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三歲的小冬冬因雙小腿出現皮疹伴急性腹痛被父母緊急送往醫院,經檢查被確診為過敏性紫癜。活潑可愛的孩子一下子蔫了,冬冬的父母急得不得了,過敏性紫癜是一種什么樣的疾病呢?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作為家長,該怎樣護理孩子呢?
過敏性紫癜是小兒常見的一種以毛細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變態反應性疾病,以累及皮膚最常見,其次是胃腸道、關節及腎臟,起病較急,癥狀多變。發病年齡多在3~14歲之間,以學齡期發病最多,該病多在1~3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皮疹是主要表現,小兒可在臀部及四肢,尤其是雙下肢出現對稱性的紅色或暗紅色皮疹,壓之不褪色是本病皮疹的特點,嚴重者可有水泡產生。由于過敏性紫癜是以小血管為主要病變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可累及各個器官,如皮膚、消化道、關節、腎臟等。當患兒除有皮疹外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癥狀時,可出現腹部絞痛、嘔吐,在未出現皮疹前易誤診為急腹痛,有的大便帶血,甚至出現腸套疊。腎臟損害是本病的主要并發癥,可見到血尿、蛋白尿,引起紫癜性腎炎或紫癜性腎病,重癥病例可有腎功能減退,給治療帶來一定的困難。
病因
目前對過敏性紫癜的病因公認是多種過敏性因素引起患兒自身免疫反應,可能致過敏的因素有細菌、病毒、支原體、寄生蟲等,也有因雞蛋、牛奶、海鮮等食物引起,有些藥物也可引起過敏,如鏈霉素、異煙肼、乙酰水楊酸等,還有如疫苗接種、昆蟲叮咬、花粉等。
護理要點
小兒被確診為過敏性紫癜后,家長應注意做好以下幾點護理:
飲食指導患兒應給予無動物蛋白、無渣的流質飲食,嚴重者應禁食。發病初期以素食為主,如小米粥、面片湯等,忌食動物性食物和刺激性、熱性食物,如蛋、奶、海鮮類食物及調味品如生蔥、干姜、胡椒等。經過治療紫癜消失1個月后,方可恢復動物蛋白飲食。恢復的原則是:含動物蛋白的飲食一樣一樣地逐步添加。3天加一種,吃后無過敏反應再加第二種、第三種,這樣既保證了安全,也有利于發現過敏源為何種動物蛋白。有腹痛癥狀的腹型紫癜患兒禁止腹部熱敷以防腸出血。
避免感染急性期應讓孩子臥床休息,治療期間不要帶患兒到冷空氣或人群密集的環境中去,避免劇烈運動,防止過度疲勞,減少感染機會。病情好轉后,也要限制活動,以免過勞導致紫癜加重或重新出現。鼓勵孩子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適當鍛煉身體,增加孩子的抵抗力,避免感冒等感染性疾病。
增強抵抗力注意氣候變化,及時為患兒增減衣服,注意保暖,預防感冒,房間內溫度、濕度適宜,定時通風換氣以保持居室內空氣清新。
定期復查家長要督促患兒按時服藥,遵醫囑定期復查。同時在這里提醒家長,為孩子服藥前,一定要詳細閱讀說明書,避免服用對腎臟有毒的藥物。部分病人可遷延不愈,或時好時壞,此時需特別注意檢查尿常規及腎功能,以便及時治療可能出現的腎損害。在病情未痊愈之前,不要接種各種預防疫苗,痊愈3~6月后,才能進行預防接種,否則可能導致此病的復發。■
(摘自《現代護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