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產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時后,在產褥期內發生的子宮大出血.是產科嚴重并發癥之一.通過對24例晚期產后出血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其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從而降低其發生率,提高產科質量.
1 資料
1.1 資料來源:1998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我院住院分娩總數8698例,其陰道分娩6129例, 剖宮產2569例,發生晚期產后出血24例.
1.2 一般資料:患者年齡最小21歲,最大43歲,初產婦16例,有人流刮宮史17例,雙胎2人,伴輕度貧血14人,失血性休克9人,發生時間最早產后1天,最晚產后35天.
1.3 診斷標準:分娩24小時后在產褥期內發生的子宮大量出血,陰道流血可持續,可間斷,少量或中等量,可表現為急性大量出血.如一次性出血≥1000ml,為重度晚期產后出血.
1.4 統計方法:X2檢驗
2 結果
2.1 晚期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分娩方式的關系:9年間住院分娩總數8698例,發生晚期產后出血24例,占同期分娩總數的0.28%其中陰道分娩6129人,晚期產后出血18人,發生率為0.29%剖宮產2569人.發生晚期產后出血6人,發生率為0.23%.兩種分娩方式引起的晚期產后出血無顯著性差異.
2.2 晚期產后出血的原因:24例晚期產后出血中,由胎盤胎膜殘留者10例,子宮復舊不良,蛻膜殘留及子宮重度感染所致者分別為5例、5例、4例.24例患者中出血﹤1000ml者16例,≥1000ml者8例.兩種出血原因見表1

由表1可見:胎盤胎膜殘留是晚期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宮嚴重感染是導致重型晚期出血的首要原因,兩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
2.3.晚期產后出血與分娩方式的關系:24例中陰道分娩18例,剖宮產發生6例,兩組出血原因比較見表2

由表2可見子宮復舊不良為剖宮產晚期產后出血的首要原因
2.4 24例出血治療一般與抗感染,收縮子宮,清宮等治療.2例重度感染引起的出血用宮縮劑效差,2例都行子宮切除術.
3 討論
晚期產后出血是產科嚴重并發癥之一,嚴重時導致失血性休克,威脅產婦生命安全.胎盤胎膜殘留為引起晚期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正確處理第三產程,幫助胎盤及時娩出,避免胎盤滯留十分重要.臨床實踐中,我們在胎兒娩出后迅速靜脈注射縮宮劑效果滿意.切忌用手強行牽拉臍帶.娩出的胎盤應常規進行檢查,懷疑排出不全,應立即行宮腔探查,有殘留者及時清宮.
子宮復舊不良所致的產后出血常見于剖宮產術后,多由長期臥床引起,術后應常規用宮縮素促進宮縮,督促早期下床活動,促進惡露排出,大大減少子宮復舊不良引起的產后出血.
對于重型晚期產后出血,一旦發生,臨床上要予以重視,在積極補充血容量的同時,迅速去除病因以達到止血的目的.重度感染所至的出血.出血難以控制,我院都采用子宮切除.雖達到止血目的,但患者喪失了子宮,給身心及生存質量造成極大影響.
總之,晚期產后出血可危及患者生命.應加強產前保健,正確處理產程,降低晚期產后出血的發生率,以保障產婦的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