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晶報》的一篇采訪中,提到一件發生在澳大利亞一個度假村的小事。兒童們上完網球課后,工作人員一時疏忽,將一個小女孩忘在了網球場。后來工作人員發現人數不對,趕緊去網球場把小女孩找了回來。小女孩因為一個人留在了偏遠的網球場,感到很委屈,一時哭得很傷心。
這時,孩子的媽媽怎么做呢?是安慰孩子,還是責怪工作人員?都沒有。那個媽媽蹲下來溫和卻又理性地拉著孩子的小手說:“已經沒事了,這個姐姐因為找不到你而非常緊張,并且十分難過。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去親親那個姐姐,安慰她一下。”4歲的小女孩很快止住哭泣,親了親工作人員的臉頰,并且輕輕說:“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工作人員一時間喜極而泣。
你看,如果只是一個勁安慰孩子,那么,就等于在跟孩子強調,你剛才經歷的過程非常可怕不幸。不愉快的事情再度強調,等于2次傷害。很沒有必要。
如果一個勁抱怨工作人員,那么無疑讓小女孩覺得都是別人的錯,錯了不可原諒,就要被責怪。
但面對別人犯的過錯,我們還可以選擇諒解,以及寬容,甚至反過來施予安慰。“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這雖然是很簡單的話,傳遞的卻是一種人生態度,我認為你做錯了,但是,我可以原諒并撫慰你。
這個4歲的小女孩的心靈,像一只小小的帆船,還沒有定向。她是如此幸運,被指引向寬大廣闊的海洋,遠離狹隘與偏執的水溝。她會因此成長為一個懂得愛與寬容的人。
事實上,所有幼小的心靈,都如同小帆船。如果你也曾與孩子們相處,或者你現在就在孩子的身邊,會為他們吹起什么樣的風?或者你自己此刻還是個孩子,你愿意被什么樣的風吹拂?■
(君子蘭摘自《愛情婚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