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在比爾#8226;蓋茨北大演講會上驚人的“一舉”,使得38歲的王洋在聚焦公眾的目光后,不得不辭去LPI中國首席代表的職位。這位將“開源”當做終身事業來奮斗的中年“憤青”始終認為:“源代碼之于程序員,相當于音符之于音樂家、文字之于作家,不應當屬于商業機構專有。”
“IT是小眾,‘開源’是IT的小眾,我想將‘開源’推向公眾這一嚴肅的事情,沒想到最后卻被太多的媒體演化成了一次‘娛樂化’事件。”提起上個月的“一舉成名”,已經回歸平靜的“開源圈”活躍分子王洋依然有些激動。
“我的行為不是針對微軟和比爾#8226;蓋茨。我也不是什么‘斗士’,我只是想利用那樣一個場合喚醒公眾對開源自由軟件、對民族工業知識產權的深入的思考。”5月10日,已經備受網絡帖子攻擊、甚至被“惡搞”的王洋,顯然還是有話要說。
“我叫‘王開源’”
已經失業在家的王洋沒有遞給記者名片。早在幾年前,決定將“開源”當做自己的終身事業時,他在“開源”圈內另一個名字更讓人熟知——王開源。他以往的名片上甚至赫然印著“王洋,字開源。”
“我叫王開源的意思是‘王者開源、開源為王’。” 王洋再次和記者解釋他字號于“開源”事業的意義。“每當人叫我一聲‘王開源’時,就又多一個人知道‘開源’的存在。”
作為曾擔任過跨國組織LPI中國區首席代表的職業經理人,王洋給記者的初次感覺是理性的,甚至有些謹慎。“我在北大百年禮堂舉著一個自由軟件和開源的牌子,并不是抗議比爾#8226;蓋茨,要求微軟開源。我只是想讓用計算機和不用計算的人都知道有‘開源’。”
在1999年比爾#8226;蓋茨訪華時,王洋還把比爾#8226;蓋茨視為商業領袖偶像,自己掏1500元去北京國際會展中心聆聽蓋茨的演講。
“我接觸‘開源’已經有很多年頭了,但完全沉浸在‘開源’的氛圍中是從2005年開始,尤其是參與創建OSDN開源社區時,我幾乎每天都在深入思考‘開源’和知識產權這些問題。” 王洋說。
在王洋看來,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說,“開源”和“閉源”在技術上并沒有區別;而從科學的角度來說,計算機軟件技術是人類的共同結晶,而并非某些公司獨有。“計算機軟件是屬于公司所有,但軟件源代碼是智慧范疇,應該屬于人類共有,而不應當被商業機構所獨占。”王洋說,“譬如說作家寫文章,文章版權歸作家,作家所用的文字是不是就不能讓別人用了呢?”
談到這里,王洋開始激動起來,有如一位大學剛畢業的“憤青”。他說:“源代碼之于程序員,相當于音符之于音樂家、文字之于作家,不應當屬于個人和企業專有。”
王洋承認這次的北大事件,自己的行為顯得有些過激,但他并未覺得后悔。他認為每一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的意愿。“我希望以后的‘開源’推廣者不要效仿我的行為,但要發揚這種精神。”
早在2006年,王洋就在自己的博客里呼吁:“做‘開源’要有雷鋒精神。”那個時刻,王洋讓自己每天都寫一段和開源相關的文字。王洋家里的計算機設備,所裝的軟件幾乎全是linux的;而在上班時,除非萬不得已,王洋絕不會將操作系統切換到WindowsXP上面去。
王洋甚至讓8歲的女兒生活在“開源”的世界中,他教女兒用基于linux的游戲。“她已經玩得很好了,甚至能贏我。”
“‘開源’常被誤讀”
王洋對某些媒體報道他“抗議壟斷”、“襲擊蓋茨”、“要求軟件免費”這樣的字眼表示了不同意見。“我理解他們是出于‘吸引眼球’的目的,他們不了解也不理解我的行為,即使在IT圈內,‘開源’也常被誤讀。”
王洋告訴記者,在“開源”正在成為全球IT業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大哥級的商業機構如IBM、HP、SUN、Intel、Novell、RedHat、Oracle等都已加入到這一行列時,國內卻有一些人連“自由軟件”的真正含義都不懂。
“譬如Free現在還有人認為那是免費的意思。” 王洋說,“我不只一次向大家澄清,它在英文單詞里是有免費的意思,在這里是‘自由’軟件的意思。” 在這樣的情況下,王洋聲稱自己有一種強烈普及“開源”的緊迫感。
“‘自由’意味著產品價格放松、技術代碼放開、客戶權力放縱。‘開源’將使更多的人可以根據個人、企業、政府的需要,創新出更多的有利于提高生產力和生活質量的軟件。”
因此,王洋將自己在北大驚人的一舉用“吶喊”兩個字概括。一是代表所有發展中國家在吶喊;二是代表中國民族軟件業在吶喊;三代表是全球所有要求開源的聲音在吶喊。
“當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隨時在發展中國家的頭頂上揮舞著知識產權的大刀時,我們能做的是借助開源的力量來降低生產總成本。” 王洋說,“一旦他們的知識產權戰略再度成功,DVD這樣的商業悲劇還將在中國重演。”譬如,在未來,中國每生產一個機頂盒,國內廠家最多賺幾美元,而西方凈收高達幾十美元。
王洋認為,除了降低社會生產總成本這一點外,“開源”更具現實意義的是,包括微軟在內的一些商業企業和機構,源代碼向美國政府是開放的,而對其他國家是不開放的。“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其他國家的政府和商業機構要是使用的是‘閉源’軟件,如果真的存在‘后門’,美國將掌控其他國家的政治、經濟命脈。”
人物簡歷
王洋 : 字“開源”,曾擔任即時科研集團總裁助理,參與創建OSDN開源社區,并與北京大學、中國開源軟件聯盟合作,首次把“國際軟件自由日”引進中國。2007年春節后擔任全球最大的Linux第三方專業認證機構——LPI(Linux Professional Institute)中國區首席代表,現待業家中。
新聞回放
4月20日上午,微軟董事長比爾#8226;蓋茨在北京大學參加“創新#8226;中國#8226;未來”為主題的公眾活動時遭遇了尷尬一幕。
會議進行到為參加2006年微軟全球大學生年度技術競賽“創新杯”的獲獎中國學生進行頒獎時,一中年男子迅速登上了講臺,并站在蓋茨的前方。他迅速掏出了一張寫有“Free Software Open Source”字樣的A3白紙,一邊高舉該字樣,一邊高呼支持開源的口號。
之后他從講臺上跑下,并向在場觀眾散發傳單。事發后,現場保安人員迅速將其請下,并護送出會場。整個過程中現場并未出現任何過激言行,會議在眾人的錯愕中很快恢復了正常秩序。后經證實,該男子為LPI中國首席代表王洋,自稱“王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