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種類極大豐富的今天,我們的身體卻存在著營養不良;安逸舒適的生活,卻令我們越來越多地受到慢性病的潛在威脅!

有關營養與健康調查的具體數據,明確亮起我們從飲食結構到生活方式的紅燈。趕快看看這些數字,如果你也闖入了營養紅燈區,那就趕緊全面調整你的飲食結構與生活方式,趕在疾病造訪之前及時剎車。
我們的飲食科學嗎?
紅燈區:膳食結構不盡合理,畜肉類及油脂食用過多,奶類、豆制品消費過低。
40%的居民不吃雜糧
40%的城市居民不吃雜糧,16%的人不吃薯類,54%的人多食對健康無益的油炸面食。
糾錯方略:
1.確定食用頻率:食用雜糧兩天一次,薯類一周一次。
2.粗細搭配,粗糧細吃:粗細互補對身體最好,如雜糧內的賴氨酸含量較少,可以與牛奶搭配補其不足。將粗糧熬粥或與細糧混起來,做成燕麥粥、玉米粥、小米面粥等,可以豐富口感。
小提示:雜糧及薯類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降低慢性疾病發生的危險,應該多吃。
豬肉食用比例過高
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費量44克,脂肪供能比達到35%,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30%的上限。肉類中,豬肉占食用率的94%,而牛羊肉、禽肉及水產品的食用率較低。
糾錯方略:
1.健康食肉排序:吃畜肉不如吃禽肉,吃禽肉不如吃魚肉。豬肉的蛋白質含量最低,即使是瘦肉脂肪也占28%。因此,不要以為吃瘦肉就是安全的。魚肉是肉食中最好的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占總脂肪量的80%,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2.常與豆類食物搭配:因為豆制品中含有大量卵磷脂,可以乳化血漿,使豬肉中過多的膽固醇與脂肪顆粒變小,不向血管壁沉積,防止硬化斑塊形成。
3.多食用深海魚:深海魚類都含有極為豐富的歐米伽-3脂肪酸,多吃對心臟大有裨益。
小提示:魚、禽、蛋等動物性食物脂肪含量較低,是優質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提倡多吃牛肉、禽肉及魚肉等,適當減少豬肉食用比例。
奶類、豆制品消費過低
奶及奶制品在中國的消費依然較低,男性的食用率低于女性調查發現,由膳食提供的鈣質普遍較低,平均只達到推薦供給量的一半。
糾錯方略:
1.隨時飲用牛奶:無論早中晚,喝牛奶都能給身體提供營養,補充能量。成年人一天應喝400~500毫升。
2.根據體質選擇奶制品:純牛奶適宜大多數人飲用,喝牛奶容易腹瀉的人,可改喝酸牛奶,不僅營養價值相當,還含有大量乳酸菌,有助于吸收。
3.不空腹喝奶:空腹時牛奶在胃內停留時間短,會影響消化吸收,最好搭配谷物或點心,或者在牛奶中加入麥片,都是幫助吸收的好方法。
4.經常吃豆類食品:干豆、豆腐、豆腐干等輪換著吃,避免吃油豆腐。
小提示:奶類、豆制品是極為優質的健康食品,能防止骨質疏松和預防營養不良。
哪些生活方式正在損害營養和健康?
紅燈區:慢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血脂異常患病率為18.6%,大城市20歲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上升到6.4%,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體力活動少的人,患慢性病的幾率最高。
不吃早餐導致營養素缺乏、肥胖并影響智力。
不吃早餐的人肥胖發生率比吃早餐的人高兩倍以上。城市居民不吃早餐的比例較高,達到3.2%,尤其是青年人,高達4.6%。
糾錯方略:
1.早餐要天天吃:堅持每天都吃早餐,而且是在早上7~8點為好。
2.注意營養搭配:早餐所供給的熱量要占全天的30%,所以要做到主副平衡,干稀相輔,葷素搭配,比如饅頭、面包、雞蛋、肉松、豆制品和蔬菜水果等。
3.保證水分:早餐要攝入至少500毫升的水分,既可幫助消化,又排除廢物,降低血液黏稠度。如果早晨進行體育鍛煉,最好先喝水再出門。
小提示:不吃早餐引發多種疾病。經常不吃早餐,能量和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影響認知能力、學習、工作效率和身體耐力,還可能發生肥胖。
頻繁在外就餐,引發心腦血管疾病、高血脂
經常在外就餐的人及頻率增加,比例達15%,城市高達26%以上。
糾錯方略:
1.低鹽化飲食: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天鹽的攝入量不應超過6克。餐廳一般都會放入過多鹽、味精等調味,以刺激食欲,但在家則盡可能烹調少放鹽,逐漸把口味變清淡。
2.享受家庭慢餐:家庭慢餐不僅可以細嚼慢咽,品嘗到食物真正的滋味,幫助消化,還可以與家人一起交流情感,讓進餐成為身心的美好享受,有益于健康。
小提示:在外就餐過頻,容易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食用過多油脂,會導致體脂含量增加,引發心腦血管疾病、高血脂等慢性病。而且許多餐館的衛生條件不合要求,增加感染疾病的機會。
飲酒年輕化、女性化
20%~30%的食道癌、肝臟病、機動車事故、自殺和其他故意傷害都是因飲酒問題所致。
飲酒率為21%,與10年前相比增長了17.3%,尤其女性增長了73%。18歲之前開始飲酒的比例有增加趨勢。飲酒以白酒為主,比例為50%。
糾錯方略:
1.嚴格控制酒量:人的肝臟每天只能分解100克白酒(或1000克啤酒)所含的酒精,而長期飲酒的人,每天最好只飲50~80克。
2.避免暴飲:葡萄酒、白酒、黃酒宜慢飲細啜,暴飲會對咽喉、胃產生強烈刺激,導致醉酒。
小提示:酒精是引發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酒精對肝臟、胰腺、大腦和全身神經系統都可有程度不同的損害,過量飲酒對身體不但有害而且可以致死。
另外,開始飲酒的年齡越小,發生酒精依賴的可能性越大,其成年后形成不良生活習慣和患各種慢性病的可能性也越大。
吸煙是肺癌的第一致病因素,90%的男性和97%的女性肺癌患者發病與吸煙有關。
中國男性吸煙者約達3億,占全球的1/3。吸煙頻率、吸煙量較高,約半數的男性煙民每天吸煙20支以上。
小提示:吸煙極大地威脅健康,包括肺癌和其他癌癥、心臟病及肺部疾患在內的25種危及生命和健康的疾病,都與吸煙有關,每年死于與吸煙有關疾病的人數達350萬。
糾錯方略:
1.停止吸煙:不管吸煙有多久,停止后,幾乎所有與吸煙有關的疾病危險都會減低。5年后減少一半,15年后完全消失。
2.制訂戒煙計劃并認真實施:首先分析吸煙習慣,在什么時候及為什么需要吸煙,這樣才會對所抽的每一口煙加以注意。第二,選一個日子,在這一天完全不吸煙。第三,享受不吸煙的樂趣,將省下的煙錢買喜歡的東西,作為獎勵。第四,戒煙前期盡量多吃低熱量食物。大約八周之后,對香煙的強烈渴求感會消失,戒煙計劃成功實施。
參與鍛煉的人比例僅為14.1%。久坐少動導致代謝綜合征,包括高血壓、肥胖、高胰島素血癥、糖耐量異常、血脂異常等一系列代謝異常的疾病。
許多成年人把業余時間花在了久坐少動的活動上,如看電視、打牌等。經常鍛煉的人群中,中青年人的比例最低,老年人最高。
糾錯方略:
1.每天30分鐘體力活動:堅持每天或至少每周三四次進行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或健身鍛煉,就可以獲得健身帶來的種種益處。這相當于每天消耗200千卡熱量。
2.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對不常運動的人,健步走、慢跑等動作簡單,強度易于控制,是首選的運動方式。也可根據個人愛好,選擇球類、游泳、騎車、登山等。
小提示:體力活動水平與代謝綜合征成反比。其發病與行為、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體力活動高度活躍者發生代謝綜合征的風險減少44.2%。久坐不動,缺乏鍛煉容易引發高血壓、肥胖、血脂異常等疾病。■
(摘自《家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