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一方面,它為我們帶來了許多便利; 另一方面,它也帶來了很多惡俗甚至丑陋的東西。
10月23日,中國文聯召開了一個座談會。以閻肅、谷建芬等為代表的在京40位著名詞曲作家、歌唱家,聯名發起了“抵制網絡歌曲惡俗之風,倡導網絡音樂健康發展”倡議書。倡議書說: “音樂工作者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自覺抵御不良內容的侵擾,推動網絡音樂健康發展。”
“你問我鈔票有多少,我背景好不好,我的心不移,我的愛不變,存折代表我的心……”《月亮代表我的心》竟被篡改成了《存折代表我的心》; 活潑明快的《吉祥三寶》也先后出現了“小偷版”等20多個歪唱版本; 《武漢粗口》、《大連站》、《我想要做愛》等所謂的原創充斥著暴力和色情的味道; 《我愛人民幣》散發著赤裸裸的金錢欲望; 《我坐在馬桶抽煙喝茶》、《放屁》等將吃喝拉撒饒有興致地大談特談; 廢話連篇、佶屈聱牙、語無倫次、曲調雷同的“口水歌”更是比比皆是。本次座談會上,主辦方也展示了以上這些“惡俗版”作品。
在我看來,這些音樂家還真是少見多怪,這些東東在網上已經是司空見慣了,甚至比這更惡劣的事情還多著呢。
在網上,各式各樣的色情與準色情普遍存在是盡人皆知的秘密。不要說青少年對人間禁果耳熟能詳,就連幾歲的娃娃談起大人的事也可以相當專業,令大人們汗顏。
在網上,各式各樣的網游施展出奇怪的招法,弄得孩子們無心讀書、茶飯不香、夜不能寐,家長們心急上火、唉聲嘆氣、無計可施,最后只能把孩子送到網癮戒除所試一下最后的運氣。
在網上,有些網站別出心裁,居然以極其認真負責的專業精神教人如何自殺,弄得一些青年像長假自駕游一樣,大家相約自殺。
在網上,抄你沒商量。不管是誰,不管你花多大功夫搞出來的作品,一轉眼就被人抄到他的網站上。一抄十、十抄百、百抄千,什么版權不版權,沒地方說理。
從正常的道德觀來看,某些網絡文化相當丑陋,仿佛網上是個可以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隨便偷東西、隨便污蔑誹謗,是個完全可以無法無天、胡作非為的異度空間。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在真實世界里,道德固化在法律中,任何違法的行為都有辦法追究責任。在網絡世界里,雖然也多少有一些法律,但是難以有效追究責任。在真實世界里,道德或以法律確立的價值觀是人們行為的準則。那么,網上的這些丑陋行為是何種價值取向所驅動呢?
在網上,目前只有一個價值取向: 無條件追求流量。在網上,很多正向與反向的行為同時發生。這些看起來大相徑庭的行為的價值驅動其實都一樣,從網絡的角度來看,本質上是一回事。
道德準則是人類社會千百年來凝煉出來的戒律,是被人類良知貼在潘朵拉盒子外面的封條。可是在網上,這道封條形同虛設。于是就有人利用人類天生的好奇心,不斷突破道德底線以獲取流量。
顯然,無條件追求流量是萬惡之源。互聯網一天不放棄這一“信條”,我們就每一天都要和從潘朵拉盒子放出來的惡魔們同呼吸、共命運。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
一刻不停地詛咒你,丑陋的網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