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敬)當原裝耗材手中的“337大棒”落下之時,受傷的往往不只是對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最終將沒有贏家。
美國東部時間10月19日,拖了長達一年半時間的納思達與愛普生之間的墨盒專利糾紛“337調查案”有了最終結果。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裁決,判定“涉案的愛普生專利有效”,而調查所涉的納思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24家公司所出售的墨盒產品“侵犯了愛普生專利”。同時,法庭還發出“普遍排除令”和“禁止令”,要求所有進口商都不得將相關專利侵權產品進口和銷售到美國。
如果此判決生效,將成為有史以來“337調查”在通用耗材領域最嚴厲的判罰,必將導致大批通用耗材產品退出美國市場。
記者第一時間聯系到了處在風口浪尖的納思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市場總監臧曉鋼稱,納思達對此裁決表示失望,ITC的普遍排除令必將對全球的兼容耗材廠商產生重大的不利影響。
臧曉鋼同時表示,美國專利商標局(PTO)已接受了納思達的要求,開始全面復審愛普生有關的專利,而且納思達還將繼續上訴到美國聯邦法院。
納思達的上訴,為這場看似歸于平靜的“耗材337調查”風波又平添了一絲懸念。而導致這場曠日持久的專利博弈的,正是原裝耗材與通用耗材無休止的市場爭端。
市場爭端
“通用耗材正在以物美價廉搶占耗材市場中重要的席位。”一位通用耗材企業家透露,由于高達100%~200%的利潤,使得原裝耗材價格居高不下。相比而言,通用耗材的價格比原裝耗材普遍低了一半多,而且那些實力過硬的通用耗材廠商的產品質量并不比原裝的耗材產品差。
通用耗材作為“高貴”原裝耗材的“平價替代品”獲得了迅速發展,日益擴大的市場空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廠商。除了天威、納思達、原色等專業耗材企業外,最近有消息稱,TCL、七喜等企業也加入了通用耗材的大軍。
一時之間,國內耗材市場烽煙四起,市場爭奪大戰愈演愈烈。有數據表明,通用耗材在中國耗材市場的占有率從10%上升到了20%。與此相反,原裝耗材在中國的市場卻萎縮了10%。
近期,一些勢頭正旺的通用耗材企業甚至將市場主攻方向瞄準了原裝耗材的傳統領地——企事業單位、政府采購等高端用戶群體。
以國外打印機廠商為代表的原裝耗材廠商自然不肯輕易就范,拱手讓出他們長期以來作為利潤重要來源的中國耗材市場。
“長久以來,原裝耗材就將通用耗材視為眼中釘,從許多方面給通用耗材的發展設置障礙。” 某耗材從業人士介紹說,原裝耗材利用其技術優勢制造重重壁壘,盡可能地阻撓通用耗材廠商前進的步伐。“早期,很多打印機廠商通過在其產品上增加專用芯片等技術手段,讓一些技術薄弱的通用廠家根本無法生產出適合其打印機的通用耗材產品。”
然而,經過長期的研發投入,中國的部分通用耗材企業已經有了一定的技術積累,這樣的技術屏障很難再擋住他們前進的步伐。而且,突破了技術壁壘的中國通用耗材企業近幾年在海外尤其是美國市場發展勢頭更為迅猛。據臧曉鋼透露,通用耗材在美國占據著30%的市場份額,而這些市場大部分在中國企業的手里,僅納思達就占了1/3。
然而,勢頭正旺的中國通用耗材也存在著軟肋。大部分中國通用耗材企業長期缺乏品牌意識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以及處理專利糾紛的基本常識,甚至個別企業存在以侵犯專利謀取市場暴利的短視行為,這使得中國通用耗材被別有用心者與假冒耗材混為一談,而且為打擊中國通用耗材企業找到了軟肋。
正是瞅準了專利這個軟肋,原裝耗材企業展開了與通用耗材的專利博弈。
專利博弈
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原裝耗材企業舉起了“337大棒”。
首先發難的就是愛普生。
去年,愛普生以專利涉及侵權為名將24家耗材生產企業告到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要求啟動“337調查”,而這一調查的矛頭直指納思達等中國通用耗材企業。
據知識產權專家介紹,“337調查”是根據美國保護其本國產業的一項嚴厲的“337條款”,是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根據申訴方的申請發起的、針對美國以外的企業的一項調查,對專利權侵權的調查是其重要的作用之一。
這項調查被認為是比反傾銷調查更厲害的撒手锏,因為這一針對美國以外企業的調查要比起國內司法裁決嚴厲得多。一旦申訴方控訴的侵權申請被調查認定屬實,被控方將被要求退出美國市場,甚至其涉及侵權產品的上下游產品都不能幸免。
而且,在美國打一場這樣的專利官司不僅耗時長、難度大、花費也不小,至少在500萬美元以上。據臧曉鋼透露,和愛普生的官司花去了納思達一年半的時間和1000萬美元的資金。
剛剛發展起來的中國通用耗材企業與國外大牌打印機企業為首的原裝耗材廠商的實力相比,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上。高昂的費用和繁瑣的手續令大部分中國企業望而卻步。一位同樣受過“337調查”之苦的中國企業家坦言,“不應訴等于自動投降;但應訴,代價高、時間長,拖不起,而且結局難料。”像納思達這樣的敢于應訴的企業廖廖無幾。
然而,如果看似弱小的一方奮起抗爭,結局往往存在變數。
沒有贏家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北京同立鈞成專利事務所的專家認為,從表面上看愛普生在此次“337調查”爭端中贏得了“先手”,然而,他們并沒有賺到多大的便宜。
首先,在美國無論原裝的還是通用的耗材企業不只有愛普生和中國的納思達,即使中國所有的通用耗材企業都退出了美國市場,留出來市場空間再大,愛普生豈有能力一家鯨吞?
即便是最終裁決中國企業退出美國市場,納思達等企業還會研發新的產品,繞過專利排除令,繼續進入美國市場。到那時愛普生又能怎么辦?
而愛普生由于不支持物美價廉通用耗材已經開始丟掉用戶。“用戶會因耗材支出的增加,轉而購買其他支持通用耗材的打印機。”業內人士分析道。
相較愛普生,惠普在處理與中國通用耗材企業專利糾紛時采用了另外的方式。
在愛普生與中國通用耗材企業專利大戰打得不可開交之際,惠普主動與中國企業展開了務實的溝通,并達成和解。惠普認定中國企業的部分專利有效,同時放寬惠普的部分專利限制,納思達等企業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瀟灑脫離爭端之后,惠普打印機銷量猛增,把愛普生遠遠地甩在了身后。取得這一成績,與其打印機支持通用耗材有著很大的關系。
“和惠普取得雙贏結局的關鍵在于其主動的溝通和尊重對手的意識。” 臧曉鋼感言,納思達產品曾經與愛普生在日本也發生過專利糾紛,最終還是和解了;此次對簿公堂也不是納思達的初衷,這次事件中,納思達也主動與愛普生交涉,但結果卻是無功而返。
臧曉鋼表示,對于這次專利糾紛,納思達在積極上訴的同時依然保持著積極溝通的態度,和解的大門依然沒有完全關閉。
幾年前,通用耗材廠商一位代表曾提出一句很有名的呼吁:“通用耗材非常希望得到原裝廠商的合作,向共同的敵人假冒偽劣耗材開戰。如此,進則能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退則能割據耗材市場。”
此時,回味這一呼吁,對這場專利博弈中劍拔弩張的雙方都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