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過心血管造影及64排螺旋CT與手術結果的對比分析,探討兩者在復雜性先心病的臨床應用。方法隨機選取復雜型先心病患者54例,男26例,女 28例,年齡 22 天至45歲,平均年齡8.2歲,其中54例均應用超聲心動圖診斷儀采集二維圖像,均經手術證實。結果64排螺旋CT診斷準確率為81.4%(44/54),而心血管造影準確性為94.4%(51/54), 兩者聯合診斷準確率為87.9%,經X2檢驗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尤其在大動脈轉位和體肺側支的診斷中,64排螺旋CT診斷準確率(50%)顯著低于心血管造影(100%),P值<0.05。結論心血管造影診斷復雜性先心病準確性超過64排螺旋CT, 心血管造影能提供血氧飽和度、各心腔壓力數據。但64排螺旋CT能很好地顯示肺動脈閉鎖及周圍動脈發育情況,如兩者聯合可提高對復雜性先心病診斷的準確性。
關鍵詞:先心病 心血管造影 CT 診斷
1材料與方法
1.1 收集了湘雅二醫院2006年元月至2007年5月經手術證實的復雜性先心病54例,男26例,女28例。年齡22天至45歲,平均年齡 8.2歲,所有病例均應用超聲心動圖診斷儀采集二維圖像,均經手術證實。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史、體檢、胸片、心電圖等資料。
1.2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1.0 軟件包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
2 結果
2.1 54例各種類型復雜性先心病在64排螺旋CT與心血管造影中的結果對比如下:
2.2 64排螺旋CT診斷準確率為81.4%(44/54), 而心血管造影準確性為94.4%(51/54), 兩者聯合診斷準確率為87.9%,經X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 5.45 ,p<0.05)。
2.3 在大動脈轉位、體肺側支循環的診斷中,64排螺旋CT的準確率僅為50%,明顯低于心血管造影(100%),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
2.4 在法樂四聯癥: 64排螺旋CT診斷準確率為100%,與心血管造影相當,且64排螺旋CT通過三維重建,可使周圍肺動脈發育情況及肺動脈缺如很好地顯示,基本上可代替心血管造影。
4討論
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占活產嬰兒的7‰-8‰,其中復雜性先心臟占29%,我國每年約有10-15萬的新生先心病兒娩出,其中1/3-1/2的患兒處于危重狀態,而復雜先心病生存率極低[1],對社會及家庭的危害極高,故正確早期診斷至關重要。復雜性先心病不僅解剖畸形復雜,而且伴有嚴重血液動力學改變,增加了診斷的難度,準確的解剖診斷對手術治療至關重要,對先心病診斷的多種影像技術綜合優選應用受到普遍重視,目前應用于復雜性先心病最多的有三種,如二維超聲、心血管造影以及多層螺旋CT。隨著復雜性先心病外科治療綜合應用的進展,對影像診斷提出更高要求[2-4],選擇何種影像尤為重要。
近幾年,隨著多層螺旋CT在臨床應用的開展,在提高掃描速度、改善圖像質量、減少運動偽影和開發新功能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5],因其價廉、操作時間短、圖像質量高,故在臨床應用逐漸增多,超聲必要時輔以多層螺旋CT,對大多數復雜性先心病可以作出明確診斷,尤其在法樂四聯癥及肺動脈閉鎖及周圍動脈發育情況方面,已逐步取代心血管造影。但多層螺旋CT準確率不如心血管造影,尤其在大動脈轉位方面、體側支循環以及冠狀動脈特別是其分支的畸形、病變方面不如心血管造影,可能和多層螺旋CT不能觀察血流動力學改變有關,而且多層螺旋CT尚不能準確測量各心臟壓力,包括肺動脈壓和全肺阻力、心腔及體動脈壓的檢測等。為此選擇心腔和心血管造影仍有其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對復雜性先心病的影像診斷,超聲結合必要的多層螺旋CT為主要的技術,但對某些疑難病例(大動脈轉位)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尤其顯示體肺側支循環,冠狀動脈分支全貌及各心腔壓力等,心血管造影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為民,崔傳玉,郭士勇.嬰幼兒先心病外科治療55例臨床分析.臨床研究報道,2004,8:282-283.
2 劉玉清,心血管影像學——百年回顧與展望.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2001,17:809-810.
3 胡盛壽,沈向東.共同努力,進一步提升我國新生兒和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整體水平.中國循環雜志,2005,20:1-3.
4 劉玉清,主編.心血管影像診斷學.合肥:安微科技出版社,2000,181-184.
5 柳宏波,多層螺旋CT在先天性心臟病診斷中的應用進展.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6,9:70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