛力的苗子,沒出來之前就被淘汰掉了。”
對于這些問題,高沈陽則認為,中國的網球人口數量和經濟環境決定了青少年隊員的培養仍要以傳統的省市隊培養模式為主。“我們要像歐美國家選手那樣,靠自己的力量發展很難。”而就國家二隊的整體水平,高沈陽認為在亞洲范圍內屬于中等偏上,但放眼世界范圍內還是顯得薄弱一些:“像在中網奪冠的扎維,年齡雖然也很小,水平卻是我們的隊員很難達到的。不過對于青少年的培養,我們幾年前便有了長遠規劃和投入,一切絕非僅僅是為了一屆奧運會那么簡單,我們看重的更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