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國是《西游記》中的一章,那里的女人千般嫵媚萬般風情,那是男人們的夢幻天堂。
有一次機會,我見識了真正的女兒國。
女兒國位于云南北部的瀘沽湖畔,在那里世代居住著被人稱為“沒有父親,沒有丈夫。女人當家”的摩梭人。摩梭人是納西族的分支,至今依然過著母系氏族的生活,女性在家族中起著支配作用。
摩梭人是不結婚的,換句話說,他們不必遵從我們這種現代法律所規定的婚姻制度,在當地你幾乎找不到一張結婚證。
摩梭人過著自己的走婚習俗。“走婚”就是男不娶妻、女不嫁人,男女雙方各居母家,男子只是晚上來意中人家過夜,清晨再返回母親家里參加生產生活。他們所生子女屬于女方家庭成員,姓氏隨母,一生都要住在母親家里。男方沒有撫養子女的義務,但可去看望和關心子女的生活及教育。男女雙方一生可以分別結交多個情人,但不可同時結交兩個,只有跟一個終止了關系后才能結交另一個。情侶雙方結合自愿、離異自由,一旦感情破裂,一方不再登門,或一方不再開門,便可自行解除關系,另找自己的意中人。雙方沒有相互的怨恨和嫉妒,他人也無非議。因為摩梭人的情侶關系完全以情愛為基礎,不受財產、地位、家庭、禮教的影響,不帶政治背景,所以從未產生過情殺、自殺,更不會引發家庭和社會紛爭。
記得我在摩梭人家里吃飯,席間問過幾個年輕人喜歡結婚還是走婚,他們回答說要走婚,這讓我很奇怪,尤其是女孩子的回答,讓我更摸不著頭腦。
“男人天性風流自然喜歡走婚,走婚可以合理擁有許多情人,但作為女人是否吃虧了呢?現代的婚姻制度不是剛好保證你的權利嗎?”我問卓瑪。
“摩梭人是以母系為主,一個女人被多個男人疼愛是一種榮耀。沒有人愛或沒有子女反而會被瞧不起。再說,你們的婚姻制度所保障的權利,我們都有啊。我們不需要誰來保障,我們自己保障自己。”卓瑪輕輕回答。
卓瑪細小的聲音在我的心中激起波瀾,“我們自己保障自己”,說得多好。反觀我們現代的婚姻制度,法典上洋洋灑灑數千字,無非就是在強調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同時明確規定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這是法律。
那小卓瑪的回答呢。是人心。
兩年前,蒙古國的媒體紛紛刊發文章,提出“一夫二妻或多妻”的好處,支持者與反對者展開了激烈交鋒。
蒙古目前有約250萬人,女性比例高。單身母親家庭有6萬多個,其中不少是未婚媽媽,因此,有人認為,實行“一夫多妻”,就會減少單身母親的數量。
東一句西一句。說了些閑話。
有時候我想,什么時候,社會才能進入真正的“男女平等”?
燈火闌珊,明月當空。摩梭男女動人的情歌,早已給出了答案:在摩梭人的世界里,只有純真。