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預防高血壓的發生和發展,達到治療高血壓的有效措施,我們對社區中150名高血壓患者進行了社區護理,結果顯示,進行了社區護理的高血壓病人,他們的血壓控制明顯好于未進行社區護理的病人,死亡率也明顯小于未進行社區護理的病人,差異顯著意義p<0.05。
關鍵詞:高血壓,社區,護理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高血壓患者,男性,65例,女性,85例,年齡30-80歲。無智力及語言障礙且意合作的患者,文化程度,小學以下22例,初中46例,高中40例,中專及中專以上42例。
1.2 方法 建立個人檔案,建立信息網絡服務系統,上門服務措施,社區健康教育宣傳,及時有效地了解患者的血壓、生活狀態、心理活動等情況。
2 結果
結果發現:接受了社區護理的高血壓患者知曉率、服藥率、控制率都明顯高于其他未接受社區護理的高血壓患者,而致殘率、死亡率明顯小于其他患者。(見下表)

3 討論
3.1 開展社區健康教育護士因轉變觀念,將護理程序用于健康教育中。改善病人認識態度及不良行為與生活習慣,增強對服藥治療的依從性,改變“無癥狀不吃藥,有病猛吃藥”的錯誤觀念,從而使血壓平穩下降,強調規律服藥的重要性。
3.2 了解自己的血壓 實踐證明,要以控制血壓,做到早查早治為重點。防止“三高”(患病率、死亡率、致殘率);“三低”(知曉率、服藥率、控制率)。一旦查出高血壓及早用藥。
3.3 建立檔案,加強溝通 建立高血壓患者的個人檔案,每月隨訪或復診1次,及時有效地了解患者血壓及生活情況。
3.4 防治高血壓要更新概念①要了解高血壓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藥治療,必須在醫生指導下用藥,護士要詳細告知藥物的名稱、劑量、用法、療效及不良反應的觀察和應對方法,使血壓逐漸平穩下降,使心臟、腎、腦等重要器官的病發癥減至最少,血壓降至正常水平,但仍需應用合適劑量,使藥效長期維持。②非藥物治療更為重要,主要是要改變生活方式,改變飲食結構,肥胖者要減輕體重。非藥物治療中強調要低鹽飲食 ,堅持適當運動,改變對身心不利的行為習慣,改變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以達到減少危險因素、降低血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