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實習記者 馬碩)10月10日,信息產業部發布今年1~8月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報告,之前剛剛發布的全行業經濟運行狀況和電子信息百強報告分析顯示,1~8月我國電子信息全行業繼續保持平穩發展,總量增速放緩,但規模以上制造業經濟利潤穩步回升。
報告顯示,1~8月全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929.2億元,同比增長19.4%,實現利潤922.1億元,同比增長25.6%。進入二季度,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呈逐月小幅回升,到本月最終達到18.9%,超過全國工業平均增速0.5個百分點。而此期間,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去年減少,低于全國制造業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而二者差距也比上個月增加了3.5個百分點。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一直以高于國民經濟3倍的速度迅猛增長。而增量減收、大而不強的局面卻在逐漸加劇,2005年電子信息百強利潤甚至低于行業平均水準。2006年底,信息產業部推動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發展。產業調整和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的整體快速發展,企業的自主創新亮點頻現。華為與中興公司的數字集群系統實現了從芯片級到應用層的全面自主知識產權。炬力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的MP3芯片已占全球市場40%的份額,占有率世界第一。TD-SCDMA(3G)專利中,我國企業在TDD上擁有的專利總和達到29.7%,在SCDMA上擁有的專利更是超過51.5%。
截至到9月30日,營業收入過百億元的企業達到17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家,其中聯想和海爾均超過800億元。與此相對的是外資企業投資的負增長,和1~8月始終低于全行業平均水平的利潤率。告別過去技術創新不足的缺陷,國內企業面對外資競爭也開始向二、三級城市市場全面挺進。
新聞點評: 改變信息產業大而不強不是一日之功,而創新和發展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是惟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