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今天,以“真山真水園中城,假山假水城中園”構筑生態園林城市的“綠色蘇州、人間天堂”行動計劃,引起國內外生態學界的普遍關注,被認為是極好的體現了人類理想家園的新境界——
蘇州是一座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近年來先后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全球十大最具經濟活力的城市之一等美譽。
古典園林魅力永存,“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江南在很多中國人看來是一個地理上的象征,而蘇州園林又是江南最典型的一個象征。可以說江南人的建筑情趣、審美境界,甚至是對世界的看法都可以在蘇州園林中得以體現。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以上溯至公元前六世紀的春秋時期。歷代興盛建園,明清全盛時有500余處,私家園林遍布蘇州古城內外。在這些蘊含著博大精深中國人文精髓的古典園林中,濃縮自然山水,草木枯榮,四季晨昏,晴雨等變化,為身居其間的名人居士或士大夫們,提供了“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清雅環境,故有“不隱山林隱朝市,草堂開傍闔閭城”之說。在200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蘇州造園的能工巧匠們運用獨特的造園技藝,在城市住宅有限的空間里,巧妙地通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園林建筑等造園元素的組合,并以匾額、楹聯、書畫、雕刻、碑石、家具陳設和各式擺件等與之珠聯璧合,折射古代審美情趣和哲理觀念,形成充滿畫意詩情的寫意山水園林。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于一體,成為集文學、詩畫、書法、建筑、裝修、陳設、盆景及各類工藝為一體的綜合歷史文化藝術寶庫,有極高的學術價值、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蘇州古典園林的價值得到世人矚目和肯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高度評價蘇州古典園林:“沒有哪些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九座園林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境界,咫尺之內再造乾坤。”“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1997年,蘇州的古典園林掘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被增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如今,被譽為中國文化“四絕”(山水畫、烹飪、京劇、園林)之一的中國古典園林,不僅已成為蘇州、中國乃至東方的文化象征,她走出了昔日的姑蘇小巷,以經典傳統的高品味藝術風格和獨特的文化價值,走向歐、美、亞、澳各洲的名城。如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以網師園殿春為藍本設計的明軒,日本池田市的齊芳亭,加拿大的逸園,新加坡的蘊秀園,法國巴黎怡黎園,美國佛羅里達“錦繡中華”微縮景區等。無論是完整園林的建造,還是亭臺廊榭等園林要素的移植,含蓄獨特的中國園林文化都獲得異域知音的廣泛認同和贊賞,并成為物質的、不可移動的中國文化的和平友好使者,被稱為“常駐的文化使者”、“永恒的貴賓”。至今,建在海外的蘇州園林已達30多處,架起了一座座友誼的橋梁,并以其獨特的內涵,再現中國文化永恒的藝術魅力。
傳承古典園林文化任重道遠
登上世界文化遺產圣壇的蘇州古典園林,已成為全人類共同保護的珍貴文化遺產,而作為國內最具成長潛力的現代化蘇州,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在為世界文化遺產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時,也對世界文化遺產的持續性保護構成了潛在的挑戰。
如何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要求,堅持可持續科學發展觀,確保蘇州的世界文化遺產永續利用,成為蘇州古典園林面臨的嚴峻而急迫的歷史性課題。
堅持保護第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蘇州市政府對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的現定方針,圍繞這一方針,我們從依法保護、依法管理、建立精良檢測體系來打造園林景區精品。從軟硬并重、精心打磨等方面著手,將園林傳統管理納入了科學管理的新軌道。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有關規定和國家頒布的《文物法》、《環境保護法》、《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蘇州市于1997年4月頒布了我國第一部園林保護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規《蘇州市園林保護和管理條例》。以地方性法規頒布實施為契機,蘇州加大對古典園林的保護管理力度,依法對古典園林的建筑、山池、古樹名木等進行全面維修和保養,加強了園林和水質綜合治理,加強園林檔案管理,搞好文物“四有”工作,逐步完善網絡化管理系統,調整充實匾額、楹聯、家具,并依法加強園林外部環境的整治,使古典園林內外環境趨向協調和諧。
古典園林管理數字化,成立了蘇州市世界遺產監測管理中心,立足數字化技術的標準化管理,使歷史園林在歲月流逝中保持精確記憶和豐富個性。蘇州市園林部門經過調研,將大量信息匯總整理,建立起了一個具有信息網絡功能的世界遺產——蘇州古典園林動態信息和監測預警系統,這個系統參照世界遺產有關標準和我國文物保護的有關法規要求,覆蓋了蘇州古典園林的各個方面,共分為兩大部分,12個模塊。從建設、構筑物、陳設、植物、環境、控制地帶到客流量、安全措施、規章制度、人員技術能力和文獻資料等,都一一量化,進行動態的跟蹤監測。建立起科學系統的保護管理體系。大到一根梁柱,小到每格窗花,都拍攝全方位的影像資料,形成完整圖紙并加上詳盡的文字說明,輸入電腦。園林的日常養護,維修,都將通過統一的科學標準來控制和實施。
在園林靜態保護的同時,蘇州市園林系統還傾力開發園林景區的精品內容,充盈內涵,達到動態的“集聚效應”。如拙政園荷花展,杜鵑花節;虎丘的金秋廟會,姑蘇第一景觀“東方景深”;滄浪亭重現林則徐珍貴遺跡,以及上方山、石湖、濱湖三景區聯動開放等。使古典園林沿襲的精品內涵得以延伸。
在園林外環境、水環境整治、客流量調控、防火防盜的安全防護等方面都引入科學管理的長效機制。開展對園林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業務知識的培訓,開展古典園林保護相關課題研究,努力培養人才梯隊,科學團隊,使蘇州古典園林保護手段更先進,更科學。
蘇州園林是勤勞智慧的蘇州人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豐厚遺產。保護好這份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我們任重道遠。
拓展古典園林當代價值
在加大力度保護古典園林“原真性”同時,蘇州市還大力推進“古典園林外化”,走“園林城市”發展之路,突出城市個性,在創建生態園林城市中拓展古典園林的當代價值。
蘇州市以規劃為先導,做好名城、古園、水鄉大文章,將蘇州城作為一個大園林進行高起點的整體策劃,編制了《蘇州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和《蘇州生態市建設規劃綱要》。以“真山真水園中城,假山假水城中園”的歷史文脈勾勒“園林姑蘇”,是蘇州生態市建設的主要方向,也是蘇州園林“破墻造綠”走園林大市的最大觀念創新。“十五”以來,蘇州市區每年新增綠地450公頃,2005年達到500公頃,建成公園36個,小游園100多個,市民出行350米左右即可步入綠地。
城市綠化中,從天井到弄堂里走出來的蘇州人繼承和發揚了傳統造園藝術的精髓,將經典的園林元素巧妙地再現街頭巷尾。“彈石間花叢,隔河看漏窗”的道前街,“人在花中走,柳在岸邊行”的臨頓路。“兩綠夾一河,舟與車俱行”的干將路,飛檐錯落,林木蓊郁的環古城風貌保護帶……,既體現了移步換景的蘇州古城特色,更為千年來古城水陸并行的雙棋盤布局錦上添花。尤其是“百園工程”,將古典園林的精致藝術滲透到街巷院落,體現了傳統古典園林“古、秀、精、雅”的特點。
2010年前,蘇州將建成城市公園,風景林地、綠色通道,森林公園等自然保護區,構筑“以林木為主體,總量適宜,分布合理,特色明顯,景觀優美,功能齊全,穩定安全的”的城市生態網絡。
“生態也是生產力”。蘇州樹立生態城市建設的理念,全面推進園林姑蘇,努力把蘇州建設成為“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居更佳”的“人間新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