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世網 消息】 (實習記者 趙洪偉綜合報道)10月24日18時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將嫦娥一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據介紹,繞月衛星工程系統是由繞月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和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組成的。相關人士表示,嫦娥一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它的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實施繞月探測工程邁出了重要一步。
據悉,此次嫦娥一號繞月探測飛行將完成四大科學探測任務: 獲取月球全表面三維圖像; 分析月球表面化學元素和物質類型的含量和分布; 探測月壤特性; 探測4萬至40萬公里間地月空間環境。而要完成這四大任務,離不開背后龐大系統的支撐。
來自官方的資料顯示,繞月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研制,被命名為嫦娥一號,選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平臺,并進行適應性改造。
運載嫦娥一號衛星的火箭是長征三號甲,為了滿足探月衛星的特殊要求,對長征三號甲火箭控制系統增加了單機和線路的備份,此外該火箭擁有更靈活先進的控制系統,確保火箭飛行過程中不出現任何偏差,萬無一失。
嫦娥一號的測控系統以我國現有的S頻段航天測控網為主,輔以甚長基線干涉儀天文測量系統組成,并進行必要的適應性改造。嫦娥工程的網絡傳輸采用了模塊化的設計方法,保證數據、語音、圖像的高質量的傳輸。
地面應用系統包括月球探測衛星運行管理中心、數據接收中心及科學數據處理和研究中心三個部分,由數據接收、運行管理、數據預處理、數據管理、科學應用與研究五個分系統組成。
新聞點評: 高科技搭線,使得“嫦娥”可以在地球與月球間暢游。“嫦娥一號”的成功飛天,實現了中國人幾千年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