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爭論很有意義,正反方都提出了不少站得住腳的論據。但作為投資者,似乎更關心第三個問題——下一步該如何做?沒有泡沫自然可以安心持倉,有泡沫的話怎么辦?是立馬清倉走人,還是等泡沫吹得更大?
有泡沫和股價要掉下來是兩回事。下一分鐘,也許泡沫破了,也許泡沫更大了。我們永遠不可能事前知道,總是要等到泡沫徹底破掉后才知道。
我們今天回頭看看歷史上著名的泡沫——郁金香、南海油田、上世紀80年代末的日本、科網股……于是總在想,人怎么能瘋狂到如此地步,完全失去理智。我如果身臨其境,一定不會卷進去。事實是,歷史總在重演,人性總在重演。
總會有清醒的人,但清醒的人有時又過于清醒。1996年,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指出美國股市非理性亢奮,直到2000年,股市才掉頭向下,而且并沒有跌回1997年格老發言時的位置。正是同一個格林斯潘,最近對中國內地股市發言,建議政府不要干預股市,要讓股市按其自身的規律發展,順其自然。
看到這里,是否腦子里更是亂成一團,不知如何操作?事實正是如此。一月份市場的關鍵詞是震蕩,20個交易日中有7個交易日的振幅超過百點。深滬兩市A股總成交金額為19800億元,換手率高達68%。這說明無論持股票還是持現金的都游移不定,在多空陣營中亂竄。
投資上有個所謂的“一月效應”,是說一月份如何,全年便如何。一月大幅震蕩,全年看來心驚肉跳的日子便多。投資是一件長期的工作,要用長期的眼光來看。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冷靜下來,有股票的拿住股票,有現金的拿住現金,別亂動。
滬深300指數平均市盈率已達30倍,30倍市盈率高不高?一定高。
美國道瓊斯指數110年歷史平均市盈率為15.6倍,美國這100多年來也經歷過好時光和壞時光,平均市盈率就這樣。
這么高的市盈率一定會降下去,將以兩種方式降下來:一是企業盈利增長,用三、四年的時間和20%左右的增長,將市盈率降到合理的位置。另一種是股價掉下去,掉到合理位置。
但更可能的是股價會繼續上漲,漲到你不敢相信的地步,等到所有人停止爭論,所有懷疑論者不敢發言的時候,泡沫破裂,再跌到你不敢相信的地步。
產生泡沫的核心因素還是流動性過剩,錢太多。
經濟繼續蓬勃向上,外貿順差持續增大。錢從哪兒來的問題解決了,下一個問題是錢向哪里去。
房地產受到政府抑制,買礦產資源不是普通人能干的,股票就成了第一選擇;去年12月份CPI為2.8%,已形成負利率,錢存在銀行里保值存疑,增值肯定不行,買股票是好的選擇。
消除流動性最好的辦法是加息,但央行將人民幣匯率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大幅加息的可能性并不大,加一兩次息是很難解決問題的。
我們能做的是保持謙卑的態度,做一個學習者,同時要有警惕之心,要把風險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圍內。
編后語:
當大家還在爭論有無泡沫時,說明大家還理性。泡沫一旦起來,就會比大多數人估計的大,持續的時間也會比大多數人所估計的長。這就像一個鐘擺,從3點到9點,合理位置是6點。現在擺過了6點,但你無法阻止它擺動到9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