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吳迪新)并不是風險投資商們缺乏投資Web 2.0的勇氣,而是對中國Web 2.0亦步亦趨、缺乏成熟盈利模式的現狀表示疑惑。
“中國的Web 2.0就像是一只會耍雜技的猴子。”漢能投資董事總經理趙小兵在最近舉辦的一個Web 2.0投資與發展論壇上說,“如果Web 2.0的應用不是用戶長期持續的需求,而是短期的需求,那結果好比是,耍猴的時候我看了,但是收錢的時候我就跑了。”
中國Web 2.0 如同會耍雜技的猴子一般善于模仿,它能將紅透大洋彼岸的各種Web 2.0應用紛紛移植到中國——博客、社交網站、視頻分享、網絡社區,而且每一項都能夠模仿得像模像樣的,但是卻面臨著“叫好不叫座”的困局。
風險投資看淡
據艾瑞咨詢研究顯示,中國Web 2.0用戶數量已經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然而巨大的市場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即使是Web 2.0應用最廣的博客,其商業前景也不容樂觀。
摩根斯坦利分析師季衛東表示,90%的博客在中國都很難賺到錢。據新浪發布的2007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新浪在博客業務方面的收益約為100萬美元,與其總盈利5980萬美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新浪的CEO曹國偉表示,未來新浪將嘗試著把廣告放置到個人博客頁面當中。雖然目前博客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但是曹國偉還是對博客的未來充滿信心:“未來我們肯定將會擁有能夠賺錢的最好的博客系統。”
相較于曹偉國的樂觀,國內的風險投資們對于Web 2.0的發展卻表現出了一致的、令人驚異的保守。
美商中經合的左凌燁認為:“有太多的人把國外的Web 2.0模式稍加改動就引入中國,其中也許只有幾十家能夠得到融資,僅僅有三五個人能夠獲得成功。”他還表示,“在Web 2.0領域,什么時候能夠產生一個很明確的商業模式,這是我們一直在密切關注的。”正是由于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奇高的投資風險使得風險投資商們都望而卻步。
而來自艾瑞咨詢發布的研究報告則顯示:2007年上半年中國Web 2.0行業僅獲得9筆風險投資,投資總額僅0.41億美元,遠低于美國的67筆共3.57億美元。這種驚人的差異顯示:并不是風險投資商們缺乏投資Web 2.0行業的勇氣,而是對中國Web 2.0行業亦步亦趨、缺乏成熟盈利模式的現狀表示疑惑。
差異化經營是出路
什么才是中國Web 2.0時代的盈利王道呢?風險投資商們給出的答案相當的一致:差異性經營。
Google中國戰略官郭去疾表示: 除了市場以外,Google投資公司、收購公司更看重他們的差異性。“如果你很容易被人拷貝就沒有什么壁壘,那么你需要把壁壘積累得越來越高。”他認為Web 2.0時代的真正壁壘將會是技術、管理團隊和對用戶需求的差異性判斷。
他認為,最優秀的公司都是千差萬別的,但是不那么優秀的公司反而是很相似。“這些公司之所以優秀就是與別人不同。”他說,“他們有著不同的優點,吸引了不同的用戶,這是很重要的。”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圍繞細分人群提供服務是我們投資很關注的一個點。”盛大副總裁朱海發也表示了類似的觀點,“只要細分人群定義得很好,所提供的服務很專注,用戶就會長期留下來。有了具有黏性的用戶群體,Web 2.0就一定會帶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