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男學生在婦產科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原因,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轉變教學模式,在制度上保證實習計劃的完成,嚴格挑選帶教教師,重視技能培訓,培養與病人溝通與交流的技能,重視醫學倫理學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對男學生婦產科實習進行了初步的改革嘗試。
關鍵詞:婦產科 男學生 教學改革
1 男學生在婦產科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原因
1.1部分男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
部分男學生認為畢業后不會從事婦產科工作,不愿把時間、精力用在婦產科。同時,性別差異也造成了男生產生一種本能的對這門學科的心理抵觸。因此,常常找各種借口缺席。
1.2受傳統觀念和社會不良風氣的負面影響
由于婦產科涉及到個人隱私,再加上受傳統觀念和社會偏見的影響,患者與家屬不愿配合婦產科臨床教學的事件時有發生,不愿意在學生,特別是諱忌男性學生在場時作示范,更不愿接受男同學在老師指導下,做婦科檢查 [1]。
1.3個別教師對帶教男學生有畏難情緒
臨床教學的個別教師認為教女性學生容易,教男生難,男生在場容易影響門診量,以至影響教師本人的勞務費,所以對男生的臨床教學重視不夠。
1.4 忽視對醫學倫理學的學習
婦產科學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的任何一項工作都受到倫理學和法規的約束[3],如計劃生育中的人工流產、中期引產,非治療性的手術操作占了絕大多數,醫學倫理學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醫療的判斷、決策和行為準則。
2 教學改革及舉措
2.1 堅持崗前教育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
首先,必須轉變觀念,讓男學生認識到學好婦產科的重要性。從歷史上看中國頂級的婦產科大夫基本上是男性,美國94%的婦產科大夫也是男性[4]。婦產科屬于外科學系統,男醫生比女醫生在該領域更有優勢。人是一個復雜的整體,不論今后當哪科醫生,都必須具備全面的知識。我們用臨床病例作為典型的教學范例,讓學生牢記。一位青年少婦腹痛去醫院治療,當班內科醫生考慮為消化道疾病,予抗炎留觀治療,但病情越來越重,等到上級醫生檢查后考慮宮外孕并請婦產科醫生會診時,患者的血壓已經無法測出,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消失了。
2.2 創造良好環境,在制度上保證實習計劃的完成
婦產科的臨床實習時間為七周,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分別實習婦科門診、產科門診、人流室、婦科病區、產科病區、產房。因實習時間短,每個實習科室均有一位副主任以上的醫師承擔負責實習的安排。同時對門診的科室要求每周一次小講座,病區每二周不少于一次教學查房、病例討論。醫院每周舉辦一次院級學術活動。婦科檢查、產前檢查每位學生操作不少于各20例,人流室上臺不少于1次,婦科病區、產科病區手術助手不少于1次,管床不少于10張。
2.3 重視技能培訓,使男學生能順利進入臨床實習
由于婦產科教學的實踐性很強,我們專門安排一位主任醫師進行臨床技能培訓。先在婦產科模型上操作,合格后才有資格進入臨床實習。實習結束后,我們仍派一位主任醫師對每位學生進行檢查,不足之處給予再輔導。通過抓入科與出科兩個關鍵環節,所有男學生均能掌握婦產科的基本操作。我們要求的婦產科的基本操作包括:婦科兩合診、宮頸刮片、四步觸診、聽胎心、宮高、腹圍的測量。
2.4 嚴格挑選帶教教師,定人帶教
臨床帶教的方式是決定實習質量好壞的關鍵環節。我們實施定人帶教法,嚴格挑選帶教教師。我們選具備較豐富的專業理論和較強的臨床操作技能,且有一定帶教能力的醫生進行帶教。他們具有職業責任感,對患者有愛心、耐心,對學生熱情、認真負責,特別是對男學生的教學有經驗者優先。
2.5 充分調動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充分調動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愉快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是保證男學生完成婦產科實習的關鍵。帶教老師在婦產科教學中常須靈活采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或手段來保持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6 善于與病人溝通與交流
在婦產科實習中并非所有病人都排斥男學生,我院年門診量62萬余,年分娩量7千余,有大量的病人和病種滿足實習需要。在請患者作為教學樣本時,首先征求患者的意見,尊重病人的選擇。在帶教之前先向病人交流一次,并解釋教學原理,教學的重要性,使男學生和病人之間的距離縮短。
2.7 教學模式的轉變
隨著教學改革,我們將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并且根據不同的內容靈活用不同教學法加“直觀式”、“學導式”、“啟發式”、“講授式”等教學法,充分調動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8 重視醫學倫理學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實習過程中男學生在采集病歷及門診中均必須與患者面對面交流溝通。事先,帶教教師帶領學生復習問診的技巧、婦產科常見癥狀的特點及婦產科操作要點,力求熟練;其次,接觸患者時,醫生和患者的定位應明確,自信不怯場。
2.10 定期評價教學工作不斷改進
為了使臨床教學工作順利進行并收到預期的效果,每批學生實習結束后,均進行教學評價。我們設計了小講座評價表、專題病例討論評價表、教學查房評價表、實習教學質量評價表、教學反饋表,請學生與教師填寫。通過開座談會、“背靠背”的評價,了解學生對教學形式、內容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學生臨床實習中的問題和困難,了解教師帶教中想法,針對問題及時協調,不斷完善和保障實習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潘榮化,顧秀平:臨床教學權利沖突及法律平衡,中國醫院管理, 2004,22(9):14-15。
2麥倩摯:當代醫學生的思想現狀和教育對策,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4,(1):99-101。
3黃艷紅,陳亞瓊,辛曉燕:醫學倫理學在婦產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4,(1):35-56。
4陳衛東,楊黎文,陳思硯:男性醫學生婦產科實習遇到的心理問題,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20)1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